河南省民益种业有限公司
谷子(学名:setaria italica):属禾本科的一种植物。古称稷、粟,亦称粱。一年生草本;秆粗壮、分蘖少,狭长披针形叶片,有明显的中脉和小脉,具有细毛;穗状圆锥花序;穗长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级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径约0.1cm,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卵圆形籽实,粒小多为黄色。去皮后俗称小米。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谷子的亩产量等一系列知识:
谷子亩产量,谷子亩产多少斤
一般品种的谷子产量为300~400公斤,出米率70~75%。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杂交谷子相继问世,在亩产量上也是飞速增长,如:张家口市下花园的一块试验田上,“张杂谷5号”高亩产达到了810公斤,创造了世界纪录。
谷子亩产量,谷子亩产多少斤
谁说谷子不能上千斤,随着科技的进步,谷子亩产只会稳定增长。在这小编给各位农户一个建议,要想使谷子亩产量提升,选种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好了关于谷子亩产量的介绍就到这里,希望小编的文章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谷子的营养价值很高,而种植面积却越来越小,究其原因,主要是产量较低,效益差,种植积极性不高。谷子对土质的要求严,种植上管理粗放,投入少,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谷子播种技术。
谷子播种技术
谷子播种技术:
1、种子处理
①晒种:播种前半月左右,将精选过的种子摊放在席上约2-3厘米厚,翻晒2-3天,经过晒种的种子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②选种:播种前3-5天,将种子放在浓度15%的盐水中,捞出漂在水面上的秕谷、草籽、杂质,然后再将下沉籽粒捞出,用清水洗2-3遍,晾干。
③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3%的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白发病;用种子重量的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黑穗病。
谷子播种技术
2、播种期和拌种方式
适期播种是谷子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春谷在5月上旬-6月上旬播种,夏谷在小麦收获后播种,应力争早播,一般在6月25日以前播种。播种方式多为条播,行距25-30厘米。
3、播量与播深
一般情况下,每亩播种量控制在0.5公斤左右。根据种子发芽率、播前整地质量、地下害虫为害情况等来调整播种量。对于土壤黏重、整地质量差、春旱严重的地块,每亩播量应控制在0.75-1公斤之间。播种深度3-5厘米,播后及时镇压,旱坡地连压2-3遍。底墒不足的要造墒播种。
谷子白发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害,从种子萌芽到成熟,各生长期表现不同症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谷子白发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幼芽被侵染,弯曲、变褐色、腐烂,称为烂芽。幼苗期叶片产生与叶脉平行的苍白色或黄白色条纹,并在叶片背面生长有密生的粉状白色霉菌,称为灰背。孕穗期病株上部叶片变黄白色,心叶不展开,直立于田间,形成白尖或“枪杆”。
谷子白发病的防治方法
抽穗期病株的黄白色心叶逐渐变红褐色,叶片纵裂成细丝,仅残留黄白色的植株维管束,卷曲如发状,称为白发;病菌侵染穗部,使穗上全部或一部分颖片伸长,呈刺猬状,又称看谷老。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肥料和附着种子上越冬。 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谷子发芽时从芽鞘和幼根表皮直接侵入,随生长点扩展。在幼苗叶部形成灰背,产生大量孢子囊随风雨传播,从幼苗心叶侵入,亦能产生系统症状。
苗期多雨时,发病较严重;连作田菌源数量大或肥料中带菌数量多,病害发生严重;土壤墒情差,出苗慢,播种深或土壤温度低时,病害发生亦严重。
谷子白发病的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播种前可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及时拔除灰背、白尖等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俗话说,五谷杂粮。谷子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谷子的生长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害,在谷子中后期出现的腾伤现象尤为严重。发生“腾伤”时的环境条件,都是土壤水分过多,田间温度高,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针对这种情况,防治的具体措施是:
谷子
1、采用宽窄行种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使谷子灌浆期,田间湿度、温度不致过高。
2、高培土,使行间成沟,便于排涝。
3、后期浇水,在下午或晚间进行。
4、在可能发生“腾伤”时,及时浅锄散墒,并开沟排水。
谷子灌浆期,茎叶骤然萎缩,逐渐枯干呈灰白色,使灌浆中断,有时还感染严重病害,造成穗轻粒秕而严重减产,这种现象,山西群众称为“腾伤”或“热腾”。“腾伤”多发生在平原大片谷地,后期生长过旺的,愈容易发生,所以我们在种植谷子的时候,关于病害的防治一定要做到位。
谷子黑穗病在抽穗前一般不显症状,抽穗后不久,穗上会出现子房肿大呈椭圆形、较健粒略大的菌瘿,外包一层黄白色薄膜,内含大量黑粉,膜较坚实,不易破裂,通常全穗子房都发病,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谷子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谷子黑穗病防治方法
谷子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1、选留无病种子单打单收。
2、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均按种子重量0.2%~0.3%药量拌种处理种子。
3、种植抗病品种。谷子粟灰螟代幼虫在6月中旬蛀茎,造成枯心;第二代幼虫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蛀 茎为害,被害植株遇风易于倒折,粟灰螟(又叫谷子钻心虫):以幼虫在谷茬和谷草中越冬,今天为大家介绍谷子粟灰螟防治方法。
谷子粟灰螟防治方法
谷子粟灰螟防治方法:
1、结合秋耕和春耕拾烧谷茬。
2、对越冬谷草在清明节前铡碎或封闭处理。
3、结合间苗拔除被害植株进行处理。
4、用菊脂类药剂喷雾,在定苗后、拔节期连喷两次药。可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灭扫利3000倍液喷雾。
今年春天墒情差,谷子出苗慢,种子受细菌侵染时间长,为谷子黑穗病发生埋下了伏笔,7月下旬谷子进入出穗期的多地阴雨寡照,为谷子粒黑穗病传播蔓延创造了条件,希望广大谷子种植户及早预防。
谷子腥黑穗病
发生规律:谷子腥黑穗病属于花器的局部病害,病原菌在谷子开花期经气流传播,由花器侵入,侵染子房引起病害,花期雨量大,湿度大,日照少,发病率较高,干旱的年份发病轻。
防止办法:开花期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针对穗部喷施。
谷子轴黑穗病
发生规律:谷子轴黑穗病属于花器的局部病害,病原菌在谷子开花期经气流传播,由花器侵入,侵染子房引起病害,花期雨量大,湿度大,日照少,发病率较高,干旱的年份发病轻。
防止办法:开花期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针对穗部喷施。
若抽穗期当地有类似气象条件,可采取以上方式及时防治。
谷子黑斑病又名粟假黑斑病,对谷子的生长有着较大的危害,发生也比较广泛,粟假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谷子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叶上病斑长椭圆形,褐色,中间草黄色,背生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农药防治方法:
谷子
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5天1次,防治2~3次,防治效果不错。采用药剂防治谷子黑斑病,可保谷子高产量!
在谷子生长期间,谷子田中会经常出现灰菜、苋菜,我们应该如何去除呢?
1、土壤处理:播种之后马上喷药。
2、茎叶处理,谷子长出来之后用药。土壤处理要求土壤要有一定的湿度,可以用百草敌+2,4-d;茎叶处理可用2,4-d,但是对周围的圆叶作物有害,容易产生药害。打药要尽量选择没有风的时候,下午3至4点钟比较适合,此外,整地要细。
谷子收获过早,籽粒不饱满,青粒多,籽粒含水量高,籽实干燥后皱缩,千粒重低,产量不高;又由于谷穗及茎秆含水量高,在堆放过程中易放热发霉,影响品质。谷子收获过迟,茎秆干枯易折,穗码脆弱易断,谷壳口松易落粒,如遇强风则使植株倒折,穗部碰撞摩擦大量落粒。总之,应适时收获谷子,收获过早或过迟,都将使产量、品质受到严重损失,并给收获造成困难,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何时收获谷子为宜。
何时收获谷子为宜
何时收获谷子为宜:
谷子收获适期应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条件及谷子的不同品种特性来决定,一般以腊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好。此时谷子的茎秆略带韧性,逐渐呈现黄色,下部叶片变黄,上部叶片稍带绿色或呈黄绿色,养分已不再向谷粒输送,结实籽粒的颜色为本品种特有的颜色,而且谷粒已变成坚硬状,颖及稃全部变黄,种子的含水量20%左右。但在某些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较好或因品种特性的关系,谷穗进入蜡树末期,植株仍保持绿色,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