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发布

2023-11-14 7:16:48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推荐理由:
细菌性脑膜炎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国内在其抗菌药物选择、停药指征及糖皮质激素应用等多方面存在争议。为规范本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对细菌性脑膜炎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了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流程,形成《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以提高我国儿科及相关专业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水平。
临床表现
细菌性脑膜炎大多急性起病,临床上常出现感染中毒貌、颅内压增高症状和脑膜刺激征。可表现为发热、精神状态和意识改变、呕吐、颈项强直、惊厥发作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在严重颅内压增高时,可有血压升高、心动过缓和呼吸困难等;出现皮疹、淤斑和紫癜常提示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婴幼儿细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低体温、惊厥、前囟饱满紧张、激惹、意识改变等,但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表现不典型,而且脑膜刺激征常缺失。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幼儿患者,不能因为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或体征即排除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还需依赖脑脊液的检测。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48~72h后,体温不退或体温下降后再升高;或一般症状好转后又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前囟隆起、头围增大、颅压增高等症状,需警惕并发硬膜下积液、积脓、积血、脑积水可能;头颅磁共振成像或ct增强见脑室管膜、脉络丛强化需考虑脑室管膜炎,确诊依靠脑室穿刺。
治疗策略
1.抗菌药物开始使用的时机:疑似细菌性脑膜炎时,建议入院后1h内静脉应用足剂量、易透过血脑屏障、具有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特别强调及时完成血和脑脊液培养;如果有任何原因使腰椎穿刺延迟,包括影像学检查,即使尚未明确诊断,在行血培养后,对疑似患儿也应立即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2.抗菌药物的初始经验治疗和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要从患儿年龄、细菌入颅途径、颅外感染灶、该地区脑膜炎常见细菌谱几个方面综合判断可能的致病细菌,并考虑这些社区获得细菌的耐药情况,作出合理选择,经验性治疗阶段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考虑到我国肺炎链球菌常见,该菌脑膜炎型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药敏折点高,脑膜炎型菌株对青霉素和三代头孢的耐药率高,建议将三代头孢菌素加万古霉素作为初始经验治疗方案。
3.抗菌药物的疗程:对所有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均应坚持足疗程的抗菌药物治疗。当致病菌不明确时,结合临床疗效建议至少治疗2周。足疗程治疗后效果不满意者,应分析原因,注意排查其他部位病灶及并发症,视情况决定是否延长抗菌药物疗程或调整治疗方案。
长期随访
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发生在脑膜炎症状开始后的任何时间,包括治疗结束以后,建议进行长期随访。
(1)发育评估:出院前使用标准化筛查工具(如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筛查问卷、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中文版等)进行发育筛查,筛查阳性的儿童应接受发育行为评估。如发育评估异常,应进行康复训练并给予更密切的随访;如发育评估正常,则需进行发育监测和相应年龄的发育行为监测。
(2)听力评估:出院前建议复查耳声发射听力筛查,若患儿无听力减退或听力损失≤30db,建议在出院后1、3、6、12个月再次复查,避免迟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如听力减退>30db,需及时转诊耳鼻喉科进行相应诊断和治疗。
(3)脑室分流手术治疗后患儿随访:建议术后不同时间及症状出现变化时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及时神经外科随访。
(4)其他:如出现癫痫、静脉窦血栓等其他并发症的患儿按相关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长期治疗及随访。
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48~72h后,治疗有效表现为体温开始下降、感染中毒症状减轻。如果病情未好转,应考虑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原文: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8):584-591.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9.08.003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9年第15期】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