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中国研发非洲猪瘟减毒疫苗 专家称其在玩火

2023-11-12 0:33:56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前段时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称成功分离出了我国第一个非洲猪瘟病毒毒株,使得养殖户对非瘟疫苗的面世抱有极大的期望!然而……
  4月25日,国际性科技期刊《自然》杂志官网发布一则报道称,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正在研究一种非洲猪瘟减毒疫苗,多位专家表示,中国疫苗研发的“政治压力很大”,给动物接种减毒疫苗存在一定风险,可能会导致非洲猪瘟慢性病毒的出现。也有专家警告称,非洲猪瘟导致的猪短缺,可能危及全球血液稀释剂——肝素的供给。
  该报道称,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够处理细胞培养活病毒的机构之一,也是目前唯一有资格测试猪感染的机构。该研究所负责人步志高对《自然》表示,这些实验对于疫苗研发至关重要,为了研发药物和发展新的诊断技术,他们正在研究有天然免疫力的猪体内有什么物质,但他们会优先研究病毒传播速度和疫苗,但他拒绝透露更多研究细节。
  香港城市大学流行病学专家dirk pfeiffer对《自然》新闻称,他听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研究者正在研究一种减毒疫苗,即用一种危害较小的病原体来引发免疫反应,而非用灭活的病毒或部分病毒。英国pirbright研究所病毒学家linda dixon介绍,减毒疫苗的好处是它们比灭活苗更容易产生更强大、更持久的免疫反应。
  然而,pfeiffer和dixon担心中国迅速研制出疫苗的政治压力很大。“疫苗研发需要非常谨慎,”pfeiffer对《自然》称,使用活病毒制造减毒疫苗,存在着微生物可能在整个猪群中持续存在,并导致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的风险,“这有点像玩火(it is a bit like playing with fire)。”
  dixon表示,需要监测疫苗是否能阻止病毒在宿主体内复制,如果不能阻止,接种疫苗的猪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仍可以感染未接种疫苗的动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大量动物就曾在田间试验中接种了减毒疫苗,导致仍然具有传染性的非洲猪瘟慢性病毒的出现。dixon认为,成功研发出疫苗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而由于没有可用的疫苗或其他治疗方法应对非瘟疫情,据《自然》报道,目前中国已有超过100万头生猪被宰杀。2018年10月,中国疫情暴发两个月后,一项研究报告称,已有大约10万头猪死亡,这就使中国经济损失了2000万美元。
  中国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还在向其他领域蔓延。据《自然》报道,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paulomourão警告,猪短缺也可能危及全球血液稀释剂——肝素的供应。该药物的有效成分从猪肠粘膜中提取,用于治疗心脏病等疾病,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国,中国肝素产量占全球产量的八成。非洲猪瘟“有可能导致肝素原料空前短缺”,他表示。
  《自然》称,虽然目前中国政府表示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然而一些研究人员仍持怀疑态度。dixon称,关于这种疾病在中国如何传播,或控制措施的效果如何,几乎看不到后续任何信息,她怀疑某些疫情可能没有被发现。pfeiffer则表示,中国有大约4.4亿头猪,按照非正式估计,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猪比例在10%到40%之间。
  2018年8月3日,辽宁沈阳暴发中国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随后半年间,非洲猪瘟由北向南席卷大半个中国(参见财新周刊封面报道《猪瘟凶猛》)。
  进入4月以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先后通报称,新疆、西藏和海南多地先后暴发非洲猪瘟疫情。至此,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无一幸免,全部暴发非洲猪瘟疫情(参见财新网报道“非洲猪瘟进海南 中国内地31省(区)市无一幸免”)。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今年4月22日,我国共发生了129起非洲猪瘟疫情。目前,疫情累计捕杀生猪达到102万头。
  与此同时,非洲猪瘟疫情也正在欧洲、南亚等地区肆虐。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数据,自2019年起,波兰发生1起家猪和712起野猪共713起非洲猪瘟疫情,比利时发生385起野猪非洲猪瘟疫情,罗马尼亚发生86起家猪和197起野猪共283起非洲猪瘟疫情,越南发生209起家猪非洲猪瘟疫情。
  阻止流行性传染病扩散的最佳途径之一是接种有效疫苗,但面对养猪业“头号杀手”非洲猪瘟,迄今全球还没有能对付它的有效疫苗。在中国,多家研究机构正全力以赴进行疫苗研发。但多位专家对财新记者表示,离疫苗研发成功还有很长距离(参见财新周刊报道《攻坚非洲猪瘟疫苗》)。
  疫苗研发进展缓慢,是因为非洲猪瘟病毒本身结构复杂,具有多种免疫逃逸机制,找到能作为疫苗成分的“抗原”并不容易;科学家对用非洲猪瘟毒株激发保护性免疫反应的具体机制,尚不了解。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