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穗就是水稻在抽穗过程中或者抽穗后一段时间内,因受到外界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原因,导致稻穗发育终止,茎秆组织中无法继续输送水分和养分到穗部,稻穗因失水产生的谷壳颜色发白的现象。水稻白穗的最终结果是稻穗秕谷,常年损失在1.5-5%,严重年份达10-30%。水稻白穗病田
实践表明,水稻白穗产生是由于外界不正常自然条件、病虫为害引起的,防治的关键期在水稻抽穗前后这段时间。因此,要想有效防治白穗病,就要了解哪些因素能造成水稻白穗,也就是白穗病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才能有效地进行预防白穗的发生,减少水稻的损失。
水稻白穗产生的原因1、病虫害
(1)稻瘟病。水稻稻瘟病发生是诱发水稻白穗的原因。在水稻的整个生肓期均可受侵害。致病病菌为半知菌类丝孢目梨孢属灰梨孢,根据侵染水稻的生育期和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瘟、谷粒瘟。稻瘟病菌在水稻破口抽穗期侵染,在水稻穗颈部,穗枝梗上形成褐色小斑点,扩散后穗颈节呈褐色、坏死,使输送到穗部的养分通道阻断,从而形成白穗,俗称穗颈瘟。
水稻穗颈瘟引起的白穗
(2)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和担子菌亚门真菌。主要危害叶鞘,叶片次之,严重时穗部也发病。初发病时,在稻基部的叶鞘上产生灰绿色的病斑。一般污水灌溉、生长茂盛及老稻田纹枯病发生较重,如遇上高温高湿天气,抽穗期易造成“冒穿”形成白穗。
水稻纹枯病引起的白穗
(3)菌核秆腐病。致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在水稻的乳熟期到黄熟期气候条件合适,病害发生严重,会导致水稻叶片发黄、病组织变软,进而发生白穗现象;菌核秆腐病田间表现纵剖后可见菌核。
水稻菌核秆腐病导致茎基腐烂
(4)螟虫危害。螟虫为钻蛀性害虫,水稻在孕穗齐穗期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等为害均可造成白穗。通常螟虫幼虫钻入水稻杆内取食,使水分和养分运输阻断,形成枯鞘,穗茎变枯并可拔起,为害后病状明显,受害稻茎明显有虫孔和虫粪,剥开后,大多能找到幼虫。一般对稻瘟病抗性弱的品种和施氮肥过多的田块,在温度23-28℃,相对湿度 80%以上的阴雨绵绵、时晴、时雨、有露有雾的气候条件下最易感病。
水稻螟虫为害引起白穗
2、外界不良环境影响
(1)低温冷害造成白穗。在拔节孕穗期,连续出现5-6天低温天气,影响花粉粒的发育,授粉机能减弱,使稻穗部分枝梗小穗形成空壳产生白穗。特别是晚稻抽穗扬花期,遇到低温天气(17℃以下),产生障碍性冷害,稻穗难以抽出,开花减少,授粉受阻,形成大量白穗。
(2)高温热害造成白穗。水稻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期间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而抽穗前后10天对温度特别敏感,当日平均温度达到30℃以上时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孕穗期如遇35℃以上持续高温,会造成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高温,就会影响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秕粒即“花而不实”, 在恒温38℃下抽穗的水稻全部不结实,高温还能直接杀死花粉;实践表明,在水稻开花期,35℃以上高温持续1小时,就会引起颖花的严重不育,其中正在开放的花朵受害最大。
(3)干旱造成白穗。当抽穗开花期严重干旱缺水,相对湿度低于50%以下时,也可能导致白穗的形成。
(4) 除草剂使用不当。在水稻抽穗期间,喷施除草剂会严重影响雌雄蕊的分化或形成,导致水稻穗不能受精而造成白穗。
水稻白穗的防治1、加强田间管理:水稻抽穗期间,要有效控制田间持水量,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遇到低温和高温天气,要提前加深水层,以水调节稻田小气候,有效防止因低温或高温,影响水稻授粉受精,提高结实率。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但在抽穗期间不要喷施除草剂。田间施肥要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避免偏施、迟施氮肥,有针对性地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水稻生育进程。通过上述田间有效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稻白穗的发生几率和程度。
2、药剂防治病虫害
(1)稻瘟病:通常在水稻破口期、抽穗期,用 75%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40克,或用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对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明显。对感病品种、氮肥过量、生长嫩绿的田块,特别是破口抽穗期可能遇上连续阴雨或可能遇上低于 17℃的寒流时,要把该田块列为重点防治田,及早喷药预防,至少在破口期和抽穗期各施1次预防药。
(2)纹枯病:关键时期为水稻分蘖末期封行后和穗期病丛率达到20%时。发病初期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75毫升、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50-75克、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200克,每亩用药液50升喷雾。发病较重地块选用20%担菌灵乳剂每亩用药125-150毫升或用75%担菌灵可湿性粉剂75克与异稻瘟净混用有增效作用,并可兼治稻瘟病。
(3)菌核秆腐病:发病期可用40%富士1号乳油1 000倍液,或22%双井水剂(杀虫双与井岗霉素混剂)300-4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选用噻菌铜、噻唑锌、叶枯唑、中生菌素等药剂防治。
(4) 螟虫:可在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选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75-100克/亩、50%杀螟松乳剂100克/亩、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亩兑水喷雾防治。也可选择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喷雾防治。
水稻抽穗前后是防止水稻白穗病的重要时期,也是关键时期。广大稻农应在此期间注意天气变化,经常深入田间调查,发现有导致白穗病的苗头,抓紧预防,确保稻谷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