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引熵入商 家居企业有何值得借鉴的经验?
2023-11-10 19:24:37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血一般的事实再次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无论是大企业、小企业,跨国企业还是本土企业,危机都是一种常态而不仅是一个偶然事件。
今天我们尝试换个角度,从对华为的商业思维、产业链思维角度进行分析推理,作为华为这次能够轻松应对危机背后最大的武器——“熵”(shāng),任正非在历次讲话中曾多次提及,这才是华为管理的最大秘密,那么熵理论究竟是什么?
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看懂华为生存的秘密
“熵”原本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却被任正非用于研究企业的发展之道,是贯穿任正非管理华为的思想精华。
什么是熵?
自然社会任何时候都是高温自动向低温转移的——在一个封闭系统最终会达到热平衡,没有了温差,再不能作功。这个过程就叫熵增,最后状态就是熵死,也称热寂。
任正非认为,企业发展的自然法则也是熵由低到高,逐步走向混乱并失去发展动力。任正非把物理学、人性和哲学理念直接引入企业管理中,成就了华为独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
华为的发展不是偶然的,任正非开创性的管理思想和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任正非引熵入商,华为警钟长鸣
2012年,任正非在与2012实验室的座谈中,第一次公开在内部提到了熵。
惶者生存 危机意识
华为如何抵抗熵增?第一个就是惶者生存,保持危机感,坚持自我批判。我们把任总十几年的文件列一下,从《反骄破满》,《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华为的冬天》,《成功不是未来前进的可靠向导》,《前进的路上不会充满鲜花》等等一系列的文章里面都看到,首先在思想意识上一定要不断地建立危机感,随着危机感的不断强调,才能使公司的自我批判,自我革新,成为一种可能。
华为的开放系统
任正非说过,“自主创新就陷入熵死里面,这是一个封闭系统。” 所以华为是非常反对封闭的,封闭意味着熵死。
华为选择的方式有两个:厚积薄发和开放合作。
厚积薄发可以理解为把财富的厚度转化为发展的高度:
就是消耗多余的物质财富,打破平衡静止,避免物质财富过多导致的熵增,另一方面又建立起新的企业发展势能。任正非曾经提到过的有:
●32年来朝着一个城墙口进攻
●用范弗里特弹药量进攻(范弗里特弹药量就是指大规模、密集型、强压式地进攻)
华为过去十年3200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正是“厚积薄发”这一理念的典型体现。
至于怎么开放合作呢?
华为从战略到文化,其实都是在遵从一种开放的架构,比如,任正非曾经提到的,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知识吸收方面的开放)
●炸开人才金字塔(人力资源政策的开放)
●要把华为的主航道修得宽到不可想象,什么样的船都能在上面开(华为战略层面的开放)
●心声社区就是开放的罗马广场(内部企业文化的开放,坦率面对批评和自我批评)
●要用美国砖、欧洲砖来造我们的万里长城(在技术、研发、流程方面的开放纳新,不一味追求自主创新)
以核心竞争力驾驭不确定性
任正非说,三星给华为很大的启示。2017年三星一款手机发生事故后,大家都觉得三星要大亏,因为仅一个爆炸事件就造成七十亿美元的损失,结果三星有液晶屏和存储芯片这两个战略控制点,它把这两个东西涨了涨价,2018年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
做一个产业,一定要发展核心竞争力,要有战略控制点。在科技时代,一家没有技术的技术公司,永远和别人在低层次上赤身肉搏,打艰苦的消耗战。坚定不移加大技术投资,只有具备技术壁垒,才有话语权。
技术公司如此,这个被调侃为“浑身是痛点”的家装行业更应如此,如果没有在技术和工艺上不断提升,竞争力和销售一定是要滑坡的。
« 1 2 » 全文阅读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