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影响水稻产量的问题,实践检验真理,揭秘水稻的秘密
试验将已经摧芽破胸后的种子进行干燥处理后存放3~7d仍然可保持种子活力,待天气晴好时再播种,对生育期基本没有影响,对产量影响也较小,相较因种子报费的损失在经济效益上更加合算,更重峰曲线。因此,当在播种期间遇到不良气候时,可以尝试采用干芽谷处理方法进行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 以应对农业生产中因不良气候造成水稻减产的生产难题。
为进一步促进烟后稻生产发展,总结出适合永定区的烟后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量,特开展烟后稻不同机插秧密度、施肥量(纯n)、品种三因素正交试验,研究这三个问题对稻产的影响和对它构成因素的威胁。以期为建立提高烟后稻产量水平的最优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地点试验设在龙岩市永定区抚市镇新民村。
试验材料试验品种:中浙优8号、两优616、广8优673。 供试肥料:水稻测土配方肥(n:p2o5:k2o=13:4:10)。试验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具体试验设计内容见表1、表2。 共9个处理,小区按正交表排列方法进行排列,小区面积60m2 (2.6m ×23.1m)。先用塑料膜严实的封住田埂,然后用在区间内建筑相同的小田埂,在它长大之后再从数据里调取有用的数据。
经方差分析可知, 各因素各水平间平均丛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2.2 品种、机插密度、施肥量对穗粒数的影响根据表。采用方差分析、ssr法进行多重比较得出,品种中浙优8号(a1)与两优616(a2)、广8优673(a3)间平均穗粒数差异极显著,两优616(a2)、广8优673(a3)间平均穗粒数差异显著。对水稻结实率进行了极差分析,根据极差r值大小判断得出,施肥量(纯n)是决定水稻结实率的主要因素, 三因素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顺序为rc>ra>rb,即施肥量(纯n)>品种>机插密度。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丛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不一样的种类和研究方法对水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这些影响中有涉及水稻的生产。从研究结论得出,品种是决定水稻丛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主要因素, 三因素的影响顺序为品种>机插密度>施肥量(纯n)。 同时,品种也是决定水稻千粒重和产量的主要因素, 三因素的影响顺序为品种>施肥量(纯n)>机插密度。施肥量(纯n)是决定水稻结实率的主要因素。 三因素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顺序为施肥量(纯n)>品种>机插密度。 除品种中浙优8号与两优616之间结实率差异不显著外, 其余各因素各水平间的结实率差异均极显著。
品种因素各水平间广8优673的结实率最高,为86.4%,与中浙优8号、两优616之间结实率差异极显著, 中浙优8号与两优616之间结实率差异不显著。 施肥量(纯n)各水平间平均结实率差异均极显著,表现为较高、较低施肥量(纯n)的平均结实率都较低, 以施肥量为150kg/hm2的平均结实率最高,为86.8%。 机插密度各水平间的平均结实率差异均极显著, 表现为较高、 较低机插密度的平均结实率都较低, 以栽植规格30cm×18cm,18.45万丛/hm2的平均结实率最高,为82.5%。
在三因素组合中,水稻产量以处理9(a3b3c2)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为8 844.0kg/hm2;其次为处理7(a3b1c3),产量为8 688.0kg/hm2;第三为处理2(a1b2c2),产量为7 881.0kg/hm2。 在试验条件下表现为大田机插密度较大(基本苗较足),适当减少施肥量,能提高成穗率,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反,大田机插秧密度较小,适当增加施肥量,也能提高产量。这与张耗等认为适当增加栽插密度,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从而获得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的效果,孟令楠说在想要增加产量一样,就要在对较氮肥的时候将密度降到相当的水平。
综合三因素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确定永定区烟后稻栽培品种、机插密度、施肥量(纯n)三因素最佳组合:品种为广8优673、机插密度为30cm×21cm(15.75万丛/hm2)、施肥量(纯n)为150kg/hm2。 当然目前生产中对水稻品种不只是要求产量高, 而且要求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试验中没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存在不足。 生产中可根据自身要求选用适合的品种,再综合机插密度为30cm×21cm(15.75万丛/hm2)、施肥量(纯n)为150kg/hm2的栽培措施进行生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