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2019年第一师棉花初花期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2023-11-5 18:01:5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目前棉花生长进入初花期,是棉花各种病虫害发生为害的关键时期,棉铃虫、棉蚜、棉叶螨、黄萎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根据我站近期对一师部分棉田进行普查,结合监测情况及气象资料综合分析:
一、当前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生趋势预测
1、棉铃虫:近期灯光诱测表明,从4月21日起单盏测报灯诱集棉铃虫成虫截止到6月25日,共诱集棉铃虫成虫77头(2018年同期为106头),棉铃虫蛾量低于历年。棉田普查棉铃虫平均百株卵量为0.12粒(去年为0.18粒),最高百株卵量为0.4粒(去年为0.5粒),百株虫量0.022头(去年0.053头)。根据预测一代棉铃虫成虫发生盛期为6月17-7月8日,根据一代虫量基数和历年对比,预计棉田棉铃虫二代总体发生程度为中度发生,产卵高峰期发生在7月3日-7月10日。应根据田间调查情况,抓住防治关键期,达到防治指标的及时防治。
2、棉蚜:根据近期大田普查和定点调查,棉蚜在我区已进入危害盛期,有翅蚜与无翅蚜比为1:4.97,益害比1:1020。有蚜株率90.47%,百株上三叶蚜量平均2764头,接近去年同期值,平均卷叶株率为7.54%(去年同期卷叶株率为9.46%),天敌百株平均7.4头(2018年为4.6头),天敌量高于去年同期调查值。目前气候温湿度条件和棉花生育进程有利于蚜虫的发生发展,为棉蚜的繁殖蔓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此外,棉区作物种植单一,棉田大面积连片种植,为棉蚜的集中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预计6月下旬至7月中旬棉蚜将呈大发生态势。
3、棉叶螨:近期调查结果显示,各条田平均有螨株率在0.14%,发生严重地块有螨株率为0.87%,随着近期除草,收茴香、打顶等人工作业对棉叶螨的高速增长和快速蔓延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棉叶螨的滋生。由于5月、6月积温较往底,不排除7月、8月短时高温天气对棉叶螨发生有利。目前个别棉田棉叶螨已经由中心株向小点片扩散,预计棉叶螨在6月下旬-8月中旬进入危害高峰,发生危害呈中度趋势。
4、棉花黄萎病:目前是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经过调查发病比较重的棉田黄萎病发病率可达3-4%,发病轻的发病率达0.3-1%,目前棉田正值灌水时期,棉花黄萎病发生呈快速上升有偏重发生趋势。
二、近期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建议
1.棉蚜防控:目前部分棉田棉蚜虫口数量较大,危害较重,形成多点卷叶、流油,棉蚜虫口数量仍然偏大的情况。针对棉蚜发生与防治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做好监测调查,警惕棉蚜爆发成灾。当伏蚜单株倒3叶蚜量平均200~300头时选择推荐:啶虫脒、阿维菌素、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等,注意药剂轮换使用,严禁使用广谱类农药。
(2)科学用药、合理复配,不可乱加助剂。农药要坚持二次稀释,坚持按照推荐剂量用药,亩用水量60-80公斤,不可随意增加稀释倍数。
2. 棉铃虫防控:6月下旬至7月上旬要及时开启杀虫灯、摆放杨枝把、性诱剂或食诱剂等方法诱杀棉铃虫成虫。加强对玉米诱集带等作物的落卵量调查工作,卵量较大时,诱集带上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当棉铃虫百株低龄幼虫达10头、百株卵量20-30粒时及时防治,推荐使用棉铃虫npv、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甲维盐等。
3. 棉盲蝽、蓟马防控:盲蝽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5头,选用氟啶虫胺腈或联苯菊酯等防治,施药时间在上午11时前,由田边向内施药。薊马为害株率达3~5%,百株虫口15头时,结合化调及时用吡虫啉、啶虫脒等农药防治。
4. 棉叶螨防控:对棉叶螨中心株调查的重点要放在地头地边的棉花上,点片发生并有扩展态势时,选用阿维菌素、四螨嗪、哒螨灵、螺螨酯、乙唑螨腈和炔螨特等药剂防治控制为害。
5.病害防控:对黄萎病棉田,合理增施磷、钾肥,补充微肥,建议棉田灌水量要控制,田间保持偏干,可以减轻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发病棉田要正常管理,促进棉花长势稳健,提高棉花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前或初见病株时用药,叶面喷施杀菌剂与滴灌枯草芽孢杆菌、腐殖酸等生物菌肥相结合,注意轮换用药。
6. 铃病防控:合理水肥调控,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和郁闭度。花期做好棉蚜、棉蓟马的防控。棉花初花期,是棉花铃病侵染初发期,进入花期后及时防治铃病,发病盛期(7月下旬)再防治一次。8月上旬根据降雨频次,棉花烂铃病发生程度酌情防治1-2次。真菌性铃病在发病初期(铃上出现水渍状小点)可选用多抗霉素、乙蒜素、吡唑醚菌酯、多菌灵等;细菌性铃病可选用春雷霉素、噻菌铜、吡唑嘧菌酯等。
作者:罗树凯,来源:第一师农科所病虫测报站,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