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y番茄学院 71miao
什么是风险?
风险就是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可能是好事,比如中彩票。但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什么好事儿。
比如生病、意外、失业、投资亏本、甚至死亡。
坏的风险会像野兽一样撕裂我们的生活。
面对风险我们可以被动接受,等发生了再想办法;
也可以主动面对和解决,尽量减少不确定性。
会点进来看这篇文章的你,肯定不希望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生活被这些风险打断。
那面对风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如图所示,躲得掉的风险我们可以规避:
比如说炒股,我怕亏钱,所以我就不开户,虽然可能看着别人赚钱,但也杜绝了我炒股把本钱都亏掉的风险。
惹不起我躲得起,从根本上杜绝风险。
但还有很多风险是我们规避不了的,比如生老病死。
对待这种规避不了的风险我们该怎么办?
有三种办法:
1、首先是风险控制: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和作息,让自己少生病、不生病;这个叫事前预防;
我们还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这个叫事中抑制;
那如果还是得了病,我们可以去医院看病、吃药或者做手术,避免病情恶化;这个叫事后补救。
不要觉得这些是废话,人性总有侥幸和懒惰的一面。
人们很少会做正确的事情,只会做他们想做的事,然后再后悔。很多人都是在失去健康的时候才会追悔莫及。
2、第二个方法呢,叫风险自留:就是有意识、自愿地接受某些风险的行为。
风险自留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情况:
比如现在常见的商业医疗保险,价格很便宜,一年三五百块钱,但是只有住院超过1万的花费才能报销。而平时感冒发烧也可以报销的那种,一年要交的保险费就要三五千块钱了。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一万以下的花费是可以承受的,也没必要为了感冒发烧这样的门诊责任每年花个几千块钱,那我们会选择自己承担这部分风险,选择三五百块钱的这种。
这属于理性的风险自留。
而非理性的风险自留呢?比如明知道闯红灯不对,但是觉得,哎呀着急嘛,闯个几次也没关系,自己哪有这么倒霉,这个属于典型的侥幸心理。
意外事故概率确实很低,不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生活不是赌博,0.01%的概率摊在自己身上,就会影响到一个家庭100%的幸福。
把自己暴露在这种风险之下,只能和你想要的生活渐行渐远。
3、最后,如果是得了很花钱的疾病可能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甚至三五年都没法工作,房贷、日常生活都没着落了,要怎么办?
这时候就要用第三个方法,就是风险转移:
把事故造成的损失转移给其他人,比如提前买保险,让保险公司为我们的损失买单。
拿出年收入的5-10%去给自己寄一个“安全带”,生了病就可以花保险公司的钱看病,如果是得了比较严重的疾病,可以拿到3-5倍的年收入补偿。
还不清楚保险都有哪些类型?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
这样分析下来,是不是风险这头神出鬼没的怪兽是不是也没那么恐怖了?
躲得掉的风险我们可以主动规避;
躲不掉的风险,我们可以通过通过预防、控制来避免扩大损失;
经常发生,而且我们自己能承受的、损失比较小的风险我们可以留给自己。
发生概率很低,但造成损失太大,我们承受不了的风险,再转移给保险公司。
比如高额的医药费,家里赚钱的人生病倒下等等。
所以,用好保险的原则就是,抓主要矛盾,把自己完全没办法解决的风险留给保险,才能做到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花冤枉钱。
最后跟大家随便唠唠嗑,有不少朋友都找我咨询过给老人买长期保险问题,都被我劝回去了。
55岁以上疾病风险高,所以保费贵,保额也只能买10-20万,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所以给他们买意外险和医疗险就可以了。
有这笔钱还不如给他们在家附近各办一张游泳年卡,退休后的老年人没事做,晚上很容易窝在家看电视,代谢变慢,心肺功能退化,很多病都是这么歇出来的。
爬山磨损膝盖,跑步难以坚持,很少有比更适合这个年纪的运动了。
请个教练或者花点儿时间教会他们游泳,绝对会给你惊喜。
作者kris,r&f创始成员,资深产品经理,保险经纪,金融硕士,签约作者,美国运动协会私人健身教练,终身学习者。
阅读更多,关注微信公众号:「番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