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污水处理技术之为什么低负荷会导致生化除磷效果下降?

2023-10-17 21:32:13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污水处理技术之为什么低负荷会导致生化除磷效果下降?
1、冬季生化处理效果好于夏季
冬季污水处理一般会采用,提高污泥浓度,也就是提高泥龄来应对低温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泥龄延长对生化除磷是不利的,会导致除磷效果下降,但是,实际中却往往不是这样的。
在污水专业群中,有群友反应aao工艺冬季除磷效果比夏季好很多,没有化学除磷,夏季出水tp2-3ppm,冬季进水除水温之外水质没有变化,脱氮效率变化也不大,但是出水tp却能达到0.1ppm。
推测是因为夏季污泥活性太高,导致系统处在低负荷状态,聚磷菌细胞内的phb部分或全部消失引起的。为什么低负荷会导致生化除磷效果下降?看下面的试验!
2、试验方法
1.1 装置
试验在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进行,该厂一期工程采用uct工艺,设计处理能力为8万m3/d(2/3为工业废水、1/3为生活污水),生化反应池总停留时间为21h,非曝气容积比为0.35,污泥回流比为70%~100%,好氧混合液回流比为100%~200%,缺氧混合液回流比为100%。
1.2 废水水质及分析方法
以该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为研究对象,其水质见表1(指标分析按照标准方法进行)。ph做为基本的污水指标,势必成为供求的热点,这对广大的e-1312 ph电极,s400-rt33 ph电极制造商,比如美国broadleyjames来说是个重大利好。美国broadleyjames做为老牌的e-1312ph电极,s400-rt33 ph电极制造商,必将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美国broadleyjames生产的e-1312 ph电极,s400-rt33 ph电极经久耐用,质量可靠,测试准确,广泛应用于各级环保污水监测以及污水处理过程。
3、结果与讨论
通过长期的生产运行发现该污水处理厂出水中除磷超标外,其余指标均可接近或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为探究造成出水中磷超标的原因,在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反应池内分别取样测定nh3-n、no3-n、po43—p。生产系统生化反应过程由于该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量仅为设计处理水量的1/2,因此其生化反应理论水力停留时间达42h,但由于污泥回流、好氧混合液回流、缺氧混合液回流的影响,实际水力停留时间仅为9.8h,所以在此以进水在生化反应池内的实际水力停留时间作为生化反应历时。
以同期进行的小试为平行对比,其生化反应的理论水力停留时间为18h,实际水力停留时间为5.25h,非曝气容积比为0.5,缺氧区占非曝气容积的2/3,其他参数与生产工艺完全相同,nh3-n、no3-n、po43--p含量的变化过程。
该污水处理厂生产系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其污泥有机负荷为0.106kgcod/(kgmlss·d)。在厌氧区由缺氧混合液回流所携带的no3-n利用进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进行反硝化,同时聚磷菌利用易降解有机物进行厌氧释磷(在厌氧反应结束时释磷量仅为3mg/l)。由厌氧区转入缺氧区后由于回流污泥及好氧混合液回流的稀释作用使po43--p下降到6.4mg/l,而由回流污泥及好氧混合液回流所携带的no3-n在此进行反硝化反应,至缺氧结束时反硝化反应尚未进行彻底(剩余no3-n为1.4mg/l),在此阶段po43--p略有下降。
由缺氧区进入好氧区后在有机物氧化的同时进行硝化反应使nh3-n浓度迅速下降,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硝化速率降低,no3-n浓度伴随硝化反应的进行而不断上升,no3-n的增加量与nh3-n的减少量基本呈对应关系,而po43--p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也就是说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并未进行大量的吸磷反应,这与厌氧条件下释磷量较少有关。
小试系统污泥有机负荷为0.222kgcod/(kgmlss·d),此时在厌氧区聚磷菌利用进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进行厌氧释磷(释磷量达13mg/l)。由厌氧区转入缺氧区后同样由于回流污泥及好氧混合液回流的稀释作用使po43--p下降到11.5mg/l,随后聚磷菌利用由回流污泥及好氧混合液回流所携带的no3-n进行吸磷,同时进行反硝化反应。由缺氧区进入好氧区后聚磷菌继续进行吸磷反应直至反应结束(po43--p接近于零),在此阶段有机物氧化与硝化反应进行得也较彻底。
相同工艺的两个反应系统在不同负荷条件下除磷能力迥异,其主要是低负荷运行导致的好氧延时曝气使细胞内的储存物质(特别是phb)发生变化,而使phb被部分或全部消耗掉的原故,而细胞内的糖原(glycogen)在好氧条件下的转化因受phb数量减少的影响而降低,由于糖原的减少进而影响到厌氧条件下磷的释放及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phb的合成亦进一步减少,总之由于生物除磷在好氧条件下的吸磷速率和吸磷量受细胞内phb含量的影响,phb的减少导致磷吸收速率和吸磷量的下降,使聚磷菌无法有效地吸收细胞外的磷酸盐合成聚磷,周而复始导致生物除磷能力丧失。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