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cm1278扩展通信模块 西门子cm1278扩展通信模块 西门子cm1278扩展通信模块
湖南畅富科技有限公司 经销的数控系统、双色电缆、变频器品种齐全、价格合理。湖南畅富科技有限公司实力雄厚,重信用、守合同保证产品质量,
以多品种经营特色和薄利多销的原则,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
通信主机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系统程序存储器和用户程序及数据存储器。cpu是plc的核心,它用以运行用户程序、监控输入/输出接口状态、作出逻辑判断和进行数据处理,即读取输入变量、完成用户指令规定的各种操作,将结果送到输出端,并响应外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的请求以及进行各种内部判断等。plc的内部存储器有两类,一类是系统程序存储器,主要存放系统管理和监控程序及对用户程序作编译处理的程序,系统程序已由厂家固定,用户不能更改;另一类是用户程序及数据存储器,主要存放用户编制的应用程序及各种暂存数据和中间结果。plc由哪几部分硬件组成?
plc的硬件一般由主机、i/o扩展机及外部设备组成。
(1)主机包括:微处理器(mpu)。常用的微处理器有:z80a、8085、m6800、m6809、8086、m68000。单片机有:8039、8031、m6801。
存储器:plc的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一般采用rom或eprom。
i/o接口:i/o接口是主机与外部设备、i/o模块等的连接部件,用于扩弃plc总线的驱动能力输入输出点数。
(2)电源:电压范围在160vac-260vac。
(3)输入/输出模块:用于调理输入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隔离、电平转换等。包括直流开关量输入模块,交流开关量输入模块,直流开关量输出模块,交流开关量输出模块。
(4)功能模块:包括a/d模块和d/a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高速计数模块,pid模块,远程i/o模块,通讯模块。
(5)扩展口
(6)编程器
(7)其他外设:打印机,显示器。
2、输入/输出(i/o)接口
i/o接口是plc与输入/输出设备连接的部件。输入接口接受输入设备(如按钮、传感器、触点、行程开关等)的控制信号。输出接口是将主机经处理后的结果通过功放电路去驱动输出设备(如接触器、电磁阀、指示灯等)。i/o接口一般采用光电耦合电路,以减少电磁干扰,从而提高了可靠性。i/o点数即输入/输出端子数是plc的一项主要技术指标,通常小型机有几十个点,中型机有几百个点,大型机将超过千点。
3、电源
图中电源是指为cpu、存储器、i/o接口等内部电子电路工作所配置的直流开关稳压电源,通常也为输入设备提供直流电源。
4、编程
编程是plc利用外部设备,用户用来输入、检查、修改、调试程序或监示plc的工作情况。通过专用的pc/ppi电缆线将plc与电脑联接,并利用专用的软件进行电脑编程和监控。
5、输入/输出扩展单元
i/o扩展接口用于将扩充外部输入/输出端子数的扩展单元与基本单元(即主机)连接在一起。
6、外部设备接口
此接口可将打印机、条码扫描仪,变频器等外部设备与主机相联,以完成相应的操作。
实验装置提供的主机型号有西门子s7-200系列的cpu224(ac/dc/relay)。输入点数为14,输出点数为10;cpu226(ac/dc/relay),输入点数为26,输出点数为14。
cm 1241 通信模块 11
csm 1277 紧凑型交换机模块 12
cm 1243-5 profibus dp 主站模块 13
cm 1242-5 profibus dp 从站模块 13
cp 1242-7 gprs 模块 14
ts 模块 14
cm 1278 i/o 主站模块 14
s7-1200 cpu
cpu 1211c 16
plc的中央处理器(cpu 一般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这些电路都集成在一个芯片内。cpu通过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与存储单元、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相连接。
与一般的计算机一样,cpu是整个plc的控制中枢,它按plc中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cpu主要完成下述工作:
(1)接收、存储用户通过编程器等输入设备输入的程序和数据。
(2)用扫描的方式通过i/o部件接收现场信号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输入映像寄存器或数据存储器中。
(3)诊断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4) plc进入运行状态后,执行用户程序,完成各种数据的处理、传输和存储相应的内部控制信号,以完成用户指令规定的各种操作。
(5)响应各种外围设备(如编程器、打印机等)的请求。
与一般的计算机一样,cpu是整个plc的控制中枢,它按plc中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cpu主要完成下述工作:
(1)接收、存储用户通过编程器等输入设备输入的程序和数据。
(2)用扫描的方式通过i/o部件接收现场信号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输入映像寄存器或数据存储器中。
(3)诊断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4) plc进入运行状态后,执行用户程序,完成各种数据的处理、传输和存储相应的内部控制信号,以完成用户指令规定的各种操作。
(5)响应各种外围设备(如编程器、打印机等)的请求。
plc采用的cpu随机型不同而不同, 目前,小型plc为单cpu系统,中型及大型则采用双cpu甚至多cpu系统。目前,plc通常采用的微处理器有三种:通用微处理器、单片微处理器(即单片机)、位片式微处理器。
10 ~ 95%,无结露,相当于符合 iec61131, part2 中规定的 2 级相对湿度 (rh)
空气压力
plc是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工作的。即在plc运行时,cpu根据用户按控制要求编制好并存于用户存储器中的程序,按指令步序号(或地址号)作周期性循环扫描,如无跳转指令,则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条顺序执行用户程序,直至程序结束。然后重新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下一轮新的扫描。在每次扫描过程中,还要完成对输入信号的采样和对输出状态的刷新等工作。
plc的一个扫描周期必经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plc在输入采样阶段:首先以扫描方式按顺序将所有暂存在输入锁存器中的输入端子的通断状态或输入数据读入,并将其写入各对应的输入状态寄存器中,即刷新输入。随即关闭输入端口,进入程序执行阶段。
plc在程序执行阶段:按用户程序指令存放的先后顺序扫描执行每条指令,经相应的运算和处理后,其结果再写入输出状态寄存器中,输出状态寄存器中所有的内容随着程序的执行而改变。
输出刷新阶段:当所有指令执行完毕,输出状态寄存器的通断状态在输出刷新阶段送至输出锁存器中,并通过一定的方式(继电器、晶体管或晶闸管)输出,驱动相应输出设备工作。
1080 ~ 795hpa(相当于海拔 -1000 ~ +2000 m)
电磁兼容性指令要求;抗扰性,依据标准 iec 61000-6-2
测试依据:静电放电:iec 61000-4-2 ;突发脉冲:iec 61000-4-4 ;浪涌脉冲:iec 61000-4-5
测试依据:高频辐射:iec 61000-4-3 ;高频去耦:iec 61000-4-6干扰辐射:en 50081-2
测试依据:电磁干扰:en 55016,a 级限值(测量距离为 10 m);电流电源电磁干扰, en 55011:a 级限值,组 11)、plc的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plc已由最初一位机发展到现在的以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化pc,而且实现了多处理器的多通道处理。如今,plc技术已非常成熟,不仅控制功能增强,功耗和体积减小,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编程和故障检测更为灵活方便,而且随着远程i/o和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以及图象显示的发展,使plc向用于连续生产过程控制的方向发展,成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一大支柱。
现在,世界上有200多家plc生产厂家,400多品种的plc产品,按地域可分成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三个流派产品,各流派plc产品都各具特色。其中,美国是plc生产大国,有100多家plc厂商,著名的有a-b公司、通用电气(ge)公司、莫迪康(modicon)公司。欧洲plc产品主要制造商有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公司、aeg公司、法国的te公司。日本有许多plc制造商,如三菱、欧姆龙、松下、富士等,韩国的三星(samsung)、lg等,这些生产厂家的产品占有80%以上的plc市场份额。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plc生产厂家约有三十家,国内plc应用市场仍然以国外产品为主。国内公司在开展plc业务时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如:需求优势、产品定制优势、成本优势、服务优势、响应速度优势。
2)、plc的发展趋势
随着plc应用领域日益扩大,plc技术及其产品结构都在不断改进,功能日益强大,性价比越来越高。
(1)、在产品规模方面,向两极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速度更快、性价比更高的小型和超小型plc。以适应单机及小型自动控制的需要。另一方面,向高速度、大容量、技术完善的大型plc方向发展。随着复杂系统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和微处理器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plc的信息处理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用户存储器容量也越来越大。
(2)、向通信网络化发展
plc网络控制是当前控制系统和plc技术发展的潮流。plc与plc之间的联网通信、plc与上位计算机的联网通信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plc制造商都在发展自己专用的通信模块和通信软件以加强plc的联网能力。各plc制造商之间也在协商指定通用的通信标准,以构成更大的网络系统。plc已成为集散控制系统(dcs)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向模块化、智能化发展
为满足工业自动化各种控制系统的需要,近年来,plc厂家先后开发了不少新器件和模块,如智能i/o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和专门用于检测plc外部故障的专用智能模块等,这些模块的开发和应用不仅增强了功能,扩展了plc的应用范围,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4)、编程语言和编程工具的多样化和标准化
多种编程语言的并存、互补与发展是plc软件进步的一种趋势。 plc厂家在使硬件及编程工具换代频繁、丰富多样、功能提高的同时,日益向map(制造自动化协议)靠拢,使plc的基本部件,包括输入输出模块、通信协议、编程语言和编程工具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化和标准化。
机械负载振动 抗冲击性频率范围 10 hz ≤ f ≤ 58 hz
? 连续:振幅 0.0375 mm
? 间歇:振幅 0.75 mm
频率范围 58 hz ≤ f ≤ 150 hz
? 连续: 恒定加速度 0.5 g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多种多样,但其组成的一般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结构。通常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ram、rom)、输入输出单元(i/o)、电源和编程器等几个部分组成。
1.中央处理单元(cpu)
cpu作为整个plc的核心,起着总指挥的作用。cpu一般由控制电路、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这些电路通常都被封装在一个集成电路的芯片上。cpu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与存储单元、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连接。cpu的功能有以下一些: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执行指令,取下一条指令,处理中断。
2.存储器(ram、rom)
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及工作数据。存放系统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存放应用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用户程序存储器;存放工作数据的存储器称为数据存储器。常用的存储器有ram、eprom和eeprom。ram是一种可进行读写操作的随机存储器存放用户程序,生成用户数据区,存放在ram中的用户程序可方便地修改。ram存储器是一种高密度、低功耗、价格便宜的半导体存储器,可用锂电池做备用电源。掉电时,可有效地保持存储的信息。eprom、eeprom都是只读存储器。用这些类型存储器固化系统管理程序和应用程序。
3.输入输出单元(i/o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