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始终秉承诚信、创新、高效、务实的精神,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以勤勉的工作态度,为客户提供污水治理领域zui先进的技术、zui优质的服务和zui完善的解决方案
麻城市ic厌氧反应器供应
ic厌氧反应器是继uasb、egsb之后的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它通过上下两层集气罩把反应器分为上下两个室,两个室通过内循环装置组合在一起。
进入ic厌氧反器的有机物大部分在下反应室被消化,所产生的沼气被下层集气罩阻隔收集进入提升管,由于提升管内外液体存在密度差,促使发酵液不断被提升至气液分离器,分离沼气后又回流到下反应室,形成了发酵液的连续循环。
鉴于内循环发生在下反应室,故下反应室有较高的水力负荷,高水力负荷和高产气负荷使污泥与有机物充分混合,使污泥处于充分的膨胀状态,传质速率高,大大提高了厌氧消化速率和有机负荷。
上反应室是反应器的低负荷区,它只是消化下反应室少量来不及消化的有机物,沼气产量少。产气负荷低,内循环不进入上反应室,上反应室较低的产气负荷和较低的水力负荷有利于污泥的沉降和滞留,从而能维持反应器内较高的污泥浓度。
由于厌氧消化速率取决于污泥浓度和传质速率,影响传质的因素是产气负荷和水力负荷,它们一方面是强化传质的重要因素,又是造成污泥流失的根本原因,而ic厌氧应器由于有了内循环装置,改变了产气负荷与水力负荷的作用方向,在高负荷下能避免污泥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负荷与污泥流失相分离”,从而使ic厌氧反器具有比uasb、egsb更高的有机负荷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污泥菌种
厌氧污泥中具有处理污染物能力的就是细菌等有机物质,菌群的组成及菌种的成分决定了其颗粒强度、产甲烷活性及对污水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厌氧颗粒污泥中有机物成分占70%左右,污泥外部菌种主要为丝菌,污泥内部主要为杆菌、球菌等。
2、ph值
反应器进水ph值一般应控制在6.5~7.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工艺造成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厌氧菌(主要是产甲烷菌)活性的影响,包括:
a、影响菌体及酶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活性。
b、影响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
c、影响基质的活性,产甲烷菌的这些性质功能遭到破坏后,处理cod的活性就会大大降低。
3、温度
反应器进水温度要求控制在35~38之间。因为产甲烷菌大多数都属于中温菌,在这个范围内,其处理效率是很高的。当温度高于40℃时,处理效率会急剧下降。
4、容积负荷
厌氧反应器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一般情况下为10~18kgcod/m3/d(不同厂家的ic容积负荷会有差异,某些品牌的ic容积负荷可能更高)。短期内进水负荷的变化幅度zui好不要过大,要让厌氧菌有一定的适应时间,应逐步增加或降低负荷。如果条件可以,尽量使其负荷在一个范围之间趋于稳定的状态。负荷过低或过高,都会对ic的正常厌氧处理产生巨大影响。
5上升流速
ic反应器的上升流速一般在4~8m/h,当污水的进水cod值浓度较低时,需要提高流量来增加cod的负荷率。较高的上升流速会有助于颗粒污泥与有机物之间的传质过程,避免混合不均匀对设备的影响。
6、预酸化度
废水进入厌氧反应器之前要保持足够的预酸化度,一般在30%~50%之间,zui好是在40%左右。预酸化度高的情况下,vfa高,进水ph值会降低,为调解ph值,会增高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同时还会影响污泥的颗粒化。
7、有毒物质
对厌氧颗粒污泥有抑制性作用的毒性物质,主要是h2s和亚硫酸盐。h2s的允许浓度为小于250mg/l,否则可能会使大部分产甲烷菌降低50%的活性。亚硫酸盐的毒性比h2s更高,建议将亚硫酸盐的浓度控制在150ppm以下,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这两种有毒物质的含量,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8、日常xun视
厌氧反应器的日常xun视至关重要,我们总结了一些简单的观察点,详情见下表:
9、沼气处理
做好沼气排放应急措施,当沼气稳压柜或压力表压力快速升降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这种情况下,一般会出现沼气泄漏或沼气输送不畅,要迅速查明原因,无论采用放空还是其它手段,务必确保厌氧反应器内的沼气能够正常排出。
麻城市ic厌氧反应器供应
厌氧反应器优势:
废水厌氧生物技术由于其巨大的处理能力和潜在的应用前景,一直是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从传统的厌氧接触工艺发展到现今广泛流行的uasb工艺,废水厌氧处理技术已日趋成熟。随着生产发展与资源、能耗、占地等因素间矛盾的进一步突出,现有的厌氧工艺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处理生产发展带来的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使得研发技术经济更优化的厌氧工艺非常必要。内循环厌氧处理技术(以下简称ic厌氧技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高效处理技术,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荷兰paques公司研发成功,并推入国际废水处理工程市场,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土豆加工、啤酒、食品和柠檬酸等废水处理中。实践证明,该技术去除有机物的能力远远超过普通厌氧处理技术(如uasb),而且ic反应器容积小、投资少、占地省、运行稳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厌氧处理技术。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简称uasb),是由荷兰的lettinga教授等在20世纪70年 代时开发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其结构如左图 所示。反应器工作时,污水经过均匀布水 进人反应器底部,污水自下而上地通过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反应器运行有三个重要的前提:①反应器内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②产气和进水的均匀分布所形成的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③设计合理的三相分离器,能使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保留在反应器内。良好的颗粒污泥床的形成,使得有机负荷和去除率髙,不需要搅拌,能适应负荷冲击和温度与ph值的变化。
厌氧反应器的组成部分
进水配水系统
进水配水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将废水均匀分配到整个反应器,并进行水力搅拌,是反应器高效运行的关键之一。
从水泵来的废水通过配水设备流入布水管。配水设备是由一根可旋转的配水管与配水槽构成,配水槽为圆环形,被分隔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与一根通进反应器的布水管相连。从水泵来的水管与可旋转的配水管相连接。工作时配水管旋转,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废水流进配水槽的一个单元,由此流进一根布水管进入反应器。布水点设在反应器的底平面上,为使基质与污泥接触充分,应进行合理设置。布水点均匀分布在池底上,且高度不同。根据有关资料与研究实践,认为布水的不均匀系数为0.95时,可达到布水均匀的目的。荷兰研究者提出,在装置放大时应按比例增加布水点的数量,使每5m2底面积有一个布水点。这种布水方式对于整个反应器来说是连续进水,而对于每个布水点而言,则是间断进水,布水管的瞬时流量与整个反应器的流量相等。
三相分离器设计要点:
1) 集气室的隙缝部分的面积应该占反应器全部面积的15~20%;
2) 在反应器高度为5~7m时,集气室的高度在1.5~2m;
3) 在集气室内应保持气液界面以释放和收集气体,防止浮渣或泡沫层的形成;
4) 在集气室的上部应该设置消泡喷嘴,当处理污水有严重泡沫问题时消泡;
5) 反射板与隙缝之间的遮盖应该在100~200mm以避免上升的气体进入沉淀室;
6) 出气管的直管应该充足以保证从集气室引出沼气,特别是有泡沫的情况。
对于低浓度污水处理,当水力负荷是限制性设计参数时,在三相分离器缝隙处保持大的过流面积,使得zui大的上升流速在这一过水断面上尽可能的低是十分重要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b‑abr厌氧反应器,包括一个箱体结构的反应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本体(1)被分为左、右两格厌氧区,所述的左格厌氧区由上填料骨架(3)、左导流板(6)、下填料骨架(5)和反应器本体(1)的左侧壁相互连接组成,所述的上填料骨架(3)和下填料骨架(5)之间设有聚氨酯软性填料(4);所述的左导流板(6)的上端与反应器本体(1)的顶部连接;所述的右格厌氧区由填料上隔网(9)、右导流板(8)、填料下隔网(11)和反应器本体(1)的右侧壁相互连接组成;所述的填料上隔网(9)和填料下隔网(11)之间设有聚氨酯组合球形填料(10);所述的右导流板(8)的上端与反应器本体(1)的顶部连接;所述的反应器本体(1)上边两侧设有左、右入孔(13)和(14),其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上端分别设置布水装置(2)和出水装置(12);所述的左导流板(6)和右导流板(8)之间设有中间导流板(7),所述的中间导流板(7)的下端与反应器本体(1)的底部连接;所述的左导流板(6)、中间导流板(7)和右导流板(8)的自由端均与反应器本体(1)有间隙。
uasb反应器运行有三个重要的前提:①反应器内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②产气和进水的均匀分布所形成的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③设计合理的三相分离器,能使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保留在反应器内。良好的颗粒污泥床的形成,使得有机负荷和去除率髙,不需要搅拌,能适应负荷冲击和温度与ph值的变化。
uasb反应器具有如下的主要特点:
① 污泥的颗粒化使反应器内的平均浓度达50 gvss/l以上,污泥龄一般为30天以上;
② 反应器的水力停留吋间相应较短;
③ 反应器具有很髙的容积负荷;
④ 不仅适合于处理髙、中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也适合于处理低浓度的城市污水;
⑤ uasb反应器集生物反应和沉淀分离于一体,结构紧凑;
⑥ 无滞设置填料,节省了费用,提髙了容积利用率;
⑦ 一般也无需设置搅拌设备,上升水流和沼气产生的上升气流起到搅拌作用;
新环保法的实施,新要求的实行,友情建议您选择山东明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地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以优质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精益求精、开拓进取的务实精神服务于广大用户,我们愿意真诚对待每一用户。明基环保公司以促进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创建民族经典品牌,努力为广大用户奉献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产品和至诚至信的服务,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
86-0536-8120588
1596363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