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近日组织开展的生殖养殖意愿调查数据截至7月31日16:00显示,广东411位、广西共406位养殖户参与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别为饲养方式、猪场存栏、年底前养殖打算、减少饲养或不打算养猪原因四项。
调查显示:广东养殖群体生猪存栏规模程度较湖南高,生猪存栏2000-10000头养殖户(场)占24.81%,生猪存栏500-2000头的养殖户占28.42%,生猪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场)占一半以上,而存栏500头以下的养殖户占28.94%。
广东:参与调查养殖户规模分布
参与调查的养殖户(场)数据显示:今年年底前不打算养猪,打算去干点别的养殖户(场)占35.34%,决定减少饲养量的猪场占14.03%,决定补栏扩大饲养规模的养殖户(场)占27.32%,决定维持现有存栏水平的猪场占23.31%。
可以看出,补栏积极性不高甚至打算退养的养殖群体占了近50%,但在疫情重压及广东猪价位居榜首的情况下,决定补栏扩大饲养规模的猪场也占了较高比重。
广东:今年年底前养殖户(场)补栏/减栏打算
至于计划年前减少饲养及打算退养的养殖户(场),41.46%的猪场担心非洲猪瘟疫情,以至于不敢继续养殖,因为环保等因素,政府不让养的养殖户(场)占到26.07%,因为资金紧张,养不起猪了的养殖户(场)占23.48%,可见疫情的“绝对性”影响毋庸置疑,加上环保跟资金问题依次成为了广东养殖户(场)“猪养不下去”的最直接原因。
广东:今年前退养/减栏原因
农业农村部发布,广东2018年生猪总需求量为4734万头,仅次于四川跟湖南,今年非洲猪瘟去产能程度严重,卓创资讯的调研结果显示,从今年年初截止7月底,广东地区的生猪存栏损失量超过70%,生猪调入大省外加疫情重压下的广东,7月猪肉断供至当地猪价全国榜首,直逼“15元”。
为缓解猪肉断供危机,广东7月17日十二部门联合出台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条措施”,对生猪养殖基地改扩建、标准化改造、产能提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同时将生猪最低出栏量纳入市长考核指标。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屈源泉表示,由于发展畜牧业税收少,还要承担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等重大责任与压力,近年来广东部分市、县政府缺乏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存在“有钱可以外购猪肉”的思想误区,不愿意多发展养猪业的情况,下一步,就要将生猪最低出栏量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纳入各个市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对生猪生产供给的一个责任。
作为目前猪价仅次于广东的广西市场,则呈现出一副与广东“不一样”的景象。调查显示:45.69%的养殖户(场)打算在今年前补栏、扩大饲养规模,22.84%的养殖户计算去干点别的,不再养猪。
广西:今年年底前养殖户(场)补栏/减栏打算
广西玉林的一位养殖户告诉猪场动力网记者,当地大猪已达13元,他现在引哨兵猪已经100天了,想复养但目前不知道去哪里抓猪苗,刚断奶的仔猪价格已经超过1000元,至于复养动机,他回复道:“当然是因为高利润啊。”
“高猪价”刺激着养殖户复养的同时,疫情冲击对广西市场而言同样不言而喻,调查显示:参加调查的养殖户中,44.07%的养殖户(场)仍旧不敢再养猪,与广东不同的是,因为资金紧张,养不起猪的养殖户(场)占35.06%,影响因素仅次于非瘟疫情,而环保因素仅占12.19%。
广西:广东:今年前退养/减栏原因
可见,“两广”养猪人养殖信心不足的原因,除了非洲猪瘟疫情之外,广东养猪人受环保因素,政府不让养影响较大,而广西,则因资金因素影响更为明显。
注:以上数据持续更新变化中,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