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地质量差由于土壤黏重、水稻一株多蘖根系发达及秸秆还田等因素造成地难整是影响播种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水旱轮作区,水稻秸秆还田时候尽量收割之前提前10天断水采用低茬口收割,同时把部分秸秆移除田块,由于水稻田块比较潮湿,采用二次浅旋耕方式打碎水稻根,旋耕深度15公分,根据土壤湿度适当镇压,秸秆长度尽量小于5-6公分,减少田间长秸秆存有量、减少烂田播种,注意播种后开沟!
二、播种方式落后。稻茬麦地区仍然采取撒播的方式,造成播种深度不一致、出苗不匀,难以形成壮苗。我们一般要求播种深在3-4公分,过深或者过浅都将影响出苗和壮苗的培育,另外播种后注意及时镇压,踏实土壤,让种子与土壤紧密吻合,否则小麦很难安全越冬,极有可能冻死或者寒风吊死!
三、病、虫、渍害发生重。由于稻茬麦地区降雨量偏多、土壤温度大,在整个生育各种病害都会重发,尤其苗期至分蘖期的纹枯病,分蘖至抽穗扬花期的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都是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大因素。另外由于暖冬的出现这几年小麦苗期的蚜虫、穗蚜以及红蜘蛛发生危害比较严重,极大的影响了小麦的产量
四、气候不稳定小麦产量受气候因素比较大。常年干旱、渍涝、倒春寒、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多发。随着极端天气常态化的出现,小麦种植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变化的准备,尤其播种期的干旱、苗期的渍害,返青拔节期的倒春寒,以及穗期的干热风都要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否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比较大!
五、栽培技术普遍较低。在肥水管理上,虽然说现在平衡施肥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偏施氮肥、重返青肥轻拔节肥等不合理施肥现象仍然很普通。植保方面重虫轻病、重治轻防。
六、杂草抗性增加,不注重芽前封闭对于稻茬麦地区,提到杂草防除,很多农民朋友都谈草色变,由于水旱轮作,尤其近几年杂草抗性的不断上升,导致了杂草防除的难度比较大,很多农农民朋友不注重芽前封闭,一味的芽后除草,导致了成本大效果还不佳。尤其日本看麦娘、菵草、早熟禾、婆婆纳、牛繁缕,防治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很多田块进行超剂量使用除草剂、多次防治效果不佳,最终小麦出现药害,也影响了小麦的产量。
七、选购小麦品种五不要:不要选购未通过农业主管部门审定的品种,未审品种可能会出现性状不稳定现象。不要盲目引种,每一个品都有它适宜的种植区域,须引种应先小面积试种。不要购买流动商贩出售的种子。谨防出现种子纠纷难以维权,应从正规渠道购种。不要盲目追求新品种、高产品种。应选择综合性状好、广适性的稳产高产品种。不要购买劣质种子。所购买的种子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三证齐全。
八、播前小麦种子处理要得当一、去杂除劣。播前清除种子中的杂质和破损、劣质种子,提高种子质量。不仅能够保证准确掌握用种量,还能防止一些恶性杂草的传播。
二、晒种。播前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晾晒,晒去种子中多余的水分。能够增强发芽势、提高发芽率,促进苗齐苗壮。同时还能杀死付着于种子表面的病菌,减轻病害的发生。
三、购种后尽早做芽率试验。以便于及时调换不合格的种子,防止造成基本苗不足。
四、选择优质的种衣剂进种子包衣。可以起到防病治虫、治虫控病、促根壮苗、提高成苗率等作用。
1、解决种传病害
小麦种传病害我们字面理解意思,就是小麦本身种子自身携带病菌,那么小麦种传病害主要有:黑穗病、黑粉病;小麦主产区发生面积逐年上升,后期没有特效药剂防治,只有种子包衣预防!
2、解决土传病害
小麦土传病害尤为常见,主要有: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那么对于纹枯病后期发生可以采用喷雾处理防治,那么针对现在小麦田头号杀手病害,是典型的根腐、茎腐真菌性病害,一般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3-5年,一旦发生对产量影响30-40%左右,选择种子包衣,远离全蚀病!
3、解决地下害虫
我们每个地区的种植结构不同虫害发生不同,北方旱旱轮作田块地下害虫危害比较严重,一般农民朋友选择毒死蜱颗粒剂撒施,但是持效期比较短效果不理想,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近些年无论玉米、大豆、花生、中药材通过种子包衣极大的防治地下害虫危害。
4、解决地上害虫
对于安徽沿淮以南地区水旱轮作田地下害虫危害不严重,但是对于近2年暖冬影响小麦苗期蚜虫危害严重,同时蚜虫的抗性不断增加,我们通过种子包衣来解决蚜虫问题,这已经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