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人不看好我拿出实际的调整方案建议,那么我开这一帖子,纯粹以“讲道理”的方式,给交通部门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交通部门一贯以以下文字作为答复要点:
“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具体到公交线网的布局、站点的设置,也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恰恰足以证明常熟常运公交现行如此延伸公交线路是站不住脚的,具体表现为:
(1)于人:乘客利益未能最大化。(2)于车:车辆资源未能最大限度的利用。(3)于路:未能合理分配(4)于环境:未能充分协调。
“以人为本”重在全方位的,而不是单一的,涉及:
(1)乘坐时间(与直线系数、公交优先方案有关)。(2)便捷性(与公交线数量、走向有关)。(3)等车时间(与间隔有关)。(4)实用性(与首末班发车时间有关)
并且以人为本需要少数服从多数,从中心城区向外围递减,并且引用交通部门答复其他网友的一段话如下:
“城市本身既是人口集聚的产物。其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发展,越向中心,人口、配套设施、道路等资源越为密集,反之越向城市边缘则基本呈逐步下降趋势。公交运行中的换乘率、客运量、客流密度等数据,也是自城市中心向边缘逐级下降,更是直观说明了公交出行人群的需求特点,即城市中心到边缘,需求强度和密度逐渐下降。”
通过周边县市走访对比发现,常熟三环路以内公交线路设置密度是偏低的,远低于昆山、江阴市,甚至还不如太仓、张家港。除新颜路、海虞南北路、方塔街、黄河路、虞山北路以及招商场区域部分道路,一些重要骨干道路,公交线路普遍在1-2条,甚至还有诸多道路不通公交。从以往的一些乘客或小区业主帖子建议的帖子来看,或者一些新道路来看,不是你们不想设置公交,而是你们根本拿不出可以设置的公交线路了(因为该延伸的全延伸了,需要动的全都动不了,新辟线路你们又认为代价大),主要是以下三点:
(1)延伸绕路泛滥:线路稀少。(2)滥用间隔:即不管冷门\热门,平峰\高峰、白天\晚上、新线\成熟线,一律7-15分钟。(3)垄断:公交线路调整不公示,不征集意见,只看到需求地1公里范围线路特定线路,不能统筹所有相关线路调整。
下图作为本次建议的强有力佐证,显然方案二是可持续的,方案一是不可持续的【注意:图中数据稍有夸张,但为了更好的说明事实】什么是个性化需求,什么是多数人需求,图中一目了然:即方案(一)城乡结合带a直接到c为个性化需求,方案二对于城区居民选择公交线路更多样化是普遍性、多数人需求。
事实已经证明,对于常运(城市)公交发展,决策一方是有误的,典型的例子是103路及121路戏剧性的交换,当然如今只能一笑而过。
2005年,常熟公交全盘否定,重新布置了一套公交线网体系,本人期待,常熟交通部门领导,需要在2020年全盘否定现行公交线路,并重新布置公交线路。
“四增加三减少”原则,参考下图
增加微循环社区巴士比重
增加纯三环内运行线路比重
增加城区到中心城区线路比重
增加不进入中心城区但进入三环的线路比重
减少外围公交同类线路重复
减少超长跨区域城市公交线路比重
减少“匚”字形折回同方向线路比重
常熟市便民服务员
“dhss”网友,您好:
根据您反映的情况,经市交通运输局核查,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们公交事业是非常关心和支持。我们也期待有机会能与您当面进行交流,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工作,也希望获得你的进一步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今后的公交线路开行和调整过程中,我们也将充分考虑您的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和需求后,依照程序进行落实。我们将继续立足本职,努力满足居民公共出行需求,科学制定并落实公交发展规划和运行方案,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2017-6-28 22: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