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初秋天虽转凉,番茄“病毒病”不减,学会科学防治避免减产损失

2023-10-6 1:14:38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眼下,炎热的三伏天已经结束了,对于刚入秋的八月下旬来说,光照充足,昼暖夜凉。而这样的气候条件,正适合番茄的生长。但是,这个季节的气候幻化莫测。虽然天气转凉,但病毒病仍会发生,菜农可不能马虎大意。相信大多数菜农都知道,番茄病毒病和其他病害不同,因为病毒病的种类非常多,而且病毒病对番茄的危害也比较严重。当今,病毒病已经成了制约夏秋季节番茄生产的主要因素。那么番茄发生病毒病之后该怎么办?大多数菜农会习惯性喷药防治,甚至有些菜农三五天就得给番茄打一遍药,到头来防治效果微乎其微。因此,越是在气候多变的季节,菜农越要加强病毒病的预防工作。
一、什么是番茄病毒病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病毒病都是番茄栽培生产方面的重要病害。据耕种邦了解,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病毒病就能造成田间20%~30%的减产损失,曾经病毒病补比较流行的年份,田间减产损失高达60%以上。好在如今我们培育出了抗病毒病的番茄品种,栽培方式也有了多样化发展,不再仅限于露地栽培。因此,病毒病的危害明显比过去减少了很多。但是,病毒病和其它病害不同,它的种类比较多,而且传播途径比较广泛,再加上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至今病毒病都是露地和保护地番茄栽培上的重要病害。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是病毒病仍会发生,因此菜农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
二、引发番茄病毒病的因素有哪些1、环境因素:病毒病能不能发生,和环境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病毒病是一种喜欢高温干旱的病害,也就是说高温干旱的天气或者季节,番茄病毒病会流行发生。当平均温度在20℃左右时,番茄病毒病容易发生;当气温在25℃左右时,番茄病毒病易流行;当气温超过30℃时,番茄病毒病则朝着潜隐方向发展。
2、媒介昆虫因素:在高温干旱的天气或季节,一些能够将病毒病传播的媒介昆虫就会大量的繁殖、活动,而此时番茄植株抗病毒病能力也会下降,正好有利于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病情的发展。一般露地番茄栽培要比保护地番茄栽培,受病毒病危害要严重很多,因为露地栽培属于开放性的生态系统,所以病原相对来说比较丰富,而且露地对于蚜虫、粉虱等媒介传播昆虫实在是不容易控制。因此,蚜虫和粉虱等昆虫发生时间的早晚,及虫口数量的多少,都将决定了病情的发展程度。
3、番茄品种因素:即便是抗病毒病的番茄品种,抗病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更不用说那些不抗病品种了。因为病毒病的种类比较多,有些抗病品种只抗某一种类型的病毒病,并不兼抗其它种类病毒病。因此,菜农选种了怎样的番茄种子,对病毒病的发生也会起到决定性因素。
4、栽培管理因素:病原菌能够在多种作物上存活,因此有些作物上会写到病毒病菌源,如果菜农在带菌源的作物附近栽培番茄,那么番茄自然也躲不掉病毒病的危害。此外,菜农在给番茄施肥的过程中,没有把控好氮肥的施用量,施用过多则会导致番茄植株柔嫩,抗病能力下降;田间土壤瘠薄、板结、黏重,以及田间排水不良等,都能导致病毒病病情加重。
三、番茄病毒病长啥样由于番茄病毒病种类比较多,因此番茄受病害侵染后在田间的症状类型也比较多,但是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以下4种:
1、花叶型:番茄发生病毒病后,叶片表面会产生黄色和绿色相间的斑驳,有时候也会产生深浅相间的斑驳。或者叶片会出现明显的花叶、疱斑,嫩叶变小、叶脉透明,叶片细长且狭窄、甚至叶片出现病理性畸形等现象。而受病毒病侵染的植株则会比正常植株要矮小一些,受害果实也要比正常果实个头小一些。如果将受害果实切开,仔细观察会发现果实内部有花斑,或者坏死斑。
花叶型
2、蕨叶型:番茄发生病毒病后,受害植株会出现不同长度的矮化现象、萎缩现象。植株上部分所有叶片,或少部分叶片会出现细小现象,从外观来看整个叶片类似线状,复叶的节间距离也会出现缩短的现象,乍一眼,类似于丛枝状;而植株中部及下部的叶片,则会向上微微卷起,或者直接圈成类似于筒一样的形状,叶片主脉部位也会出现病理性扭曲现象。花冠受到危害时,花冠部位会变的肥厚增大,成为较大的畸形花。最终会导致植株结果量少、果实畸形、果实内部变成褐色,严重降低番茄的质量和产量。
蕨叶型
3、条斑型:番茄发生病毒病后,首先叶片表面、茎部表面、果实表面会产生一些褐色的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表面的小斑点会逐渐变成褐色的坏死斑,或者云纹斑;茎部表皮的斑点会逐渐变成黑褐色的条形病斑,但病斑并不会对茎秆内部造成危害;果实表面的小斑点会逐渐发展成长条形,或者不规则形的坏死斑,果实则会出现病理性畸形。如果将受害果实切开,仔细观察会发现果实内部会变成褐色腐烂状,当病情发展严重时,植株则会出现死亡现象。
条斑型
4、卷叶型:番茄发生病毒病后,首先是幼嫩的叶片会出现发黄、皱缩的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叶脉会出现明显的黄化现象。此外,叶片的叶缘部位也会向上卷曲。当病情发展严重时,番茄植株会出现矮缩或者丛生的现象。如果病毒病在番茄生长发育早期发生,就会导致植株出现开花结果不良的现象。
卷叶型
四、番茄病毒病的传播途径病原菌能够在多种作物上存活,也能够依附在种子表面存活,甚至能随病残体落入土壤中存活,这些都将成为下一茬番茄或来年番茄的田间初侵染源。然而,番茄病毒病的整个发生环节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植株的各个发病部位仍会产生大量的病菌,菜农在田间进行中耕、整枝、打叉、捆蔓、采收等环节,会造成番茄植株出现机械损伤,病菌则会伤口处趁虚而入,即便没有造成机械损伤,菜农的农事操作也能起到接触传播的作用;菜农接触过病株的手指、身上穿的衣服、在田间使用过的农具及架材,都会传播病菌并造成再次侵染;还有瓜蚜、桃蚜、萝卜蚜等有翅膀的蚜虫,也能将病菌进行传播。由于病毒病病原种类多,传播范围广,因此病毒病的防治难度远远大于其它病害。
五、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一)农业防治
1、调控棚室温湿度,切断病毒病发生的有利条件
虽然入秋后气温不至于像三伏天那么高,但是在晴好的天气时,棚室内仍然会处于高温干旱的环境状态,番茄病毒病仍然处于高发期。眼下正值番茄定植期,菜农最好在番茄定植后给棚室覆盖遮阳网,并且结合喷洒剂给棚室降温。给棚室降温固然重要,但是给番茄合理浇水弄样重要。番茄定植后,难免有一部分菜农为了蹲苗而过度控水。试问,气温本来就高,如果过度控水棚室会处于怎样的环境状态?而菜农过度控水的做法,就是在给病毒病创适宜发生的条件。因此,菜农在做好均衡浇水,适当增加棚室湿度。只要将病毒病发生的温湿度条件切断,那么病毒病自然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2、防好传毒昆虫,切断病毒病传播途径
蚜虫、粉虱等昆虫,也能够将病毒病进行传播。虽说入秋后逐渐转凉,这些昆虫的繁殖数量、和活动能力都会降低,棚室内的昆虫看起来会少很多。再加上粉虱、蓟马蚜虫等昆虫体型较小,数量少了反而不容易被菜农发现。很多菜农觉得传毒昆虫数量少,不会造成过于明显的危害,因此就不注重传毒昆虫的防治工作,这就会导致传毒昆虫长时间存活于棚室内。棚室害虫数量少确实不能造成严重危害,但是能给病毒病传播提供条件。因此,菜农要想防治病毒病,就得趁早重视防虫工作,切断病毒病的传播途径。
3、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降低病毒病发生几率
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对于菜农来说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病毒病种类多,再加上目前抗病品种基本只抗某一种病毒病,并不兼抗其它种类的病毒病。因此,菜农最好能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因结合当地病毒病的类型,选择对应的抗病毒病番茄品种,防治病毒病咱就得从种开始!
4、栽培防病,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如果番茄植株长势弱,就很容易发生病毒病,因此菜农要栽培防病,增强植株抗病能力。菜农在番茄定植前,要及时将病苗淘汰掉。番茄定植后要早中耕,以便于促进小家伙根系的发育,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植株的抗病能力才会提高;菜农在给番茄进行第一次打叉时,最好能适当的推迟打叉时间;施肥的时候要掌握科学施肥,在番茄生长过程中增施腐熟农家肥或磷肥,番茄坐果后一方面要及时浇水,另一方面要之一增施追肥;番茄拉秧后要及时清理田间落叶、残值病果、并结合整地搞好田间卫生。只有做好栽培方面的工作,才能让病毒病无懈可击。
5、保护地覆盖栽培,避免或减轻病毒病发生
菜农应在番茄育苗室及番茄栽培棚室的门窗、通风口处,覆盖50筛目的尼龙网纱,还可以在棚室内部悬挂黄色的粘虫板,这样能够能够组织有翅蚜虫和白粉虱等传毒昆虫进入棚室,同时要结合诱杀成虫来降低虫口数量,切断媒介昆虫这条传播途径。初秋时气节,白天气温仍然很高,菜农最好能给棚室覆盖遮阳网,当光照强度和环境湿度降低后,病毒病的病情也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二)药剂防治
1、蚜虫防治药物选用
苗期和定植初期可选用22.4%螺虫乙悬浮剂2500~3000倍液,残效期长,用药1次即可。酌情选用50%抗蚜威可溶性粉剂(辟蚜雾)3000倍液(对瓜蚜无效)、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
2、白粉虱、烟粉虱防治药物选用
番茄定植后发现烟粉虱零星发生时,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使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500~3000倍液,或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500~30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等,或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000倍液,也可将上述药剂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吡丙醚乳油750倍液混用,可提高防治效果。
3、发病初期药物治疗
发病初期喷洒抗病毒剂,可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剂200~300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倍液,或1.8%辛菌胺酸盐水剂300~450倍液等,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初秋时节日天虽转凉,但病番茄病毒病仍会发生,菜农要防治病毒病就得从源头入手,调控棚室温湿度,切断病害发生条件;防好传毒昆虫,切断病害传播途径;选种抗病品种,降低病害发生几率;栽培防病,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保护地覆盖栽培,避免或减轻病害,等方面及时预防,尤其发药物防虫,及发病初期药物治疗不能停,理利用科学防治技巧,才能避免病毒病带来的减产损失。
文:耕种邦
图:头条免费正版图片、网络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