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是“馒头”还是“包子”?苏州社会语言有待规范化

2023-10-5 23:50:45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昨天我在苏州陆振兴吃面的时候,准备要两个馒头,结果他们给我来了两个包子。包子偏甜我吃不惯,而店家却已经收了4元钱。可惜我已经吃了一口,没有办法退了。开始我以为是店家有意的消费欺诈,结果和他们交谈后发现,原来是语言的问题。苏州话的“馒头”其实就是“包子”。
其实,除了这点,还有很多很多问题。比如我刚来苏州的时候,苏州人喜欢说“阿x”,我当时就听得一头雾水。我在想一点,为什么不能够规范下苏州的语言呢?除了方言问题,饮食也是个大问题。由于苏州的菜偏甜,很多地方的人都吃不惯。我一直有个疑问。时代在发展,语言文化、饮食文化也在发展。普通话、川菜、湘菜逐渐流行说明苏州文化发展的趋势。可是,苏州很多做法却与之相反,什么公交车报苏州话了,什么苏州话电视节目啦,我对此表示不满。
现在,外来人口的数量已经超过本地人了,苏州已经是全国人民的苏州了,苏州的语言需要规范,苏州的饮食环境需要调整。苏州满大街的苏式面馆,却没有川式、北方面馆。满大街的苏州话,公交车上的施斌聊斋。这像话吗?我觉得,完全应该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来限制苏州话和苏州式普通话的使用范围。把方言和方言腔普通话的使用范围放在家里。苏州的饮食也需要多元化。
苏州过去的文化也许底蕴很深,但是苏州老抱着过去,请问这对于苏州的发展有利吗?这对于我们辛辛苦苦为苏州奉献的人公平吗?既然苏州是座移民城市,就应该符合移民城市的好恶。建议苏州街上多点其他地方特色的小吃,少点苏州话。

苏州阳光便民服务员
欢迎大家讨论。
苏州阳光便民服务员
网友,您好!看得出您发帖子是基于对苏州这个城市的喜爱,在此帖下发表议论的各位网友也是基于共同对苏州的热爱。 语言文化、饮食文化、园艺文化等构成了苏州独具特色、富含底蕴的文化,苏州的文化让许多外国友人着迷,让许多文化民俗专家艳羡。作为新老苏州人我们都应该为此而骄傲,在行动上去爱护她保护她。“包子”和“馒头”之争,是在历史的演变中,南北方地区语言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清军入关后,汉族的馒头为满族贵族所喜爱。由于满语中馒头称之为“饽饽”,于是有馅的馒头就叫做“饽饽”,后来又称为“饽子,包子”,无馅的白馒头就简称为馒头。在南方地区,包子仍然保留了老的说法,叫做馒头。馒头叫做白馒头——热心网友提供)。语言的演变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对语言的规范不等同于对方言的限制,“包子”和“馒头”的称呼,恰恰说明了南北方语言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苏州是苏州人的苏州,也是中国人的苏州。生于泰兴但大半生在苏州生活的著名作家陆文夫说过,我虽不是苏州人,但我深深地爱着苏州。苏州特有的水乡鱼米文化滋养出了陆文夫这样一位毕其生只写苏州,致力于弘扬苏州文化的作家。苏州近些年的发展也是由于开放兼容的姿态和本外地人的共同奋斗的结果。“包容”和“融合”是新老苏州人各自需要努力的方向,文化的融合和包容才能让苏州焕发更强的生命力!感谢大家的讨论!
2012-10-19 18:45:49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