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五步蛇?七步蛇?百步蛇?尖吻蝮到底有多毒?

2023-10-4 3:25:32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鼻翼高昂总问天,黑质白章形不现。
惶惶五步浅又轻,气进不出孟婆牵。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在头条微头条发布了一条关于“朋友被五步蛇咬了,已经走了四步,该怎么办”的笑言,从评论可以看出,对于五步蛇这种蛇类,广大同胞们确实认知度很高。
今天这一篇,我们就讲一讲这种自古以来在中国民间可以说都是大名鼎鼎的蛇类。
在正式讲之前,先唠几句轻松的话,毕竟刚下完班,先放松放松。为什么那么多种蛇,今天狂歌偏选中五步蛇?说来很巧,其实是因为今天突然在朋友那里看到一张照片,家乡那边有人刚在山里遇到一条,还拍了张照片(见下图),虽然照片有点糊,也许是拍的时候多少有些慌张,但看得出确实是一条不小的五步蛇。
很小的时候就常常被家里长辈吓唬,特别是我奶奶,小屁孩一个,千万不许去山里野啊,小心回不来咯!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回不来理由,就是会遇到五步蛇。
当时真是信以为真,怕的不行,心想真有这么毒的蛇吗?咬一口走不到五步就死,当真恐怖啊!
后来长大了,多多少少见过几次,发觉其实也没以前听说的那么恐怖。但毕竟还是毒物,人都是怕死的,心有忌惮,在山里亲身遇到过那么一两次,就算同行的有不少人,还是选择狼狈绕道而行。
属性资料
五步蛇的中文学名叫尖吻蝮(下文我们都以尖吻蝮称呼),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对蛇类比较感兴趣的人大概都能理解,由这个蝮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就算没有民间的那些传说,这也断然不是一种好招惹的蛇类。
而除了“五步蛇”这个俗称之外,民间对尖吻蝮还有许多种叫法,比如百步蛇、七步蛇、蕲[qí]蛇、山谷虌[biē]、百花蛇、白花蛇、中华蝮等等。在我的家乡,福建东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就常以蕲蛇称之,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地方叫法,五步虎(蝮)。
至于为什么用“尖吻”为其命名,这其实是以貌取名——尖吻蝮身上比较有辨识度的就是其鼻尖处有一根的上翘突起,即所谓“尖吻”。
尖吻蝮头部呈三角形,颈部相对而言十分纤细,对比之下总显得其头很大。比如第一张附图就很明显,或见下图。
尖吻蝮的背鳞很有特点,每块鳞片外侧都有不规则粗点,略呈星状。(这其实应该是蝮蛇科的普遍特点)
尖吻蝮背上分布有灰白色方形斑纹,此斑由左右两侧大三角斑在背正中合拢形成,斑纹中间脊梁一线颜色通常较深,往两侧逐渐变浅。在古代,人们曾用“黑质白花”(李时珍《本草纲目》)和“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等词句来形容尖吻蝮身上的这种特色斑纹。
尖吻蝮头背部主要呈现为棕黑色,颜色较暗,体背以棕褐色为主,或稍带绿色。这种与林地里的落叶枯叶和枯黄的野草十分相近的体色能够轻松帮助尖吻蝮潜藏在周遭的环境之中,一只静态的尖吻蝮要是潜藏在堆积的林地里,如果不注意寻找,很容易被忽略。
与落叶浑然一体
蛇分卵生和卵胎生,尖吻蝮属于前者。成年尖吻蝮体长一般为120—150厘米,最大据说的可以达到200厘米以上。体重一般在2-3公斤左右,网上也有人说见过十几斤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分布区域
尖吻蝮一般生活在海拔100—1400米的山区或丘陵地带,喜欢栖息在山谷溪涧附近。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大致在东经104°以东,北纬25°到31°之间,即中国东南部。已知的分布地区有安徽(南部)、重庆、江西、浙江、福建(北部)、湖南、湖北、广西(北部)、贵州、广东(北部)及台湾省。其中,以武夷山山区和皖南山区贮量最多。中国之外,只有越南北部有少量分布。有些资料上会说尖吻蝮是中国特有蛇种,虽然也差不多,但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毒性分析
那么,尖吻蝮到底有多毒?
这句话其实是很通俗的问法,但也是大部分人心中对毒蛇类的惯性疑问。准确的来说,这句话里的“毒”字应该解释为杀伤性,危险性,或者直接点说是致死率。
对于这一点,今天我们简单的说几句。对于某种蛇毒液的毒性强度科学上常用ld50来定值并衡量,那么,何谓ld50?
在毒理学中,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简称ld50(即lethal dose, 50%),是描述有毒物质或辐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标。按照医学主题词表(mesh)的定义,ld50是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的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
就以尖吻蝮为例说明一下,假如要测试尖吻蝮的ld50,就需要用不同剂量的尖吻蝮毒液使实验动物(一般为可怜的老鼠)一次染毒,最终足以使占全体数量50%的实验个体在既定实验期间和条件下致死的剂量就是尖吻蝮的ld50(致死量50%),一般用每公斤体重所使用的毒液毫克数表示,即mg/kg。
网上关于尖吻蝮的ld50值是多少有挺多种说法,我找了一份比较受认可的资料给大家看看,这份资料列举了中国十大毒蛇的ld50值,分别如下:
银环蛇:ld50=0.08mg/kg
眼镜王蛇:ld50=0.35mg/kg
灰蓝扁尾海蛇:ld50=0.03mg/kg
舟山眼镜蛇(中华眼镜蛇):ld50=0.34mg/kg
龟壳花蛇(原矛头蝮):ld50=0.12mg/kg
白眉蝮蛇:ld50=0.15mg/kg
圆斑蝰:ld50=0.4mg/kg
白唇竹叶青蛇:ld50=1.2mg/kg
金环蛇:ld50=1.555mg/kg
五步蛇(尖吻蝮):ld50=2.94ml/kg
(数值越小,毒性越大。)
这份资料中的数据可能并不是十分精确,先后排名有些可能也仍有争议,但是大家可以看个大概。
在列举中国十大毒蛇时,尖吻蝮一般都会在列。但就单以ld50值论高低时,它差不多就是吊车尾,排在最末,与上面排位吻合。但有数据表明,在中国近些年的毒蛇致死率排行榜上,尖吻蝮可以跻身前三。
这其中有一个问题,一条毒蛇想要毒死一个人,在ld50值足够小,即毒液毒性足够强的基础上,还需要有一个量。
再举一个非常能说明这句话的例子。
细鳞太攀蛇,俗称内陆太攀蛇,是全世界毒性最强的陆栖蛇种,其ld50仅仅为0.0021mg/kg。在形容这种恐怖毒蛇的毒性时,人们通常会这样说“其一次排出的毒液能毒死大约25万只小白鼠、100个成年人或两头非洲大象。”
细鳞太攀蛇
这种说法是否切实可信先扔一边不管,但这其中的数据对比差值很能说明问题。大象和老鼠的身体大小、重量处于两个极端,所以致死数量差别巨大。
毒蛇要毒死人就是这样的道理,某种毒蛇或许毒液毒性很强,但每次攻击时排出的毒液量可能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多,所以致死率就不是那么高。有些毒蛇也许毒液毒性并不是顶尖,但是架不住排毒量大,所以致死率很高,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眼镜王蛇,尖吻蝮致死率高也就是因为排毒量也很大。
不管是“五步蛇”、“七步蛇”还是“百步蛇”,这些称呼其实都只是表达了人们,特别是古代的人们对尖吻蝮的一种畏惧,很明确是夸大的叫法。
尖吻蝮性格凶猛,埋伏藏身在自然环境中如果被人打扰,会迅速而又毫无预兆的直接发动攻击,恐怖的毒液量注入体内,在古代那种没有抗毒血清,仅靠药草解救的条件下,致死率可想而知,一定十分恐怖,宛如死神之咬。
所以,总结一句,尖吻蝮“五步蛇”的叫法可能名不副实,不能五步之内致人死地,但综合来讲,这绝对是中国境内最危险的蛇类之一。由于分布面积比较广,野外生存的数量也多,在进行旅游登山等活动时一定要高度警惕,一旦出现被咬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救治。
----------------------
身在城市,莫忘深林。
我是自然狂歌,想看到更多关于大自然动植物的有趣奇闻异事,欢迎大家关注我,也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说出你的观点。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