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道德经》的神秘面纱
2023-10-1 15:49:28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初看《道德经》一头雾水,反复看几遍后也未必看懂,所以有人说,一千个人看《道德经》有一千种理解。但是,看过《道德经》的人都清楚,这本书只讲三个东西,”道“、”德“与”尊道贵德“。只不过大家不明白,”道“到底是什么东东?”德“又是什么东东,如何去”尊道贵德“。
<道德经》的“道”回答的是“物质由什么构成的”这个问题。今天的我们会说,物质由分子构成”。老子则会说, 物质由“道”构成。老子连分子的概念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原子、离子、元素了。如果老子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他就用不着花这么大精力去绕来绕去解释”道“了。”道“其实就是元素。人类已经发现的化学元素有118种。也就是说,已经有118种”道“被发现。老子说的”道“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又生万物,元素不正是如此吗?那么元素由什么构成呢?由一阴一阳的未知数构成,再往前追溯就没有意义了。元素与元素又以一阴一阳方式生成离子,离子与离子又以一阴一阳方式生成原子...最终生成万物。当生成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万物后,万物就称为“德”。所以“道”是看不见的状态,是“元素”,到了离子状态就变成了可检测得到的“德”。“道”的法则就是“阴阳平衡”。“尊道”就是要按照“阴阳平衡”去做事,尤其是创造一个新生事物时,比如,造一架飞机时要造左右两翼,造一辆汽车要有前进档与倒车档等等。其实,老子按能不能看得见来区分“道”与“德”,他心目中的“道”还在“分子”层面,他并不知道分子之前还有原子、离子及元素这些概念。
万物的别称就是“德”,人是“德”,动物是“德”,花草植物也是“德”。空气是“德”,水也是“德”。“德”是用来干嘛的呢?为别的万事万物服务的,是用来蓄养别的万事万物的,所以说“道生之,德蓄之”。“道”生水(德),水蓄养着草(德),草蓄养着羊(德),羊就要产奶蓄养人(德),羊被宰了供人类食用。人又要帮助别的人(德),做对社会有益的事,要努力干活挣钱养家,要繁殖后代。“道”生a,a蓄养b,b蓄养c....就这么个逻辑。 “贵德”就是要按照“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万事万物为我,我为万事万物”的法则去做事。混进不混出的人是不符合“德”的法则的。
解释了“道”、“道的法则”、“德”、“德的法则”之后,老子倡导人们要“尊道贵德”。如果人人都能按照”道的法则“(即平衡法则)做事,就不会走极端,世上就不会有terrorism了,911事件就不会发生了,杀人放火的犯罪就不会发生了。如果人人都能按照“德的法则“(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万物为我,我为万物”)做事,社会就和谐了。我们中国今天倡导的和谐社会就是“贵德”。
总结 一 下。《 道德 经》 中 的“ 道” 讲 的 是 世界 由“道”(元素)生成的,一旦生成就称为“德”。“道”生“德”的法则是“一阴一阳平衡”,“德”存在与运行的法则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或者“万物为我,我为万物”。如果我们人类能按照“道”与”德“的法则办事,就是”尊道贵德“。明白了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什么是”道“的法则,什么是”德“的法则,再去阅读《道德经》就容易多了。(上海皕晟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邹声扬)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