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配时雄虾用一对强有力的大螯(第1螯足)夹紧雌虾大螯,胸腹部紧紧与雌虾身体相贴,这时雌雄相互拥抱。交配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0-20分钟,但短者仅5分钟,长者能达1小时以上。鳌虾产卵前的交配次数不定,有的交配1次即可产卵,有的交配3-5次才产卵,交配间隔短者几小时,长者10多天。精卵结合后完成受精过程。雌雄虾之间存在着重复交配现象,部分雌虾交配后数天内就可以产卵,多数雌虾完成交配后经过数2月以上才产卵。在自然水域中淡水小龙虾产卵行为大多在洞穴中进行,产卵时虾体弯曲,游泳足不停地扇动,以护住产出的卵粒,使卵粒从贮精囊上经过并获得受精,卵子受精后附着在游泳足的刚毛上,卵子随虾体的伸曲逐渐产出。整个产卵过程大约需10-30分钟。刚产出的卵为圆球形,呈淡黄色或黑褐色,随着发育的进展,受精卵逐渐呈棕褐色,未受精的卵逐渐变为混浊白色,脱离虾体。淡水小龙虾的产卵量较少,产卵粒多少与亲虾个体大小及营养有关。
由于小龙虾具有自然繁殖习性,因此在池塘养殖过程中要想始终控制四合适的养殖密度确实非常困难,而小龙虾生性凶猛,当密度太高时自相残杀的现象极为严重,这样小龙虾会因为无法找到一个安全的脱壳场所而推迟脱壳,终因脱壳次数减少而导致规格偏小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要采取捕大留小的方式,以降低池塘的养殖密度。不要指望等小龙虾市场价格高了以后再销售,因为即使价格再高,如果养出来的小龙虾的规格太小,那也不可能卖出高价钱;相反,即使市场价格不高,只要下龙虾的规格大、品质好,一样会卖出好价钱的。小龙虾具有攀附水草的习性,因此,在池中种植伊乐藻、黑叶轮藻等水草,既可为小龙虾提供脱壳的隐蔽场所,又可以增加小龙虾生存空间而减少自相残杀的机会。疾病也是制约小龙虾规格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以纤毛虫病为常见。当纤毛虫在虾体上寄生时,会从虾体上吸取营养而使小龙虾瘦弱,小龙虾因缺乏营养而不能正常生长。还有当纤毛虫寄生在小龙虾鳃部时会影响小龙虾的呼吸功能,导致小龙虾不能正常呼吸而处于一个长期缺氧的状态,终小龙虾会因为长期缺氧而不能正常摄食、脱壳和生长,导致规格偏小。另外由于纤毛虫的寄生甚至会引起小龙虾其他疾病的发生而大量死亡,并且这样的小龙虾进入市场后也没有消费者愿意购买。
由于小龙虾养殖投入门槛低,生产周期短(25天以上即可上市),捕捞简单(一个人就可操作),若非要求高产,技术含量并不高,所以,非常适合于小面积一家一户养殖。加之常规水产养殖品种效益极差,农村劳动力又非常紧张,小龙虾不像常规鱼捕捞动则需8个人以上,所以,原先搞常规鱼养殖的池塘转养小龙虾的极多。小龙虾还有一个大的亮点,那就是不愁卖不出去,小龙虾商贩遍布各养殖区,不论多少,一律收购。这进一步了千家万户的参与欲望。小龙虾市场有二个明显的高价期,即高温期和低温期,于是针对这二个时间段,创新出了较多的新养殖模式,如:冬虾模式、网箱模式、深水模式、遮阳模式、温棚模式等。这些模式尚处于摸索中,有部分已成功了,尚待总结与推广。这些创新是今后小龙虾养殖的主攻方向,这些探索的先行者为小龙虾均衡上市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正是淡水小龙虾的繁殖季节,小龙虾人工繁殖的模式主要有人工增殖、半人工繁殖和全人工繁殖。全人工繁殖是指繁殖全过程都通过人为控制来达到预定目的。这种繁殖模式可控性和操作性更强,基本上是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的,具有密度大、产量高、成活率高等优点。方法是:水泥池水深80厘米左右,底部可设置大量的人工巢穴,如小石块、瓦片、塑料管等,吊挂少量的水草如水葫芦、水花生、眼子菜、轮叶黑藻等,通过增氧机向池中人工增氧。每平方米水面可投放亲虾60只左右,雌雄比例为1~2:1.通过投喂一些动物性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饵料、保持水质良好、定期加注新水、及时开动增氧机等一系列控制光照、水温、水质、水位的措施,来诱导小龙虾亲虾交配、产卵。
芜湖淮河小龙虾育种基地
qq: 115136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