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荣须荣恩村,蓝天白云之下,错落有致的太阳能路灯布满村庄,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村民三五成群在小广场休闲小憩,精美别致的彩绘墙体把村庄妆扮得格外美丽……然而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个连路都不通、年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的藏区深度贫困乡村?一切的改变,要从成都市郫都区检察院这位年轻干警的援藏扶贫故事说起。
陈建钢是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检察院一名年轻干警。2017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自告奋勇主动报名参加援藏扶贫工作,怀着满腔热情来到了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深度贫困乡镇——甘孜州道孚县下拖乡挂职担任乡党委副书记。
回忆起刚到下拖乡的情景,陈建钢至今印象深刻。虽然提前做好了脱贫攻坚的心理准备,但恶劣的自然、生活条件还是出乎意料:乡政府是一座建在鲜水河边的孤零零的破旧的二层楼房,出门只能看见连绵的群山和蜿蜒的河道,最近的村户都居住在2公里外;由于交通条件恶劣,物资补给非常困难,蔬菜食物每半个月才从道孚县城运来一次,因为海拔原因,米饭经常夹生;乡镇到县城未通客车,路陡坡急,还经常遭遇泥石流和山体落石。陈建钢深刻感受到扶贫任务的艰巨。面对压力和挑战,陈建钢义无反顾迎难而上。顾不上刚到藏区的高原反应和各种不适,跟着当地的乡村干部迅速投入了扶贫工作。然而工作才刚开始,他就碰到了难题……
转变生产方式,让村民们钱包鼓起来
荣须荣恩村是下拖乡2018年度预定的贫困退出村之一。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青稞、土豆,由于土地贫瘠、生产技术落后,农业产业收入低下,农民年均收入仅2800余元。为改变这一现状,下拖乡政府决定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材当归的种植,但这一决定却引起了习惯传统农业种植的村民们普遍反对。为推进工作,陈建钢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了解到村民的顾虑主要有二:一是村里土地从未种植过药材,不能确保种植收成;二是整合土地后,村民没有多余的土地种植粮食,粮食来源没有保障。为此,他多次对接甘肃当归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当地的土壤、气候等客观因素是否适宜当归种植。得到专家肯定答复后,陈建钢欣喜若狂,立即连下三帖“药”,消除村民顾虑:一是会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一一走访村民,耐心讲解当归种植的优势和效益,广泛宣传动员;二是多方联系,为村民争取到预先发放土地流转经费的政策,解除后顾之忧;三是号召村民投工投劳,并在当归基地收成后,除集体经济入账外,为前期投工投劳的村民发放务工收入。可谓药到病除,解除了村民的心病,当归基地建设顺利搞起来了,陈建钢也暂时松了口气。
2018年,荣须荣恩村1万斤当归收益6万元,每家每户平均增收2129元,该村脱贫任务也如期完成。
2019年,村里为村民兑现了分红款。看着村民们认真数钱的笑脸,村支部书记贡目戈勒情不自禁回想起基地建设之初,陈建钢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带着大家学习种植、引水灌溉、除草施肥、驱赶闯入基地的牛群时的那一幕幕场景,感慨的说道“基地建设的过程真的好艰难,但有这么好的收成,这一年的辛苦还是没有白费啊!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建钢书记。卡卓、卡卓!”,藏族干部和群众同时竖起了大拇指。
扶贫还需扶智,让村民们眼界阔起来
下拖乡建档立卡的贫困户64户357人,贫困发生率31.6%,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是导致贫困最深层的因素,全乡有30%以上的村民不会说汉语,也缺乏发展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民学习先进的劳动技能和外出务工的主动性。乡政府也曾举办农牧民夜校,但参与度不高,效果不明显。陈建钢深知,扶贫必须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才能彻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硬仗,不给贫困卷土重来的机会。因此,他向乡党委汇报,重新打造农牧民夜校,组织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驻村农技员利用晚上、农闲等时间,有针对性地灵活开展脱贫培训,通过讲政策、教技术,帮助当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坚定脱贫信心。同时组织村民参加各类扶贫专场招聘会,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利用检察干警的职业优势,陈建钢还为村民们举办了法治小课堂,定期讲解国家关于子女义务教育、妇女权益保护、劳动合同签订、邻里关系相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村民在日常生活和外出务工时逐步树立法治理念。
村民泽仁拉吉感慨地说,一开始自己是不愿意去上夜校的,大部分村民都跟自己一样,觉得政策懂不懂没关系,村干部咋说我们咋做就是了,农民嘛,都是看天吃饭,种植技术也没多大作用,费那些功夫干啥。还是建钢书记有办法,同乡政府商量,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一部分购买洗衣粉、水壶等小物品,专门奖励积极参加夜校的村民。后来大家发现从夜校学到的政策、技术、生活知识都非常有用,现在呀,就算没有奖励,大家也是早早就到夜校“抢占”有利位置,认真听课了。
打造“四好乡村”,让村民们生活美起来
“今年我们要把荣须荣恩建成‘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村!先让大家住上好房子,对翻新户每户补助8000元,对列入五改三建的每户再补助3000元……”陈建钢在全乡脱贫攻坚动员会上的这番讲话,村民安差拥登至今回想起来还百感交集。他是陈建钢结对认亲群众之一,在多次走访中,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凭着对陈建钢的信任,安差拥登首当其冲担起了“四好村”建设示范带头人。
2018年4月中旬,陈建钢带领村干部和安差拥登的亲戚朋友一起来到安差拥登家,拉开了建设序幕。男人们有的去山上挑涂泥,有的在院里和泥、搭架、涂染房子外墙、描绘本地图腾;女人们则整理房间,把衣物整齐地叠放在衣柜里,将橱柜、地板擦洗得明亮照人,院子里柴草杂物也堆放有序。
几天的辛勤劳动让安差拥登家焕然一新。最让安差拥登妻子兴奋的是家里新建的卫生间安装了冲水厕所,她来来回回测试了好几次,逢人就说“现在家里安了城里人用的厕所,又干净又方便,自己还没花钱,真的感谢共产党!”
在安差拥登的带动下,村民们打消了顾虑。紧接着,两户动起来了,三户动起来了,……,全村都动起来了!家家户户的“旧房”搭上新村建设的东风,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提升,昔日脏乱差的旧村摇身变成了整洁美丽的新家园。
“我这个兄弟,没得说!”说起陈建钢,安差拥登直竖大拇指。
用真诚换来真心,与村民们心灵近起来
在陈建钢看来,自己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恶劣的生活条件、远离家人和朋友的孤独都可以克服,即使亲眼目睹过两次车辆掉进河里,也没有让他打过退堂鼓。担心包虫病,就把蓄水池里的水烧开再喝;夹生饭吃不饱,就跟大家围着炉子烤土豆加餐;但工作最大的障碍是语言不通,每次下村或走访入户,只能靠村干部翻译,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不过这也难不倒他,“虽然语言不通,但我可以用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来沟通和传递真诚和善意,我的努力和真心村民们能感受,他们的热情和善良我也能体会”。
为拉近与藏民的距离,陈建钢与当地6名群众结对认亲。其中的曲拥拉姆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不幸是肢体一级残疾人。第一次去看她,小朋友害怕生人,但又充满好奇,躲在家长后面用大眼睛怯生生地望着陈建钢,陈建钢用亲切的微笑和温和的话语消除了小女孩的胆怯,拿着陈建钢带去的礼物,小女孩开心地笑了。为了消除小女孩的自卑心理,陈建钢经常抽空去帮小女孩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鼓励她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慢慢熟悉后,小女孩话依然不多,但会把自己手中的糖果分享给陈建钢。“那糖特别甜。”陈建钢兴奋地说。
佐估村的文书来美老婆与格让家的女儿拥芝因耕地占用问题发生了矛盾,两人谁也不服气,找到了陈建钢来评理。两家人坐在一起,陈建钢不论谁对谁错,先给大家讲起了关于邻里相处的民法内容,关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邻里精神,关于截水、排水、通行等相邻关系的处理。最后,来美老婆和拥芝握手言和,藏族干部群众欣喜地说:检察院的干部就是不一样,法律懂得多,道理还说得好,看来以后咱们都要懂法,这个东西管用!
2018年,在陈建钢和下拖乡党政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荣须荣恩村获得“高质量脱贫示范村”表彰,陈建钢本人也先后获得2018年度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个人、道孚县年度脱贫攻坚对口援藏先进个人称号。说起自己的扶贫经历,陈建钢觉得自己收获的远比付出更多。藏区干部身上低调务实不张扬的特有气质,藏族同胞的热情、淳朴、善良的优秀本色,面对艰难生活的从容乐观的人生态度,每每感动着自己,自己也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学习到了基层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得到锻炼。
时下,陈建钢正和队友们一起穿梭在下拖乡的山道上,以一名检察干警的忠诚担当,认真落实省委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和村民们一起,积极探索致富增收的产业,努力让所有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奔康。他辛苦奔走却始终挺拔的身影是援藏道路上一抹靓丽的检察蓝,定格和驻留在藏区群众温暖的记忆里。
文▏廖斌 张敏 周倩
图▏下拖乡政府
公众号
pxjc-zaixian
郫都检察在线
这里是郫小豆的家,给你不一样的检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