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语摘追忆说说扬子江
扬子江可称一代名家,在书场说书,总是宾客满座、人头济济。究其因,不外乎,他说的书好听、好看,着实有很多人要盯牢仔听,听客各形各色,众说纷纭,议论多多,说好的多,说丑的少,这是事实。这就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甜咸酸辣分门别类!
扬老说的:“康熙皇帝”、"余成龙"“潘汉年”、“彭德怀”等等,诸多新书、老书精彩部部,好听回回,这是他下功夫编排,写作的,动了不少脑筋,是极不容易的,不马虎、不偷懒、不草率、不简单,任何一个人能肯为评弹下这样的苦功夫,这样卖力、出力、下力气,确实难能可贵。其代表作"康熙皇帝"巳演近万埸,久演不衰,且他的学生王池良在靑年演员大奖赛中演出"康熙皇帝"选回"君臣议政"得一等大奖。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为了评弹,为了事业,奉献自己一生,是扬子江的信奉和毅力,是他对苏州评弹的一生作为,理应为之庆敬,尊之!
扬子江是个犟人,性格、个性是无私、坦诚的。这是听众的评价。听众在台下,听到他的好书,说说平常,叙述简单,书中带些发泄、甚至谩骂,也因他亲身的经历、感受、事出有因、难以启口,可以理解。有些过头的东西,在我们文艺舞台上是为忌的,千万必须克制,收敛的。这是一条准则,说书须有分寸,有界线,有限制。扬在这方面也意识到,十分注意的,不过河界,不越雷池,不踩红线,听众理解,点到为止,好了。你说对不对,应谅之,应克之!
今天,追忆扬子江,他是个艺才,才高八斗,艺震书坛,他把自己一身经历的切身体会,倾注在说书当中,大事小事、花花草草,黑暗光明都能穿插书中,上层、中层、下层各方,有所变幻,都能放在书中,说给老听众听,很时尚,很现代,很实惠,很切题,开开无轨电车,玩玩天马行空,是个活用活学的好说书,说书就是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左能右,放得开,收的拢,把书说活,扬老在这方面,是有点本事的。所以,极受听众青睐。书场票价高一点,听客能接受,真不容易!评弹界周先生说:"扬子江先生勤于读书,写书,演出新书。他演出有《林则徐》《铁道游击队》《彭德怀》〈潘汉年〉等多部长篇书目。他表演新颖,节奏快速,嗓音宏亮,精通方言,串插自如,人物形象生动。是一位善说新评话的名家前辈。"我们认为:"他的评话接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扬子江老先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吸收新鲜养分,不断注入到评话书艺中去,开创了一个现代评话的新时代,把评话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扬子江先生"康熙皇帝"等创新书,启发和启示李刚创作了超高票房评话"文革风云"和"改革风云",启发和启示恵中秋创作了"扬玉楼""川岛芳子"等二十多部高票房的评弹书目。所以,一个说书先生能全身心倾向在书台上,是扬子江的旨至和高明之处,听众追忆他、评价他,也是理所当然,有他一定的道理,可惜、惜乎!他老人家走了!走的可惜!实在可惜!
听,扬子江的书,听不到了,只能放放音带,一睹他的风韵,反复听,反复想,反复思量,扬子江多受听众欢迎,多么好的一个评弹演员,留下了多么多的好书,就是留不住他的人,他的心!人言危及,人心难却,人总是逃不过这条坎,总要离别这个世界,不是人为,这是天意,你说是不是!
人在少发泄,少私愤,少烦恼,忆扬老!
人在世 走正道 走大路 走王道 怀扬老! 西丁.苏州生
2018-11-29 18: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