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启封过往忆当年|从三代农民看70年土地变迁

2023-9-30 7:21:43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70年风云激荡,70载奋斗历程,70载渭南故事,城市升级,让繁华共享,宏帆集团、宏帆人和府、宏帆广场联合《东秦百姓》开设《启封过往忆当年》专栏,发掘普通百姓眼中的渭南故事,提升渭南人民的奋斗精神。
对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是生存权益最集中的体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农村的生产关系围绕土地制度改革进行了数次调整,纵观70年以来土地制度变迁可以发现,土地制度改革不仅是对土地这一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分配方式的改革,更是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对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组织形式和农村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启封过往,让我们一同来回顾70年来农村土地的一代代变革。
生产队队长:铃一响 该上工了……
蒲城县兴镇党家村村民 党中友:过去的东西都是生产队所有制,不是私人的,地都是集体的,没有私人的,生产队的地都靠这一百多口人干,铃一打就要上工,你来的迟就没活了坐家里候着,你给咱翻地去,你给咱把地耙一下,这就是这些活,有的去给咱打糊堤去,到种的时候,拣麦种子,种麦的干啥的都有。
年近七旬的党中友跟记者说,那时他还小,只听父辈们说起过打土豪分田地。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国发生了第一次土地改革,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那时私有的土地、农具、牲畜全部收归合作社集体所有,并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社员们只保留一小部分农具、家禽、家畜。
蒲城县兴镇党家村村民 党中友:一晌给你记一晌,干两晌记两晌,干一天就是三晌,一共到年终决算,生产队公粮任务国家都给的是钱,拿这些钱这些人干的工分,摊这些工分。十份工为一个劳动日, 一个劳动日图八分钱,得的钱多,分的粮多,得不到那些钱就分不到多少粮。
回忆起过去那段集体务农的岁月,作为生产队队长的党中友滔滔不绝,他给记者讲述着过去如何干活如何挣工分,他说,那时候家家人口多,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出动干活,一家人的吃穿用度都要靠年底决算后工分来分粮食。
蒲城县兴镇党家村村民 党中友:那时候,没有三两家有粮的,整个都没啥吃,群众给生产队要,生产队先给弄些粮食,以后实在没办法,没啥给群众分了,在其他地方以生产队的名义给群众借点粮食。
在土地集体经营,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下,还有部分社员吃粮紧张,长此以往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众劳动积极性和自由性,五十年代后期,国家开始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
蒲城县兴镇党家村村民 党中友:那时候还实行了一人几厘地属于自留地,群众还能凑合点,十个人八个人给你分一分地, 在这一分地里自己给自己搞收入。
包产到户 让农民吃饱了饭
包产到户 让农民吃饱了饭如果说“耕者有其田”是顺应人民的诉求,那么,改革开放后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是让耕者获得了真正的生产经营权,拥有了土地生产经营支配权。党选弟见证了土地从集体责任制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改革和变迁。
蒲城县兴镇党家村村民 党选弟:土地分了以后我刚好在初中上学,上初二,放芒假以后就给屋里帮忙收麦子,种的时候还是人力耕作,都是一挖一点、一挖一点,点种, 苞谷都是一个一个掰,掰了以后都是用切面刀切呢,切了以后才拿架子车往回拉。
据50岁的党选弟回忆,80年代,土地包产到户,农民种地热情高涨,每到秋收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蒲城县兴镇党家村村民 党选弟:包产到户以后 群众积极性提高了, 原来机械化程度太低,都是粗力耕作,有些地方基本上都是人力耕作,一年种麦要把地锄几次,磨几次,一耙一磨,原来那是收墒,种的时候劳人的很。
后来,有些群众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几家合买四轮拖拉机,那时候谁家拥有一辆拖拉机,就会成为人人艳羡的对象。
蒲城县兴镇党家村村民 党选弟:那时候就适应这道道田,把大家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生产关系适应这种生产力发展,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吃饱了穿暖了,慢慢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了, 后来发展成手扶四轮拖拉机,一个村有机械的给人家出钱雇佣人家,一个钟头十块八块的, 按照时间劳作。
土地流转:农民当起了“甩手掌柜”
更令农民高兴的是,2006年,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皇粮国税”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再次让农民朋友吃了一颗“定心丸”。2018年,有利于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地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的“三分权置”制度开始实施,土地流转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党家村乘借土地流转政策的东风,考察学习引进金银花种植,金银花喜旱地,刚好符合目前村上土地的特质,劳动力也较为集中,属于一次性投资连年创收的产业,村委会成员多次去外地考察学习,在全村率先种植200亩金银花。这项劳动一体型产业不仅解决了党家村本村劳动力,更是带动了周边七八个村子的剩余劳动力。
蒲城县兴镇党家村村民 党斌:新品种从五月五号开始采摘,采摘时间一个月左右。金银花地里遍布了150个人左右, 人山人海的感觉。
村上也给贫困户每家分配了两亩金银花,由村组统一栽种打药除草,贫困户出劳力,今年盛产后的金银花给贫困户每户带来5000多元收入。
31岁的党斌是党选弟的侄子,学校毕业后开始自己创业,凭借自己多年创业经验,以及对互联网的精通,他主动提出给村上帮忙销售金银花。
蒲城县兴镇党家村村民 党斌:这个销售渠道我是亲自去山东,在河北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转了一圈,引进山东的客商,把咱的产品拍照视频这样的方式,发往给山东客商, 然后对方出价,过来拉货。
在党斌的协助下,今年全村200亩金银花共收入20多万元,这还只是初花期的产值,等到明年盛花期收入会翻一番。土地流转不光让村集体尝到了甜头,更让农民跟着收益,光每年的分红相对过去的普通农作物收入都高出许多。而对于金银花销售,党斌也有自己大胆的想法。
蒲城县兴镇党家村村民 党斌:现在互联网比较强大,我想在很多网络平台做销售,如果有机会我想做一个金银花茶叶厂,再建一个大型烘烤炉,帮助我村上金银花销售。咱这个是半成品, 我想自己想办法做成成品销往药店,在网上销售,就不用拉往山东去卖,这样对村上有更好的效益, 同时也能解决劳动力。
荒地变富田,集体管理人均受益,农民从“靠天吃饭”到当上“甩手掌柜”。如今,由一棵棵金银花组成的花海,成为了党家村人的“摇钱树”。在蒲城县兴镇党家村,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金银花产业经济在田野间、乡村中逐渐盛开,相信未来,金银花能真正成为党家村人的“聚宝盆”。
《东秦百姓》记者:雷洁琼 郭超
编辑:李辉
初审:韩林
终审:高红星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