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玉米根部的叉子,是去掉还是留着?
因为玉米品种不同、肥水管理等,栽种的玉米植株出现一些无效分蘖现象,村里人俗称其“丫子”、“叉子”等。暂不讨论这些分蘖对能否结实增产,根据实际情况看,大部分的分蘖并不能形成果穗,顶多能形成一个弱小的顶生果穗,而且还易感染病虫害。因此,只要玉米分蘖继续生长发育,它就会不停地消耗植株的有机营养,从而削弱了主茎的生长势,既影响主茎的玉米产量,不利于总体增产,还会增加种种植成本。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玉米叉子何时出现?到底要不要掰掉?怎样防止其形成?
一、玉米叉子出现时间玉米植株长出影响产量的无效分蘖,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苗期、大喇叭口时期。一般来说,玉米在苗期、拔节到大喇叭口时期,因为它们正是植株对肥水需求的旺盛时期,尤其是大喇叭口时期,在追施肥水一定的情况下,分蘖会削弱主茎的营养,这直接影响抽穗情况。
二、玉米叉子要不要掰掉无论从通风透光、肥水供给、病害防治、种植成本等哪个方面看,玉米出现叉子都对增产没有什么帮助,这些叉子是需要掰掉的。考虑到尽量减少劳动量,可以选择性地掰掉那些影响主茎生长发育的分蘖。那么,如何才算影响主茎生长的分蘖?比如,苗期出现分蘖、主茎生长出几个分蘖、分蘖生长势(粗细程度、高矮程度等)与主茎差不多等。但像是抽穗扬花期以后出现了小分蘖,就可掰可不掰了,因为这些时期的分蘖对产量影响不大,要是不嫌麻烦掰了就最好。
玉米叉子掰掉的方法:在去除分蘖时,一手稳住主茎基部,另外一只手抓住分蘖的基部,向一侧斜拉将蘖掰掉。注意,切不可损伤主茎,而这是很多种植户宁愿让玉米叉子生长影响产量也不掰掉的主要原因。
三、玉米叉子如何预防1、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综合考虑玉米品种特点(植株高度、叶片宽厚和夹角等),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或过低而出现分蘖。一般来说,紧凑型品种的茎叶夹角小,透光性和通风性都比较好,可适当密植,每亩可定植5500到6000株;平展型品种的茎叶夹角小,不宜密植,需每亩控制在4000株左右。
2、合理肥水管理。要看苗施肥,有条件的可以测土配方施肥。重视施肥对土壤肥力的改良和提高,避免造成肥害,以增加玉米植株的抗逆能力,从而减轻因肥水不均衡造成的分蘖现象出现。
综上所述,玉米出现叉子建议将其掰掉,尤其是苗期和大喇叭时期出现的叉子,从而避免任由其生长发育而影响玉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