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黄瓜别再拌着吃了!这样做,简单好吃又下饭,还是传统北京味

2023-9-29 12:03:4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宫廷四大酱】
在清代宫廷的御膳中,有很多种类的酱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要数春天里吃的“炒黄瓜酱”,夏季伏天吃的“炒豌豆酱”,立秋之后吃的“炒胡萝卜酱”,和冬天里吃的更讲究的“炒榛子酱”,这四味就是所谓“宫廷四大酱”。
如今被海量的粗制滥造的宫廷戏洗脑的我们,一定会心生怀疑,富有四海的皇帝老子,每顿饭还不得山珍海味的,没事儿天天吃那么多酱菜干嘛呢?其实他是这么回事儿。
【行军打仗 以酱代菜】
最初努尔哈赤起兵南下的时候,军粮也是让他头疼的大问题。行军打仗的日子,哪有那么多蔬菜肉蛋的供应?所以努尔哈赤就倡导“以酱代菜”来强化军队给养。为此,努尔哈赤一再下令,各级将领务必在行军途中,向民间广为征集豆酱之类的食物,晒成酱坯后随军携带。这招儿实在是高,既解决了军中缺盐导致士兵体力虚弱,削弱战斗力的问题,又能够使士兵的餐食能以酱烧些野菜,促进食欲。这样一来,军粮也充足了,士兵的战斗力也有了保障。
后来入关定鼎,还得发扬战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本着忆苦思甜的原则,也就把这个习俗也带进了紫禁城,以至于清代官廷里每席饭都离不开生菜蘸生酱。可是过上了养尊处优的日子的皇室们,逐渐也觉得不能天天黄瓜蘸酱、萝卜蘸酱、大葱蘸酱什么的,皇室又不是兔子。所以这些酱菜也就顺理成章地走上了向着精致改革的道路,何况还有孔圣人说的“食不厌精”作为理论依据。最终,这些酱菜发展成了每餐必备的压桌小菜儿。
【遵循祖训 改革创新】
那么您猜这事儿的始作俑者是谁呢?又是那位对饮食有着崇高追求的慈禧太后。要说治国她不灵,要说吃,她绝对一把好手儿。可是清代宫廷有着严格的祖训定制,必须得遵守。就算您贵为太后,祖训也是不能碰的红线。
所以御膳房的大厨们一琢磨,天天生酱生菜这么吃,再把老太太肚子给吃坏喽,不是闹着玩儿的。可是也不能公然挑战祖训啊,于是便想出个两全其美办法,那就是把生酱改“炒酱”,慈禧太后一吃觉着不错,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就过去了。
就这样,“炒黄瓜酱”、“炒榛子酱”、“炒豌豆酱”、“炒胡萝卜酱”等等各种炒酱系列的菜肴正式登上历史的餐桌,每天变换着口味来那么一小碟,还真是个滋润的吃法儿!
今儿咱就先学习学习“炒黄瓜酱”的做法儿。
【原料】
猪瘦肉300克,黄瓜200克,黄酱10克,酱油、绍酒、麻油、熟猪肉各5克,味精适量,盐少许,湿玉米粉10克,葱、姜各2克,清汤少许。
【做法】
1.先把黄瓜洗干净,选用尾部籽少的段切成6~7毫米见方的丁,用盐拌匀,把黄瓜里水分腌出。再把瘦猪肉切成6毫米见方的丁。
2.把炒锅放大火上,烧热后放进熟猪油,随之放进切好的瘦肉丁煸炒。等炒出肉丁里的水分,锅里响声加大时,便改用小火。
3.待响声渐小时,肉内水分已尽,再改用旺火,炒至肉色由深变浅时,即放进葱、姜、玉米粉、黄酱。
4.待酱炒到肉中透出酱香味时,加入绍酒、味精、酱油稍炒,放进黄瓜,颠翻几下,浇上麻油即可起锅食用。
end
文&编辑 | 观小鱼
图片 | 网络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版权归观鱼文创社,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