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高位池养殖最早出现在台湾省,湛江地区最早开始高位池养殖是在八十年代的湛江市对虾种苗试验场遂溪县草潭镇长洪基地。近年,高位池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发展很快,并逐渐向福建和江浙沿海等地发展。
高位池对虾养殖模式主要由4大系统组成:沉淀消毒系统、进水系统、排污系统、增氧系统,其主要特点为易控制水量,放养密度大,高投入,高产出,但同时具有前期难培藻,后期易倒藻,水体自净能力弱等弱点。说到高位池,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硬件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大家还停留在亩产一万斤的创富神话里。然而这几年的养殖现状,给我们从事高位池养殖者重重一击。尤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富营养化严重,曾被认为较为先进的高位池对虾养殖模式也普遍面临着第2-3造虾养成率仅20~30%的局面。比如在我国江浙地区,今年下半年养殖户基本都不再投放虾苗。
2014年、2015年养殖成功率屡创新低,粤西地区部分地区(东海岛)养殖成功率低于5%。原因众说纷纭:种苗退化、药品效果差、饲料问题、水源污染、自然灾害等等,广大养殖户多半认为是外界因素导致的,很少从自身找原因。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养虾人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将养虾之路一直走下去?
卢才钊在对虾养殖业已摸索了十个年头,其养虾成绩在当地多年来一直都是翘楚。据广东粤佳技术服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卢才钊共养殖55口塘左右,2012年盈利110多万元,2013年总投放虾苗近700万尾,收获对虾总产量91000多斤,总收入450多万元,总盈利270多万元。2013年的对虾养殖成功率达到了98%以上,被当地人称为茂名养虾三杰之一。
因为目标是大规格出虾,卢才钊表示自己放苗的时候就可以少放些,每亩仅投入3万尾/亩左右,他认为在这个投苗量的基础上,每日仅仅投喂两餐虾料,所以自己的高位池完全可以做到把水稳住来确保虾长大,“我养虾不换水,仅仅进排水,用中央排污把脏东西排掉就堵住了”,
他去年年初尝试在淡水池塘参照高位池硬件养虾,至今4造全部成功,白水塘亩产1000-1500斤,冬棚虾亩产2500斤,而且2016年比2015年还高。在养殖成功率低下的今天,不得不说这样的成绩非常少见!
他说养虾心态最关键,不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虽然是高位池养殖,但密度只有4-5万尾/亩!他解决养殖问题的顺序是物理方法(如搅动水)、生物方法(如培菌、培藻)、化学方法。能用物理方法解决的,绝不用化学方法!他一向没有肥水的习惯,甚至连菌都基本不用,倒是想办法如何利用、激活好土著细菌。虽然是淡水养殖,但池塘总碱度一般都有100-120!
他是谁他就是珠海市金湾区养殖户刘洋!
我坚持小面积放养,2-3亩一口池,有点类似高位池,但是密度又不像高位池那么高。这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学习土塘和高位池的特点改造而成。
另外,淡水养虾如何保证微量元素很关键。我的池塘总碱度一般有100-120,除了换水,也还想了各种办法利用好池塘现有的微量元素。
梁文勇全程使用粤海的乳酸菌+活性酵母+多维拌料。一个星期使用一次em、益水原菌(光合细菌)、富水美(芽孢杆菌)等有益菌调控水质,培养茶色水。定期和视天气使用抗应激药品:有机酸解毒灵、解毒应激灵轮流使用,天气不好时一起使用。定期检测水质:ph基本一天一次,亚硝酸、氨氮后期基本3天一次,及时发现问题。
针对弧菌问题,梁老板的做法是定期进行弧菌检测,一旦发现弧菌超标,立即进行处理,如外泼碘制剂消毒。原则是以活菌调控为主,尽量少消毒,消毒剂只选碘制剂。
全国对虾高位池养殖看漳浦,前几年当地小面积高位池造就了诸多亩产过万斤的案例,是我国对虾养殖最具代表性的市场之一。一般情况下,当地冬棚虾每口塘投苗量不低于45万尾,夏造虾在20-25万尾,高密度、高投入、高风险成为当地养虾的新特点。
然而,随着养殖病害增多,对虾难养、养不大日夜困扰养户,夏造虾尤其难养,这两年来,一到夏季的6-9月,当地空塘数量不在少数。
陈米进是漳浦地区最早一批高位池养虾的人,养虾7年,他见证漳浦高位池养虾的变迁。但是,在当地跌宕起伏的养虾业中,他却连续7年保持盈利。今年,在冬棚虾尤为难养的大环境下,他仍然用其1.25亩的高位池创下了总产量14900斤、毛利超44万的好成绩。到底有何秘诀?
农财宝典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图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郑燕云
陈米进(右)对2016新一造虾养殖充满信心。
2013年首届华南虾王、广东粤海标杆户吴皆欣2013年4号池对虾养殖单造亩产1.186万斤、亩纯利润24.6万元已属奇迹! 2015年吴老板的3号池第一造虾养殖单造亩产量 1.317万斤、亩纯利润32万元再创奇迹!
个别高产养殖成功要点总结(基本是靠外源优质水质)
设施
南美白对虾塘靠近海边,都是高位池,每口塘约1~3亩,小塘容易管理。一般不采用底部增氧,因为底部增氧容易把塘底的污垢物吹起来,污染水质,一般按照每亩配置3~4台增氧机。塘底保持一定坡度,正中间形成凹型,此处设计一个排污口,由地下暗藏管道通往池塘外,塘边设置一个开关装置,控制排污。与排污对应的是进水口,另外配置淡水井补充淡水。整个高位池铺设黑色薄膜。
管理
池塘储足水深2米,按照每亩50万~60万尾的密度投苗,投苗10天后,便24小时开增氧机。虾小的时候采用投喂蛋白更加高的草虾料,养殖中后期改投回南美白对虾料。对于投喂时间间隔,投苗前20天就是每天喂3餐,之后20天就每天喂4餐,50多天时每天喂5餐,到最后就是吃完就投。
早晚一定要排污。早上一般5点~5点半开始排,6点钟开始喂料;晚上是6、7点开始排污。自动排污不干净,还要做人工吸污。除了早晚,白天每次投喂饲料半小时前,都要排污一次,务必使塘水不被污染,虾才能健康成长。
由于养殖密度高,需要24小时不间断补充过滤干净海水进来,尽量做到长流水状态。乐民海域海水盐度较高,所以需要抽取淡水来冲淡海水盐度,保持在13度左右,更适合虾的生长。
培水同投喂料一样,需要靠自己的经验。培水平时是放一些优酸菌和一些氨基酸,另外加一些改底剂、维生素之类等。收虾之后,太阳暴晒虾塘2、3天左右,便可以投放下一造苗。
成本
从投苗养殖到收虾,每斤虾的养殖成本大概8~10元左右。一直都是用这种方法来养。养殖地址在乐民调神村,这边的海水比较好,没有什么污染。每亩投苗50万~60尾,超过7成的成活率。如果养到20头/斤,一亩产量就可以达2万斤。
还有人的经验:
虾塘均是高位池,水泥边坡砂底,坡度大,池塘边上到中央排污相差1.8米以上,整个池深4.2米以上,面积大小分别是3.5亩左右/池(新龙场)和5亩左右 /池(感城场),配备水车式增氧机4~5台/池,放苗密度60万/3.5亩,80万/5亩,放大苗。养殖用水直接通过海区埋的砂率管抽取使用,而且没有淡水,盐度 20格以上。
创新养殖模式:
,设计了一种流通型高位池,即将两个高位池底部排污口相连通,一个池养虾,另一个池养鱼(如图)。池面上方用水泵从鱼池抽上层水到虾池,在水压作用下,虾池底部的水则通过连通管道流向鱼池底部,这样两个池的水便实现了循环流动。
“整个水体流动起来,虾池底部的污物也随水流进入鱼池,虾料、粪便等废物就不会在虾池沉积,鱼池中的鱼还可以对流进来的这些‘废物’进行再利用,节省了养鱼的饲料成本。
关老板还从物质循环和饲料蛋白转化的角度算了一笔账,若按虾料蛋白含量40%、饵料系数为1(实际还要高)计算,一斤饲料长一斤虾,一斤虾晒干后干体重为原来的20%,若按干体中70%为蛋白质计算,则一斤饲料最后转化成的实际虾体蛋白为20%×70%=14%,40%-14%=26%,也就是说有26%的蛋白都浪费掉了,其中部分以氮的形式转化为了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还有很大一部分以未被利用的残饵、死虾、粪便等形式存在。“现行的高蛋白饲料养殖模式,水质污染很严重,如果改用我的方法,水质会得到大大改善。”
l
l
l
l
/v/5186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