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又名马铃薯、洋芋等。一直以来,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代表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成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在栽植马铃薯过程中除了这些病害,还有其他哪些病虫害
往下读,共梳理了16种.....觉得好,就分享给朋友吧!
1.马铃薯晚疫病
危害表现:
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会出现暗绿色小病斑,边缘有灰绿色晕环,边缘分界不明显。
湿度大时,外缘会出现一圈白霉。
天气干燥时,病部会变褐干枯,质脆易裂。
病害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叶柄和茎部,病叶枯死脱落。
被侵染的块茎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凹陷的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2.马铃薯早疫病
危害表现:
病害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
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病斑下的薯肉出现褐色海绵状干腐。
3.马铃薯枯萎病
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
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4.马铃薯青枯病
危害症状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
叶脉变褐,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
5.马铃薯粉痂病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块茎和根部。
初出现针头大的病斑,后病斑膨大,形成大小不一的疱斑,疱斑会破裂,反卷,能看到橘红色的皮下组织。
6.马铃薯疮痂病
危害特征:
主要侵染块茎。
块茎染病先在表皮产生浅棕褐色的小突起,逐渐扩大,木栓化,表面粗糙。
后期,在病斑表面形成凸起或凹陷型疮痂状硬斑块。
病斑仅限于表皮,不深入薯内。
7.马铃薯白绢病
危害表现:
主要为害块茎。
薯块上密生白色丝状菌丝,并有棕褐色圆形菜籽状小菌核,切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
8.马铃薯炭疽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
在叶片上形成近圆形或不定形的赤褐色至褐色坏死斑,后转变为灰褐色,边缘明显,相互汇合形成大的坏死斑。
为害严重时也可侵染块茎,引起植株萎蔫和块茎腐烂。
9.马铃薯软腐病
危害表现:
主要为害叶、茎及块茎。
叶染病近地面老叶先发病,病部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
茎部染病多始于伤口,再向茎干蔓延,后茎内髓组织腐烂,具恶臭,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变黄。
块茎染病多由皮层伤口引起,初呈水浸状,后薯块组织崩解,发出恶臭。
10.马铃薯环腐病
危害表现:
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
枯斑型:
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
萎蔫型:
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
块茎发病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至黑褐色,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故称环腐。
11.马铃薯病毒病
危害表现:
(1)花叶型
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
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
(2)坏死型
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
(3)卷叶型
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
12.马铃薯黑胫病
危害表现:
主要侵染茎和薯块。
幼苗染病,病株矮小,节间短缩,叶片上卷,褪绿黄化,腹部变黑,萎蔫而死。
横切茎,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
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
13.马铃薯干腐病
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
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
后期薯块内部变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最后薯肉变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缩、干腐、变轻、变硬。
剖开病薯可见空心,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不能食用。
马铃薯的虫害主要是二十八星瓢虫,蛴螬等地下害虫。
1.二十八星瓢虫
危害表现:
成虫、幼虫在叶背面剥食叶肉,只留下表皮,形成很多不规则半透明的食痕。
2.蛴螬
危害表现:
主要危害地下块茎,进行咬食或钻蛀,使地上茎,营养水分供应不上而枯死。
咬食的伤口,易遭病菌侵入,引起腐烂,造成减产。
3.金针虫
危害表现:
主要危害幼苗和幼芽。
能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钻入幼苗根茎部取食为害,造成缺苗断垄。
结薯期,幼虫常在薯块上取食,造成大量孔洞。
本文有节段选自互联网,如有不妥请私信,好东西要学会分享,转发让更多朋友学习,收藏本文并关注我们,方便了解更多叶面肥、冲施肥知识和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