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上海的一所高校工作,平时时间相对自由,就在苏州老家待得时间也比较长。初踏进苏州图书馆望亭分馆,惊讶不已,感觉到苏州文化建设的努力,很赞!懊悔自己怎么没早点发现。打开电脑,心里美滋滋的,想以后这就是我读书办公的第二个常驻场所了。看着门口的标识,还可以上知网,免得我平时用校外登录网络一直不稳定。这得多棒啊!
但是,不到五分钟,我得知这儿没有无线网,有线网职能连接馆内电脑,每天上网时长只能是一小时之内。瞬间石化!
所以我想提个建议,硬件有了,能否再在软件上稍微进步一下?
1、馆内电脑桌非常狭窄,用起来不舒服,而且很多需要用电脑的读者应该是习惯了用自己的电脑上网的。
2、一天一小时,这非常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假如是处于怕蹭网、控制时长,可以外网和内网分开控制,以我个人为例,我真的不怎么需要外网,与学术有关的知网足够了。
3、其实不必怕读者去蹭网,能到馆内去蹭网,也是培养读书习惯的方式之一。看着空荡荡的图书馆,一个人也没有,真心觉得可惜。每年这么大的运营维护成本。图书馆是离我们的社区越来越远了,但里边却没人,这的确可以说是读者阅读习惯的问题,但同时,跟我们的硬件软件建设也息息相关。
4、假如是成本,无线路由、无线网络的开放真的没几个钱。可以适当收费,我完全可以接受。甚至,如果允许,我可以自己去安装一个无线网络,公开密码,大家都可以用。(很遗憾,穷教书匠,还没有经济实力可以捐赠更多,我觉得承担一个图书馆的无线网络,是可以的。)
5、假如图书馆有自己的考虑,必须要不开通无线网,必须要有线网只限于馆内电脑每天一小时,能否说明一下理由?我个人认为这非常不利于馆内读者人气的增加。有了硬件输了软件,纯浪费啊。(无线网也不算是软件吧,图书管理方面,反正我是长驱直入的,也没有出示任何证件,不知道假如在里边打电话吃东西的话,是不是也随意?这样的秩序氛围也很重要,只是现在里边没人,说这些也是枉然)
6、至于会不会有人担心,开通网络后会不会有人在电脑上打游戏,影响别人看书?我在美国的社区图书馆也看到过这种现象,但管理员的管理工作非常到位,反正空间也不大,只要过去跟他讲保持安静,我想大多数读者是可以接受的。
相城区便民服务员
您好,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已关注,并已交职能部门处办,请耐心等待答复!
相城区便民服务员
读者您好!感谢您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您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1、【电脑桌狭窄问题】由于图书馆空间有限,电脑桌椅的集中设置,都是根据标配统一制作,既是为了便于管理,也为了给更多读者提供同时网上查询的机会,请您理解。2、【人气问题】国内公共图书馆由于其特殊性,工作日上班时间确实来馆读者较少,毕竟年轻人要么去上班,要么去上学,要么忙于家务。一般来说,周末及寒暑假时期到馆读者较多。我们也一直在用心策划和组织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3、【网络问题】由于现有图书馆带宽的限制,为保证图书馆工作用网和访问数据库的需要,暂不对读者提供无线网络,敬请谅解。您如果需要上网查询资料,可以使用馆内电脑免费查询。另外,馆内电脑并没有一天只允许上网一小时的规定,只是要求一小时后需重新验证登陆,这也是预防未成年读者沉迷网络的措施,请您理解。4、【图书馆管理问题】苏州图书馆秉承“平等免费专业礼貌高效”的服务理念,面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不设置任何入馆障碍。如果馆内读者有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工作人员会前去劝导和制止,也希望广大读者朋友共同维护安静舒适的公共环境。再次感谢您对图书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相城区望亭镇二〇一七年十月十五日
我觉得既然图书馆是看书的地方,那么有没有无线网都无所谓的,如果是要查阅资料可以询问工作人员有没有相关的书籍方便查阅,毕竟多看电脑对眼睛也不好,再加上如果真的有无线网的话,很多小朋友会带着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过来玩了,而不是过来看书做作业了。我认为没必要装无线网
就怕有些人有了无线网密码,一天24小时在图书馆附近蹭网,你啊看过做天台上蹭网的
图书馆是看书的地方,不需要有网络,这种逻辑,在现在这个年代很难行得通了。你想安安静静找个地方捧着一本书看,不愿被打扰,你去的地方,可以是图书馆。可是图书馆绝不应该只是这种地方。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即便是很多社区图书馆的建设,都不是这样的。苏州既然做到在各个乡镇建图书馆,那这“最后一公里”,也应该服务到位,不然用起来真的很不方便。每天空着,也着实是浪费资源。
姐真的不需要这么无聊的官方文件式的回复。其实吧,图书馆装个免费的无线网络,多大点事儿啊,方便读者能用自己的电脑而已。我不去了还不行么,您不用回复的这么官方客套。
你每一条都有理有据,但是,你的公共服务,读者用着就是不方便,就是不舒服。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输在最后一公里,谁的错?说到底,这是一个图书馆的功能定位问题,既然有公共财政投入,该它建成什么样?不能满足公众需求,不符合多数图书馆的一般功能设置,如此公共服务,真真让人惋惜。下午跟学科好友讨论,很好的教学研究案例!
2017-10-13 1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