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个人观点】浅谈企业中的“蚂蚁”

2023-9-25 0:35:02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在日常工作我们周边总会遇到一些忙碌的身影出现,当你一打开手机朋友圈,也会时不时地看到一些人忙碌的图片。就如我工作的物业服务企业,平时我就发现一些项目经理总抱怨时间太不够用,一天下来还是有一大堆的事处理不完。其实,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导致时间不够用的项目经理每天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处理业主的琐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用户的对接和沟通中,常常抓小放大非常在意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事,忙到根本没有时间去对整个管理项目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导致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运营和质量以及未来发展问题,根本没有系统梳理自己的职场成长和企业成长问题。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在现实个人职场中,有很多的人喜欢用忙来标榜自己的成功状态,笔者所服务的单位曾就有个别项目经理就属于此种情况,总是让自己陷入“重复忙碌”之中却丧失了独立思考,换句话说也就是避免了高质量的思考,沉浸在“虚假繁忙”之中,这样看起来非常勤奋、很忙,我则认为是非常错误的认知,到头来可能顾此失彼,难以有所成就。
现实中会出现在一家单位工10多年老员工整天勤奋努力却多年迟迟得不到提升,而与之相反的是,而其他准点上下班,工作效率一点没被耽误,反而得到企业重用。为什么这样“懒”的员工还能在职场上存活下去不被劝退呢?因为老板拥有了一只“懒蚂蚁”。什么叫懒蚂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思维:懒蚂蚁效应(该引用来自系作者从网络转载)。
说到蚂蚁,可能每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关键词就是勤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蚂蚁都是勤劳的蚂蚁。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研究过一套“懒蚂蚁效应”,他们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发现蚂蚁群中大部分的蚂蚁都在很勤快的工作,搬运食物,但有少数部分的蚂蚁永远在“偷懒”,整天都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的样子,我们就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当研究人员断绝了蚁群的食物来源后,有趣的是,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仿佛突然间失去了方向,突然都不知所措了,而那些“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这些“懒蚂蚁”们看似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但他们其实是在侦查和研究,不断探索新的食物来源。当整个组织遇到食物危机时,他们立刻就能扮演重要的作用,带领大家度过危机。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把这一效应应用到企业中,“懒蚂蚁”很重要。如果你已经站到了“懒蚂蚁”的位置上,那不妨定下心来,好好“偷懒”。
所以我的总结是越懂得“懒蚂蚁效应”的人,越容易提高职场竞争力。
劳动分三种:体力劳动,脑力劳动,风险劳动。勤蚂蚁干的就是体力劳动,懒蚂蚁勤于思考干的是脑力劳动,增强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职场上越走越远益处多多,具体来说三个。
(一)成为高效工作者,实现自我价值
“懒蚂蚁”并不是完全不做事,只是不甘于埋头日常的琐碎杂物,喜欢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研究和思考,用更多的时间让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寻找群体的其他出路和备用方案。懒蚂蚁”员工擅长“偷懒”,但他们的懒更注重工作效率或者说投入产出比而放弃哪些投入产出比低下的事物。
一年前,一个朋友自己创业当老板,他总是喜欢到办公区去晃悠,看着几乎所有人都在拼命的敲键盘,但看到员工晨晨悠哉地在茶水间喝咖啡,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他回到办公室立马查这位晨晨的业绩,惊讶的发现,她的绩效居然是第一。其实,像晨晨这类员工就是我们所说的“懒蚂蚁”,对自己比较有非常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如何能高效地完成工作,如何简化工作流程,如何快速解决问题,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需要特殊才能的地方。你觉得别人是在躺着挣钱,其实很有可能只是因为别人选择了正确的劳动方式,成为高效工作者,实现了自我价值。懂得“懒蚂蚁效应”的人,在别人都在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已经找到了实现高效的诀窍,在更短的时间里把手上的工作完成了,这样的人在职场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懒蚂蚁”们会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侦察”和“研究”上,这样一来创造的价值更高,善于思考的人效率也会更高,抓住了关键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日本北海道大学农业教授eisuke hasegawa说:“在短期内,懒惰的蚂蚁效率低下,但从长远来看,它们不是。”的确,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懒惰的蚂蚁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比如一家物业公司的项目经理,就需要能够着眼大局,能够时刻敏锐的熟悉和观察所处的市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懒蚂蚁”员工发挥勤于思考特长,为企业或本整个项目指明发展方向找到问题的关键并解决这个问题。
谁都会遇到难题,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说:把问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而这一点恰恰是“懒蚂蚁”的优势,更符合著名的心理学:吉德林法则。遇到难题,不管你要怎样解决它,成功的前提是看清难题的关键在哪里。懂得“懒蚂蚁”思维的人,帮助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如何来具体实行(三)获得职业成就感
根据《2019职场人年中盘点报告》数据显示:90.4%的职场人在上半年都有过裸辞的念头,他们最难忍受前景黯淡的工作,在我看来职业倦怠的本质,是缺少成就感。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话:成就可以带来短暂收益,而成就感却是驱使成就持续增长的源动力。上文提到的“勤劳”的蚂蚁,他们手忙脚乱应对各种工作繁琐,一边又羡慕“懒蚂蚁”同事升职加薪,一边拼命工作不受到老板青睐,会导致工作态度消极,产生个人情绪,没有工作成就感。对于一家公司来说,需要勤劳的蚂蚁,更需要“懒蚂蚁”,“懒蚂蚁”用智慧去观察并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企业管理的弊端,会得到老板的赏识和自我肯定,在工作中获得了成就感,成为职场上的大赢家。
那么如何找到工作中的成就感,远离忙碌到高效思考从这3点做起。
01、使用“标杆管理法”设置工作目标
找一个非常具体的人作为你的目标(比如一个业内标杆企业和领导)——找出你们之间的产出差距(比如他做过什么事情,正在做什么事情,有哪些成就)——找出你们之间的服务存在的差距(这部分就是你需要学习的能力)——找出你们之间的渠道差距(专业的书籍和网络课程可以让你深入系统地进行学习)——最后,立马按照以上步骤行动起来(无论思想多么清晰,不做就等于零)
02、重新审视工作源动力
问问自己什么是你值得继续工作下去的动力、有什么回报、工作中学会了什么等等,不停的自我反省,这是不可忽略的内在价值成长。
03、创新工作法代替传统工作法
比如说你的工作是负责收集各种报表,统计文档归类,之前你可能只专注于把这个事情完成,现在你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工作做得有趣。
时刻保持创新的工作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会使你爱上自己的工作,获得突破工作的成就感。
三、学会六个办法,成为职场或行业中的佼佼者
既然“懒蚂蚁效应”对于提升职场竞争力如此重要,那么怎么运用这一效应呢?我们从个人和企业两个方面来说。
作为一个职场人来说,要具备“懒蚂蚁”员工的能力。一个只会做重复劳动的人迟早是会被替代的,只有成为一个有个性有长处的员工,才能在职场中走的更远。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懒蚂蚁”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但是个人如何成为那只“懒蚂蚁”呢?
1、多思考多总结,凡事总问为什么。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懒于做事的人,才能勤于思考,有思考力的人会走得更长远。我任职的一家物业服务公司,我周边有些项目经理在工作中一直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别的项目经理都忙疯了,只有他一如既往不忙不乱。同事们都很不服气,但领导却十分欣赏不忙不乱的这名项目经理,因为他在工作中不断思考,整合项目各方资源,不断提升团队战斗力,因他明白工作必须激发整体团队的力量,才能高效产出商标准的服务产品,最终实现了业主满意和收费度双双创新高好势头,这些能力都得益于简化工作内容,一直思考得更深更远,实则是用有效的思考代替了无效的努力,因为他懂得跳出一般工作的范畴,思考与工作密切相关却又易被忽略的事实和可能,从而实现高效工作。
2、注重自我提升,不要重新造轮子。
能力不够,思考来凑,除了上班之外,也要去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直守在一个安稳的工作岗位上碌碌无为。身为一名员工,我也要“勤”于做笔记,却对知识的思考不够深入总是记不住。所以,在一个领域里工作,最忌讳的事情就是闭门造车,埋头苦干。而要多学习他人的工作方法,更要时刻保持危机感,不要沉迷于“温水煮青蛙”的安逸当中,而是要主动挑战自我,提升自我。
3、刻意培养极高的自我学习能力
职场上我们可以通过刻意安排,并不要太在意职场中的一些条条框框,更不要因为领导巡视而假装工作浪费时间。你要知道,“懒蚂蚁”不是“笨蚂蚁”,也不是“坏蚂蚁”,培养极高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是为了成为更加高效工作的蚂蚁,用成熟的思考代替了无效的努力。
纵观各类企业,扎实干事的实干型人才很多,但能够独当一面,以创新思维开拓市场的人才却太少。对于管理者或者企业来说,对员工的管理应该怎么做呢?
1、懒蚂蚁效应和企业用人观
企业在用人时,既要选择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勤蚂蚁”,也要任用运筹帷幄,对大事大方向有清晰头脑的“懒蚂蚁”。不能仅仅强调“务实”,或者不能把“勤奋做事”等同于“务实”。我非常喜欢雷军讲过的一句话: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一个企业也只有“懒蚂蚁”和勤劳的蚂蚁相互配合携手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和长久的发展。
2、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员工施行分类管理
公司的管理究其根本还是对人的管理,要学会分类管理。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在招聘中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告诉我你曾发明过什么东西。”其实,也就是在告诉求职者亚马逊重视员工的创造发明能力和创新型懒蚂蚁员工,重视创新是亚马逊企业文化中的一个重点,亚马逊对创新型懒蚂蚁人才的重视也为亚马逊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和心理学家霍兰德(john holland)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根据兴趣的不同,人格可分为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传统型(c)、现实型(r)六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六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组合。“懒蚂蚁”员工往往身上带有研究型,艺术型等这类特质,不愿意做安稳的事情,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喜欢跳出原有的规则和框架看待问题。对待“懒蚂蚁”员工,需要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包容,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鼓励培养这样的员工,为团队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帮助。对于不能成为“懒蚂蚁”的勤劳蚂蚁,要尊重他们的工作价值,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分配工作,使他们正确定位,不断认识和提高自我,注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能力.在人才的运用和配置中,更需要分清人才的类型和特点,加以合理运用,把各类人才放置在恰当的位置,盘活和优化人力资源。
3、岗位匹配,知人善用
一个组织中分工要合理,人适其事,事得其人,择优用人。 因此,招聘要坚持最佳匹配原则,实现企业的“人岗匹配”,以充分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和作用。 “人岗匹配”三步曲 真正有效的“人岗匹配”至少需要经历:知岗、知人、匹配,知岗最基础也是最重要工具就是工作分析;在企业管理和咨询的实践中,通过前面提到的“胜任素质”来知人,帮助企业实现最佳“人岗匹配”的有效工具;最后是知人善用,把人才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为了避免成为勤劳的蚂蚁,在当下,工作所需要的人不仅仅是踏实努力,更需要我们在忙碌之中应该不时驻足思考,学会每天留下一些时间给自己思考,而不是整日陷入忙碌中不能自拔。不要让自己废在没时间思考上,沉浸于终日的忙碌中。这样才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因此我们既要做一只勤快的蚂蚁,也要做一只“懒蚂蚁”。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