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这种像虾一样偏小的生物,别看它小,其实它的种类也是繁多的。身披坚执锐在江河湖海中横行霸道。我们都知道,蟹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还有不同的名字。比如在海里的就叫海蟹,在河里的叫河蟹。
古人对于不同水域的蟹分辨其实很早就有了,《山海经》中有大蟹在海中,说明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了海蟹。海蟹中除了蝤蛑类的大蟹之外,还有其他小蟹,根据三国时期《临海异物志》、唐代《北户录》、宋代《容斋四笔》等等古籍记载,海蟹还包括竭朴,沙狗,倚望,石蛔,蜂江,芦虎,拥剑等等各类品种。
而除了这些海蟹品种,江河湖泊,溪流地沼中的河蟹更是比比皆是。晋代《搜神记》里有种鸟会化作人的样子在山涧中捕捉石蟹。宋人发现溪中鱼蟹亦易寻觅。傅肱所撰写的《蟹谱》中介绍蟛蜞是多生于陂塘沟港秽杂之地,指出了蟛蜞这种小螃蟹一般都被发现在泥沟泥塘这种肮脏的地方。
大诗人陆游吃久了荤腥觉得腻味了,就会去湖上得双螯;明代《闽部疏》里有独兴化数里河中有蟹。张纲孙的诗文中也有八月黄河紫蟹肥对于河蟹的描写。
而蟹因为不同的水体被赋予了蟹不同的性质。宋代林洪撰写的《山家清供》里就区分了江,河,溪中所产蟹的色味差异:蟹生于江者,黄而腥;生于河者,绀而馨;生于汗者,苍而青。元代贾铭的观点跟林洪相比观点就稍有差异,他认为在流水中的蟹应该是色黄而腥,在止水里的蟹应该是色绀而馨;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区分了咸淡水蟹:水淡则蟹多肉,水咸则蟹多膏。
在民国时代,及其嗜蟹的老饕施今墨在尝遍各个产地、各个品种的蟹,还把蟹分为六等十二级。不禁感叹吃货到达了一定的境界就成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