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发酵床也叫舍外发酵床、离舍发酵床、场外发酵床等,首先在2012年由广西助农公司在南宁市的三塘基地推广开始,因为发现不少问题与一些顾忌一直没有大力去推广。但目前此项技术已经在全国不少地区使用,确实为一些养殖场解决了环保问题。
下面两张图片是全国最原始的异位发酵床,2012年拍摄于广西助农公司三塘农场。
由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一种畜禽场高效微生物粪便处理系统》专利号:zl201220286119.68。
随着今年环保对养殖业的监管严厉,一些地方对解决当地的养殖业带来的环保问题以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除了拆除禁养区和限养区的养殖场外,对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就唯一强制推广异位发酵床技术模式——虽然农业农村部推荐此项技术适合年出栏一千头以下的猪场使用。
确实,表面看,异位发酵床确实解决了养殖场的环保和粪污资源化两大问题。但其实并不那么简单,特别是通过在广西部分区域等大面积推广后,存在诸多的问题。小编作为本技术的最早发明和实施者,下面就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进行介绍。
一、异位发酵床的工作原理一般人理解为:将养殖场的所有粪污、粪水全部浇灌到垫料床上后,在微生物发酵产生高温的情况下水分被蒸发、剩下的就是有机肥。原理很简单,通过垫料的吸附、菌种和翻耙机的作用在合适的含水量产热,从而使水份蒸发,剩下的就是有机肥。从而达到了解决环保与实现了粪污资源化。
其实,情况并不是如此,异位发酵床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一般的粪污的含水量超过80%以上,通过集污池中搅拌后抽送到异位发酵床的高纤维垫料上,翻耙机将垫料混合让垫料吸附粪污中的水分使整体的含水量在50%-60%,在专业高温复合微生物菌种的作用下,进行发酵产热,翻耙机工作与透明大棚的热能够将垫料中的水分减少;而粪污中的有机质大部分被微生物分解,最后剩下极少的渣也成为了垫料。
视频加载中...<script src=l
2.将养殖场的粪污全部转化为固态有机肥技术:在一个基本封闭式的透明大棚内建两条“三面光”的发酵槽(按照每头猪配0.2平方米即可),深度1.5、宽度1.5米左右。先在底部铺50厘米左右的干草等,撒上粪便专业发酵菌种(推荐使用“高热腐熟菌”这个产品),将新动物粪便倒上去并喷一次菌液在上面。堆不起来不理会,第2-3天发现表面水分下降后继续往上堆,错开均匀堆放不要集中堆在一个地方。菌种发酵温度会在60℃以上,结合封闭大棚蒸发的水分,自动发酵不需要翻堆,养殖场的尿水(冲水和喝水漏水的问题要解决,不能太多废水)可以直接倒在较干的粪堆上即可。两条槽交替使用;发酵完成后成为含水量40%以下的有机肥,大部分铲出农用,留50厘米的发酵完成的粪便作为母粪(母粪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有菌种能够加速发酵,如老面馒头原理,另一个作用是吸附新粪中的水分),新粪倒入后只需要在粪堆表面喷一点菌种即可。重复循环操作即可将养殖场的粪污全部转化成固态有机肥,也同时解决了环保问题。(此项技术也可以作为养殖场成为固态有机肥的初级加工场,再可以收取到专业有机肥厂进行加工,变得容易和简单)
此项技术的详细介绍请点击这里了解l
3.液态有机肥与固态有机肥同时进行技术:如果养殖场的废水较多(传统冲水模式等),通过干清粪或者固液分离将养殖的废水采用上述第1条进行处理,粪便采用上述第2条进行处理。
上述技术目前已经在广西较多养殖场实施,比较异位发酵床,不仅设施投入低、适合各种规模养殖场采用,且处理成本低。最关键是形成了全场完全不浪费的符合有机肥标准的养殖粪污资源化,不用当心重金属、垫料难找、不需要三相电、省人工等特点,还同时解决了环保问题。
了解更多请点击左下角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