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人说,餐饮行业入行门槛较低,生意好做,但是在今天,餐饮业也没有大众想的那么简单的,普通的、散漫的餐饮店很难有好的市场,一个餐饮要想发展壮大,那么就要做好餐饮精细化管理。入好做好餐饮精细化管理呢?对于...
有人说,餐饮行业入行门槛较低,生意好做,但是在今天,餐饮业也没有大众想的那么简单的,普通的、散漫的餐饮店很难有好的市场,一个餐饮要想发展壮大,那么就要做好餐饮精细化管理。入好做好餐饮精细化管理呢?对于众人而言,这是一个大问题,一定要做好以下这几方面。
想要做好餐饮精细化管理,一定要做好这几方面:
1、盈亏平衡点
计算盈亏平衡点,贯穿餐饮从选址到经营的始终。
在选址阶段,有个掐人流的过程,怎么看一个铺位能不能开,可以用预估盈亏平衡点作为基数来计算客流是否满足。
具体公式是:盈亏平衡点/人均消费/自然客流捕获率(自然捕获率是指进店客流量与店面门口人流量的比值,一般情况下在3-10%之间,可以通过营造门头氛围、迎宾等手段提高比值)。选址阶段,尽量低估店面的捕获率,是有好处的。
经营中,营销盈亏平衡点的是人工和能源,假定不理想的情况下,店面需要调整人力配置或者节能降耗。
这里插个小技巧,一般情况下,人员编制不会满编,而是拿出缺编人员薪资的50%做团队奖金,让团队积极性和高效率得到保持。
2、费率or毛利率
餐饮经营中最常见的数据之一,大陆的管理团队比较喜欢看毛利率而台湾的管理团队,比较喜欢看费率,其实二者之间的区别只是费率=1-毛利率。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研发部门,厨房的厨师长在研发出菜品的时候,都需要制定出产品的sop和单品毛利率,但这只是理论毛利率。店面需要关注的是综合毛利率,一般情况下,特色小吃类在65%-70%以内,中餐在60%-65%,这个数据就是店面店长和厨师长的基本考核目标。
影响毛利的行为有:1、厨房浪费;2、预估营业额与实际营业额差距过大;3、产品客诉;4、前厅折扣控制;5、采购漏洞或采购产品净菜率低(例如:莴笋,粗/细的净菜率不同、冻品的包冰率不同);6、自然耗损率高、7、错误的点餐引导习惯(餐饮定价策略上,不可能全部产品都达到理论毛利率)。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如果做外卖的店面,需要从新计算外卖的毛利,一般情况下,外卖的到手毛利仅有35%。混到一起,店面毛利会被严重拉低,如果因此影响店面人员考核绩效是不公平的。
店面毛利是基本固定的,高于或者低于毛利都是需要深入追究。高于毛利的现象可能是:
(1)厨房私自更改产品sop标准,会降低顾客对菜品的印象;
(2)菜品采购降价而公司不知情,以上两种现象都是管理者需要警惕的。
低于毛利,意味着店面需要做更多的营业额方能实现盈利,产生原因的具体诊断方法可参考前面说的影响毛利的行为,进行逐项排除。
3、人效or翻台率
人均效率,是店面的员工日平均产生的绩效营业额。具体算法是:月度营业额/30/人员数量。人均效率是衡量一家店员工工作效率的基本方式。每个企业和店面都应该有个人均效率值。
经营者根据每月的财务数据,计算人均效率,来衡量企业或店面是人多还是人少,是需要加人还是需要裁员。在餐厅人均消费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提高人效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简化流程:服务流程、出餐流程等;(2)培训熟练度;(3)增加客流。
提高人效需要增加客流,店面的位置是一定的,因此会有个翻台率的说法。翻台率不考虑客流的情况下的影响因素是:(1)服务技能、出品技能熟练度;(2)产品特性;(3)备餐餐具量。其他都能理解,这里简单说下产品特性,产品种类不同,顾客就餐的时间长短不同,翻台率会影响店面对面积的需求。
例如中式快餐从出品到就餐完成的时间是30分钟,意味着达成固定营业额的座位数不需要太高,基本上100个餐饮就能轮转使用。但火锅店的用餐时间是2个小时,要做到一定的客数,就得有一定的面积。因此,店面面积最好不要主观认定,最好有个营业情景预算。同样的人效和翻台率,也可以是考核店面管理人员的数据之一。
4、顾客满意度
餐饮经营者需要时刻关注店面在顾客眼中的形象,嗯可以叫做店设。而关注顾客满意度,是创业者需要时刻长期去做的。
途径一:开展以月度为周期的顾客满意度调查;途径二:借助第三方平台统计顾客满意度。
建议创业者利用第二途径,因为更加公平,透明,无猫腻。同时养成时时关注大众第三方评价系统的习惯,以便于出现问题的及时解决和自查。
现阶段,大部分餐厅仍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餐厅原材料浪费、监控问题十分严重,这也是大部分餐厅很难盈利的原因所在。对于餐饮业而言,现在做好餐饮精细化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希望以上的数据可以帮助到大家,对此,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