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面料,大多数人只能想到棉麻丝绢,甚至国内面料专业的同学也常常局限在图案设计、平面纹样、肌理制造或者高定的刺绣钉珠等工艺。
但国外面料设计的范围其实已经非常广阔:它是surface disign,是对一切物品表面的设计,既可以是平面纹样,也可以是立体装置;可以是高级定制的精细工艺,也可以是表面肌理的纯艺创作。
面料设计作为一个融合了设计美感和材料多重发展方向探索的学科,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入各种科技元素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因此国外面料设计专业的也在主动或被动地向着以科技创新拓展面料设计边界的方向发展。
今天将介绍激光镭射切割、3d打印、生物种植等5种最新科技在面料设计中的使用方法
1. 激光镭射切割
激光镭射切割技术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中已被广泛运用,在近年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的纺织品设计工艺。
镭射切割是将布料平整铺放在镭射台上,激光束照射在布料表面,当激光温度足够高时,光束可以刻蚀织物纤维将纱线烧断,从而实现切割、镂空雕花等效果。镭射切割能够轻松实现相对复杂的结构和图形,且切割出来的形状圆滑平整,告别了手工切割的粗糙感。
同学们在作品集创作中也可以尝试激光镭射切割技术,让面料纹样更有设计新意,并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向考官展示自己对面料前沿发展方向的关注。
2. 3d打印
3d打印可以说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从饰品、武器、服饰到建筑等几乎无所不能,与传统纺织工艺相比,3d打印有着显著的优势:
能够按照设计随心所欲地生产,真正实现了个性化
一次成型、制造快速、省去了传统工艺的多道工序
采用量增法而非传统的量减法,节省原料,基本上没有废弃物产生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纺织新材料的不断研发,配合3d人体测量、cad等技术,未来将实现自动化的“单量单裁”。未来客户可以在家或在任何地方打印自己所需的纺织产品。
通过3d打印,同学们可以任意提取需要的设计元素,将这些元素几何形象化,并将这些形象打散重组,创造出无限可能。你甚至可以将美妙的音乐转化为服装,或者将看不见的微生物结构转变为服装面料……
在作品集创作过程中,同学们也可以在项目创作过程中运用3d打印,向考官展示自己对服装面料边界的探索,更直观地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
3. 生物种植
生物种植也是现在纺织品设计师们在研究的热门课题。
生物种植基本上分为三大研究方向:对生物废料进行可持续种植再生;针对动物保护等伦理问题进行替代品的种植研究;将种植材料发展为可重复利用、可再生、可降解的新型纺织品。
从2015年开始,hm集团开设全球变革大奖,奖金包括100万欧元和长达一年的系统性指导,旨在推动时尚行业向循环可持续方向转型。2018年获胜的五组选手正在进行为期一年的创新项目孵化,同学们可以从这些研究方向中找到自己的面料设计灵感。
农作物成衣——用粮食作物收割后的剩余物制作可持续生物纺织面料;
再生服装——通过分离棉花和聚酯纤维混纺并将其转化为新的纺织纤维,以实现时装的循环;
藻类服装——将藻类转化成有益皮肤的生物纤维和环保染料;
智能缝纫——可分解的缝线让修补和回收轻而易举;
菌类时尚——使用可分解的菌菇根制作定制服装。
4. 废物再利用
对废弃材料进行二次处理,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加工再造得到新型纺织品也是在面料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手段。
据估计,英国每年废弃的纺织品达到100万吨,其中50%原本可以回收处理。纤维的回收和再利用能够带来空前的环境利益,可以帮助减少垃圾、原始资源浪费和过度污染,也符合国外设计圈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对于追求低碳和社会责任的时尚品牌而言,再生纤维的使用更是家常便饭。譬如现在纺织技术已经很成熟的竹纤维和粘胶纤维通常是以废弃的木材、棉短绒、竹材、甘蔗渣、芦苇等为原料。现代纺织品设计同样也在积极研发各种新型纺织面料,去解决塑料污染、纺织资源浪费等社会问题。
5. 现实科技互动
现实科技互动设计探讨的是纺织品材质和工艺之外的元素,通过高科技给服装面料增添新的设计和功能。
荷兰艺术家pinar&viola在阿姆斯特丹时装周中通过vr技术打造了一场全息影像时装秀,由一名真人模特展示了他们设计出的虚拟服饰。
用这些新兴的科学技术进行跨界设计,有助于我们看清设计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空间。从互动性的装置到智能的功能性需求,这些设计的表达方向不仅仅只针对于纺织品设计,同样是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上,是面料设计未来发展趋势中最新的几种材料和技术,可以灵活运用于服装设计以及一切需要表面设计的作品集创作中,让自己的作品更多地体现对面料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探索,以及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深切的关怀。
当然,所有的技术都是依附于设计理念而存在的,没有思想的炫技最多算一名成功手工匠人。
想了解更多苎麻资讯,请登录苎麻产业网:zhu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