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棚泥鳅苗成本在线咨询
2023-9-4 11:02:42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湖北大棚泥鳅苗成本在线咨询
培育池此种模式的淡水小龙虾幼虾培育池一般面积在20~100立方米,面积较好。培育池要求内壁光滑,进排水留、施完备,池底有一定的倾斜度,并在出水口有集虾槽和水位保持装置。水位保持装置可自行设计和安装,一般有内、外两种模式。设计在池内的可用内外两层套管,内套管的高度与所希望保持的水位高度一致,起保持水位的作用。外套管高于内套管,底部有缺刻,加水时让水质较差的底部水排出去,加进来的新鲜水不会被排走。设计在池外的,可将排水管竖起一定高度即可。水深保持在0.6~0.8米,上部进水,底部排水。放幼虾前水泥池要用漂消毒,新建水泥池要先去碱再消毒。淡水小龙虾幼虾在高密度饲养的情况下,易受到敌害生物及同类的攻击。因此,培育池中要移植和投放一定数量的沉水性及漂浮性水生植物,沉水性植物可用菹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将这些沉水性植物成堆用重物沉于水底,每堆1~2千克,每2~5立方米放一堆。漂浮性植物可用水葫芦、水浮莲等。这些水生植物供幼虾攀爬、栖息和蜕壳时的隐蔽场所,还可作为幼虾的饲料,幼虾培育有较高的成活率水泥池培育幼虾培育
湖北大棚泥鳅苗成本在线咨询
草鱼是我国主要淡水鱼养殖之一,被誉为四大家鱼之一,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在每年7-9月是它的生长旺季,但它是也是温度高的几个季节,这时如果管理不但,很容易出现草鱼大批死亡的现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在夏季高温期该怎么养殖草鱼?一起来业美看看吧。高温时期草鱼的养殖技术
要养殖好泥鳅,池塘也很重要,,我司泥鳅产业基地小编介绍我们关于池塘方面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池塘的规格: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到100平方米,池塘四周距水面高出40厘米,池埂坡度60℃到70℃,池深80厘米到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就应把池壁夯实,并用50厘米乘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到50厘米。池塘的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应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围好,防止蛇、鼠等敌害闯进养殖区。进排水口应用120目网布包裹,既可以防止泥鳅逃跑,又可以防止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池塘的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应对角线设置,进水口比出水面高20厘米,排水口应设置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以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以达到任意调节水位。池塘的鱼溜(集泥坑):为日后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厘米到50厘米,鱼溜四壁可用木板围住或者用水泥砖石彻成。以上这些就是我们泥鳅产业基地多年从事泥鳅养殖的经验,如若看文字过于生硬,细节问题难于把握,我们也可以派遣我们的工程师指导池塘建造的具体事务。泥鳅养殖池塘怎样建造
湖北大棚泥鳅苗成本在线咨询,北方冷空气已经气势汹汹地来了,水产养殖户的养殖池应该做好那些措施呢?这里,永诚养殖的给您列出一些防范的措施,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保持稳定高水位:在寒冬季节要加高池塘水位,增加池水容量,既可保持水层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维持池塘水质条件,确是降低越冬死亡率的有效措施。通常越冬防寒期间,池塘水位应保持在1.8—2.0米。当发现水位10—15厘米时,就必须加注新水,以达到要求水位高度。调节好水质条件:提高鱼类生活栖息的水环境,增强鱼类抗寒能力。一般方法可采取,每隔半个月左右泼洒一次水产专用消毒剂或水质改良剂,瘦水池可作施肥处理。适当降低鱼类养殖密度:以防在鱼种越冬池和成鱼暂养池中,因鱼群密度较大容易发生缺氧损失鱼量现象。调节投饲量,增强鱼类的体质:根据生产经验,一般成鱼越冬期间体重不增或体重微减,成鱼死亡率为3%左右,鱼种因个体小而忍受环境的能力较差,减轻体重与死亡率较多可能,体质瘦弱的鱼类,越冬期间成活率更低。因此,在越冬期间适宜补充投喂精饲料,不仅促进鱼体丰满度与强化体质,而且越冬的成活率也能提高。一般以投喂优质粉状或颗粒合成饵料。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情况而定,连续日照与晴天,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鱼类活动增强,应适当投饲,日投饵量为鱼体重0.5—1%前后。各位养殖伙伴同胞请注意了:泥鳅养殖入冬前注意事项
每年5到7月是捕捞野生泥鳅苗种的期,也是泥鳅苗种投放的期。野生泥鳅苗种的成活率是决定泥鳅养殖成败的枢纽,如何进步野生泥鳅苗种的成活率是养殖户关心的题目。如何才能进步野生泥鳅苗种投放的成活率,枢纽就在于苗种质量、水质、病害防治。苗种质量主要要从以下几点掌握:野生苗种的捕捞方法、收购中间环节、运输环节。野生泥鳅捕捞有以下几种方法:地龙、药捕、电捕。只有地龙捕捞的泥鳅能作为苗种进行放养,其它方法捕捞的泥鳅放养成活率极低。所以在选择泥鳅苗种时,尽量选择活力好的地龙捕捞的泥鳅。泥鳅捕捉后,一般都经由长时间的高密度暂养,并筛选和运输,有的仍是多次筛选和运输,易使泥鳅受伤,长时间处于不安状态,体表黏液大量外泄,体质十分虚弱,这样的泥鳅苗种放养成活率很低。我们应该选择收购环节少,体质强的泥鳅作为苗种。另外在筛选过程中应选择筛孔相宜的筛子进行筛选,以避免泥鳅过度受伤。我们在挑选泥鳅苗种时也应把受伤的泥鳅给剔除,这样也能进步泥鳅苗种的成活率。运输环节也至关重要。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泥鳅苗有良好的水环境,水温要不乱,不能发生“感冒”和“发热”。水质:应留意以下几点:水温、ph、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泥鳅苗种放养前后的水温不应超过±2℃。ph、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常规指标应在正常范围内,不能过高,否则会造成鳅苗死亡。病害防治:主要是增强泥鳅苗种的抗应激能力和减少泥鳅病害的发生,就是在放苗的前一天和当天全池泼洒vc类产品,以进步泥鳅的抗应激能力。另外要及时泼洒消毒剂,好比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以减少受伤泥鳅的死亡。投喂一周含多维类和进步免疫力的饲料后,全池泼洒中草药的杀虫剂,既可以预防寄生虫性疾病,还对泥鳅体表的溃烂有很好的修复作用,以减少泥鳅的死亡。泥鳅养殖成活率是关键
我们在使用漂消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用量,过低的话其效果不明显,但是过高的对鱼的生长又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在使用漂消毒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算好鱼塘的水质、体积及鱼的生长情况。然后根据天气变化等因素合理控制时间,将药效发挥到大。通常佳撒药时间一般在晴天中午,阴雨天等温度较低时不宜撒药。注意事项
泥鳅养殖提供专业的泥鳅养殖,同时分析了泥鳅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提供有效果的防病害飞方法。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自然资源减少,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遍及养殖户并为之所看好。因为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水质轻易被恶化。因此,在病害预防方面,应留意科学公道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常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以下泥鳅养殖为你们分析到几个因素:饲养环境。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旭日,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浓渡过高的水域不能养殖。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恬静、安静的糊口环境,同时,水生作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自然饵料。苗种质量。要选择体质健壮、流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苗种消毒。苗种放养前,要用20~30克/升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原体。放养密度。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铺张;放养密渡过高,又轻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前提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饲料治理。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轻易造成泥鳅贪食,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水质治理。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养是降低养殖本钱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平均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进步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泥鳅素有“水中之参”的美誉,其营养价值高,抗病能力强,易饲养,价格高,是农夫朋友发展水产养殖的好阶梯。但在养殖过程中也应加强病害防治,力求高产。正因有以上几个原因导致了泥鳅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缓慢甚至多数死亡,因此近期泥鳅养殖针对这些原因进一步地分析并提供泥鳅养殖如何更好防病害的方法。清除敌害。泥鳅的主要敌害有蛙类、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防治方法: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谨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获,蛙卵要及时打捞干净。进水口要用铁筛网围拦好,防止野杂鱼随流水进入池中。不让鸟类接近鳅池,发现鸟类接近鳅池及时驱赶。水霉病。水温较低或冬季鳅体受伤,开春时节轻易感染水霉病。水霉病的症状为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防治方法:发现此病,用2%~3%食盐水浸洗病鳅5~10分钟,即可治愈。寄生虫病。泥鳅种苗阶段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被寄生虫侵袭的鳅苗,经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防治方法:发现病鳅时,可按1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制成的合剂进行全池泼洒;或用0.5%的晶体(1立方米水中放0.5克)全池泼洒。气泡病。鲜苗阶段,因为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轻易导致气泡病。症状为病鳅肠内充气腹部鼓起,浮于水面。防治方法:发病鱼池可用浓度为1克/升食盐水全池泼洒,或加入新鲜水体。平时投饵留意适量和多样化,并加强水质治理,预防此病的发生。人们是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泥鳅也为之所用。泥鳅养殖不利因素及防害方法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