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农合,相信农民朋友并不会陌生,从03年的时候开始试点,到2010年的时候普及全国,在这些年里,无数人从其中收益。在新农合没有推出之前,很多人都不敢看病,有了小病不愿意治疗,有了大病不敢去治疗,这样就会导致农民的健康得不到太多的保障,很多人小病拖着拖着就变成了大病,只能受病痛的折磨。而新农合的到来让大家的“看病难”得到了解决,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看病贵”再成为很多人的痛点。
从08年之前的缴费10元到如今的缴费220元,其中的涨幅达到了22倍,很多人都在喊着新农合的参保费用太高,一家5口人需要1000多元,也有部分人不愿意缴纳,但又怕真的有疾病在身,这样就没有医疗保障了。不过有人问笔者,为什么有了新农合,却感觉钱反而花的更多了呢?
一、物价水平上涨从新农合的缴费就可以看出,在10年的时间里上涨了22倍,而其他的生活物品价格也在不断的上涨。药品的制作原料价格也在不断的提升,这样就意味着药品的生产成本也会跟着上涨。农民在看病的时候,虽说可以享受着新农合的报销,但药品的价格提升,这就意味着报销后的费用和过去的医药价格差别并不是很大。
二、报销类目有限制新农合的报销受到很多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可以进行报销。首先就是身体的检查性费用,比如说x光、孕检、ct等,这些用于身体检查的费用是不能享受报销的。但每次看病的时候,医生都会安排做这些检查项目。而在其他方面,很多的药物并不能享受报销,特别是价格高、进口类的药物。此外,医院还要收取很多其他的费用,比如说床位费、护理费等。
三、门诊报销限制多新农合分为门诊和住院两种账户,在看病的时候,住院的报销比例通常要高出一些,而门诊的报销比例相比要低上很多。而门诊看病的限制也比较多,需要达到起付线才行,报销的比例最高在50%,而大多数人都是看小病,这样花费自然会增加。
四、老龄化严重新农合是一种以大病为主、小病协助的互助性保险,只要是参保的人,都可以用大家的钱看病。不过如今的老龄化比较严重,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而新农合的资金池资金耗损费用也在增加。如果里面的钱开支过度,那大家的报销比例也会有所下降,因此花费也就多了起来。
如今国家已经统一了城乡医保,并推出了大病报销、异地结算等福利制度,相信今后的看病花费还会继续减少,让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