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淡水小龙虾繁殖场
2023-9-2 16:05:38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产品品牌:
龙虾种
产品单价:
电议
最小起订:
500斤
供货总量:
10000
发货期限:
电议
发货城市:
江苏
旌德淡水小龙虾繁殖场
研究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条件是影响小龙虾性成熟主要因子,同时,水环境中的ph、溶氧、水温、氨氮、重金属等的异常也可对小龙虾造成胁迫。在适宜水温(22~30℃)内,水温的升高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发育,但水温超过30℃时,其生长反而受阻,同时会诱导其性腺提前启动成熟发育,这和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积温”效应、物种的繁殖延续规律有关。如果再加上营养缺乏、养殖密度过高,在这些不良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就容易导致小红虾、铁钉虾的出现,这类异常小龙虾不仅生长停滞,还会浪费大量的饵料。
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发现小龙虾有异常应时,则要立即注水。小龙虾对许多农药都很敏感,稻田养虾的原则是能不用药时坚决不用,需要用药时则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及生物制剂。施农药时要注意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确保虾的安全,应并要求喷药于水稻叶面,尽量不喷入水中,而且分区用药。
小龙虾常年均可繁殖,其中以5-9月为高峰期。小龙虾雌雄异体,并且具有较显著的第二性征。可从腹部游泳肢形状加以区分,雄虾腹部游泳肢特化为交合刺,而雌虾游泳肢特化为纳精孔;其次,二者螯足具明显差别,雄性螯足粗大,螯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疣状突起,而雌虾螯足比较小,疣状突起不明显;第三,雄虾螯足较雌虾粗大,个体也大于雌虾。小龙虾的卵巢发育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交配以后,视水温不同,卵巢需再发育2-5个月方可成熟。在生产上,可从头胸甲与腹部的连接处进行观察,根据卵巢的颜色判断性腺成熟程度,把卵巢发育分为苍白、黄色、橙色、棕色(茶色)和深棕色(豆沙色)等阶段。
其中苍白色是未成熟幼虾的性腺,细小,需数月方可达到成熟;橙色是基本成熟的卵巢,交配后需3个月左右可以排卵;茶色和棕黑色是成熟的卵巢,是选育亲虾的理想类型。精巢较小,在养殖池塘中,一般同卵巢同步成熟。在美国各主要的螯虾生产区域,一般采用逐步排干池水的方法,来螯虾的性腺成熟,促进亲虾交配产卵。要想提高小龙虾养殖的产量,壮产先壮苗,壮苗先壮水,壮水先壮底。要达到养出的小龙虾个头大、肉质饱满、颜色光亮、无钉壳,需注意一下几个技术要点。
首先抓好一个早字。早壮种虾早育苗,早备生物有机肥培育水体丰富的浮游生物,早养好沉水性水草提供生长场所,早投喂适口性饵料早开食,早改底、早调节水体菌藻平衡,早补钙,早防病,才能早生长、早上市。合理运用水位调节水温。早春温度低,水位宜浅,夏季温度高,水位宜深。初秋水位稍浅,深秋至冬季保持深水位,且水位稳定。
在夏季高温时,养殖塘可适当添加一些浮水性植物借以遮荫降温,也可每天进排水30%左右,排出表层水,引进外水源的中下层水,水体的热量来自于水体的表面,太阳光的辐射只有1%~30%可透射到水体的1米左右,利用水的对流,控制水温过高,水温不得高于32℃左右,进排水时要注意水温差,尽量做到进排水量一致。水位和水温要控制好,水质也要控制好,小龙虾经常生活在臭水沟里,不少养殖户错误地认为小龙虾具有较强的耐污能力,可以在较差的水质环境条件下生存。事实上,水质条件过差会降低小龙虾的体质和活力。
旌德淡水小龙虾繁殖场
至于光照条件,由于小龙虾有昼伏夜出、生性胆小喜阴暗的习性,所以该虾不适宜在光线强的、敞亮的环境下生长,创造安静、多隐蔽物以及食物营养充分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其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选择品质优良的苗种和亲本,同时苗种投放前后可使用外泼vc类产品改善虾苗体质;
促使其生长快,个体大,体质好,缩短了养殖周期,占据了较好的上市时间,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饲料的浪费,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养殖效益;做好小龙虾的常规疾病预防工作,在改良水体环境和科学投喂的同时,可适当定期开展一些内服保健工作,如vc和肉碱一类的功能保健产品。有些体色变化是疾病引起的,若小龙虾身体明显偏瘦,体色发黑,活动缓慢,有时烦躁跳动,可能是感染了寄生虫或水体内含有有害物质;若虾体发黑,红肿突出,可能是患有肠炎;若腹部附肢腐烂,则可能为烂肢病;若体色发黑,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则为蜕皮不遂的原因。
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池水透明度为30~40厘米,ph值为7.5~8.5,溶解氧3毫克/升以上。为此要加强水质管理,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每15~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浆,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3~5克,以调节水质,增加水中离子钙的含量,提供虾蜕壳生长时所需的钙质。一旦池水老化应及时更换,保持池水“肥、活、嫩、爽”,促进小龙虾及时蜕壳生长。在水温适宜、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60~90天幼虾即可达到每尾2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
小龙虾养殖塘选肥,可以用生物有机肥配合氨基酸润藻素或早春低温时用“黑元素配合“高能钙””等调水培肥,切记不可用腐熟不完全的有机肥,防止水质恶化、、虫害的传播。养殖塘的环境管理。开年后,浅水塘在上水前尽量把池塘底质改善一下,消毒杀菌、肥水、补钙后再上水淹洞,这是为迎接小龙虾出洞创造一个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既是壮环境之本也是壮苗之本。
另外也要注意小龙虾养殖的密度,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力,又能提高虾的产量、规格和经济效益。如果片面追求产量而提高养殖密度,则会增加养殖管理方面的难度,小龙虾也会为争夺生存空间而自相残杀。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大量残饵和排泄物也会败坏水质,使小龙虾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池塘环境对小龙虾掘洞的影响较大,在水质较肥、底层淤泥较多、有机质丰富的条件下,洞穴减少,也会导致小龙虾自相残杀。增加隐蔽物。
小龙虾生性凶猛,有较强的占地习性,在没有足够的洞穴和水草供其隐蔽或隐藏时,现象极为严重。利用小龙虾喜欢穴居的习性,建立人工洞穴可有效防止小龙虾自相残杀。人工洞穴可以建在水位以下的坡地上,洞口直径6~10厘米,深15~30厘米。小龙虾还有攀附水草的习性,养殖池中种植或投花生、轮叶黑藻、凤眼莲、眼子菜及水浮莲等水草,既可为小龙虾提供隐蔽物,又可增加其生存空间,减少互相残杀。同时水草还可作为小龙虾的食物,降低人工饲料的消耗,节省养殖成本。
旌德淡水小龙虾繁殖场
研究也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等因素直接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发育,从而使其体色发生相应的变化,下面的内容中我们会进一步分析。论大、小规格的小龙虾,红壳虾的性腺发育程度总体于青壳虾,且红壳虾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青壳虾,说明小龙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体色变化与其机体成熟发育存在内在的关联性,体色变化是性腺成熟发育不同程度的外在表现,这可能与其分泌和甲壳色素沉着有关。
稻虾共作系统能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额外收获500斤小龙虾,在保证基本粮食供应的情况下额外提高农民收入,是一项受欢迎的模式。每天早、晚坚持巡田,观察沟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吃食、生长情况。田间管理主要集中在水稻晒田、用药和防逃防害方面。稻谷晒田宜轻烤,不能完全将田水排干。
小龙虾病害管理。有病去治不如无病早防,防病增产,治病减收,用增强体质的同时加以菌毒双杀,防治真菌、引起的各种病害,增产增收。用“草本金碘”配合“免疫促长片”每十天左右使用一次,尽量做到在小龙虾脱壳前两三天补钙一次,可以有效防止病害发生,还可以提高小龙虾的品质。为养出大红虾、青壳亮虾创造条件。
养殖朋友注意到没有,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虾浮头和偷死,这情况很可能跟硫化氢这种气体有关。 硫化氢是一种带有臭鸡蛋气味毒胜很强的气体,硫化氢可通过渗透与吸收进入水生动物的 组织与血液、与血液中的携氧蛋白相结合、破坏其结构使其失去携带氧气的功能也表现为缺氧症状。硫化氢对小龙虾的危害,首先反应为消化能力降低、摄食减少(因早晨水体溶氧低、ph低更易受到影响)进而体质减弱、 免疫力下降、感染疾病,后发生缺氧浮头及偷死的现象。
青苔终有一死,无论是用药杀还是自然死亡 其死亡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等。死亡水草将会大量消耗水体溶解氧,并提供充足的有机物,促进池塘硫化氢的产生。青苔、水草死亡分解后产生硫化氢和羟胺等有毒物质,引发水质发黑、发臭,氨态氮含量超标,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偏低。青苔腐烂后,不仅会影响小龙虾的色泽,而且会诱发小龙虾的黑鳃病。
虽然小龙虾适应能力强,但硫化氢一般是在缺氧条件下,含硫的有机物经厌氧分解而产生的,因为水体中的硫化氢通过呼吸系统表面和粘膜可很快被吸收,与组织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具有强烈作用的硫化氢,并还可与氧化酶中的铁相结合,使血红素量减少,因而影响呼吸,为此h2s对小龙虾具有较强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含量达0.1mg/l就可影响幼小龙虾的生存和生长。检测硫化氢可以用传统的试剂盒,更专业更准确其实可以选择是用仪器检测,价格也不贵。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