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依成为现实
2023-9-2 8:23:26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中国乡建院自2005年开始在乡村进行内置合作金融实验,至今已有14年内置合作金融实践经验,先后在山西、湖北、河南、内蒙古、河北等地指导当地村庄建立了100多个以内置金融为核心的综合服务社(合作社)。各地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功能、组织、设计都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但相同之处是都与村里的老年人密切相关——老年人构成了合作社贷款审批小组和担保人,同时合作社有收益,每年都给入社老人分红。即“资金互助促发展、利息收入敬老人”。在《大气候——李昌平直言“三农”》一书中,中国乡建院院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学者李昌平先生阐述了老龄人承办互助合作金融的优势:
第一,年轻人借款了,必须得还,因为欠村里老人的养老钱有道德压力。
第二,如果内置金融合作社运作起来,遇到政策风险,政府也不便强制关闭和解散“养老基金会(合作社)”——同样面临良心与道德压力。
第三,人人都会老,村里的中年人自然是“养老基金会(合作社)”的促进力量。
第四,老龄人虽然老了,手上都有三五千元的闲钱,何况存款又不方便,入股积极性会高,基金会(合作社)起步会顺利。
第五,老龄人都经历过人民公社,都有集体经营的记忆、经验和教训,很多老共产党员和老干部原则性强,参与性和斗争性强,也善于妥协,这是合作金融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第六,老龄人有失落和边缘感,承办内置金融合作社会激发他们的热情,也能使他们倍加珍惜荣誉和地位。
第七,内置金融合作社在年终分配几百元给年轻人是不会在乎的,但给老人了会很在乎和珍惜。
第八,年轻人外出多,老人却都在村庄,是村庄的主体人群等等。
在我看来,做农村内置合作金融试验,以老龄人协会承办“养老基金会(合作社)”是最佳的选择。
这种注重养老功能的内置合作金融的方式,从长远来说修复了村庄的尊老孝道,能够潜移默化地增强一个村庄的凝聚力。村庄的自组织能力增强,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能吸引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多的扶持资金和资源的投入。
郝堂村在启动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之前,村里的一些老人因为老无所依,子女无钱给治病,甚至出现自杀的情况。如今,在“资金互助促发展、利息收入敬老人”为宗旨下的郝堂村,老人在村里获得了更高的尊重和幸福感,老年生活也很幸福。
79岁的袁祖传说:“以前不敢想象能过这样的好日子。”参加过朝鲜战争、又辛苦务农50年的他,如今能够在家乡安享晚年,每年在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还能领到比政府养老金多的分红。他的儿子也因为家乡有了更多发展机会,回村开了餐馆,能够在身边陪伴照顾父亲和妻儿。这不可不说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传承与发扬。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