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水又悲风:重温彭以达先生《澄潭悲风》开篇词
——“平江通”彭以达先生“仙逝”持续发酵之三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今天(2017年2月25日,丁酉年正月廿九),是“平江通”彭以达先生出殡的日子。
【转平江县一位有良知的县官谈凭悼“平江之魂”彭以达老先生的内心独白】:——从彭以达老先生的灵堂出来,尽管是初春时节,仍是雨雪霏霏,寒意袭人。天地,似乎是以倒春寒的形式,来悲悼一位文化老人的离去。
见过许多对家乡山水文化无比热爱的人,彭老,是爱得特别深沉,热烈,持恒的一位。他踏遍了平江的山山水水,翻遍了关于平江的几乎所有典籍,遍访民情民俗,是真正的平江通。几十年如一日,不计得失,整理,传承,宣扬平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山水风物,影响流布之广泛深远,无可估量。今日,斯人已逝,平江山水含悲,天地失色。该怎样纪念这样一位老人,仪式,或者并不重要,而对这一方山水心存敬畏,爱惜,对平江独特的文化发自内心的尊重,珍惜,也许是最好的纪念方式吧。
汨水又悲风:重温彭以达先生《澄潭悲风》开篇词,深切怀念彭以达先生!!!
《澄潭悲风》开篇词
——彭以达作于乙未中元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郭沫若
平江县城西门外汨罗江边的澄潭湾,不仅风景如画,而且过去还是平江人出入必经的水陆码头,历来十分著名。
澄潭自从公元前278年楚大夫屈原,在此抱石沉潭,便有了“澄潭”这个悲壮的名字。二千多年来,屈子的诗作和伟大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孕育了汨罗江两岸的平江人“重气节、讲忠义、顾大局、舍生死”的精神。在国家、民族危亡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舍身取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造就了许多杰出的才俊。
宋代的平江大儒李纲,就从澄潭起航,奔赴前线,成为抗金英雄。
明代著名刚正不阿朝廷重臣艾穆,死后一贫如洗,草草安葬,其墓至今仍黙守在澄潭江边;清代出征收澄潭新疆和增援甲午山海关战役的数千平江丁勇,都曾经过澄潭渡开赴保国前线。
1930年7月,彭德怀率领平江20万农军越过澄潭渡,经长沙金井,靠梭标鸟铳、血肉之躯与反动派的洋枪大炮奋战,终于夺取了省会长沙的胜利。
……
澄潭河畔,忠魂昭昭,悲风烈烈,摧人汨下,催人奋进。
如今,无数游客带着景仰,满怀虔诚,来到澄潭,辗转徘徊,不断寻觅……但始终找不到显示伟人风范的地理标识后,满怀惆怅,思考着左徒生前忧郁,竟然又遇死后寂寥的尴尬,伫立于澄潭江边,面对近处的青山碧水和远处的荒野残阳,风从原野吹过,悲从心中湧来……
有感于“澄潭悲风”, 期待着更多人有悲的情感付出,有悲的力量显现……共同来了却左徒屈子的生前心愿,完成中华文化宏篇巨幅的创作。
平江:山水含悲,天地失色!!!
汩渚神游留几部古罗杂俎细说其今生前世,
忠魂常住用一腔碧血丹心试评我绿水青山!
——平江县风景名胜协会拜挽
奇文共赏疑义相询最难知己忘年肝胆照人君意笃,
汨水无情楚天难问谁谙善交久敬云山遥首我心哀!
——后学奇驹敬挽
“有的人,虽然他还活着,但在民众心目中,他早已死了,如同行尸走肉,令人不屑……恰好相反,彭以达老先生虽已仙逝,但他的灵魂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撰写的党史文史专著、他培养的学生、他对平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兴县等所作的杰出贡献,必将与其铁骨铮铮,刚正不阿,实事求是为民请命的‘平江风骨’精神载入史册,激励后人,疑聚合力,奋力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绿富双蠃新平江!彭老永远活在平江人民心中!永垂不朽!!!”
——微友“网络穿越”泣泪感悟
向“平江通”彭以达先生致敬!!!
“驾鹤西去音容在,乘风此游德泽存。”彭老一路走好!!!
作者简介:
王琥。退役军人,天地人和福“福”字创作人,平江县天地人和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起人与法人,澄潭悲(骚)风发起人。
不错,文采很好
2017-02-26 16:5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