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 权力的游戏王者落幕,特效的巨制时代开启!
2023-8-30 17:12:51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史诗奇幻巨作《权力的游戏》在本周迎来8年剧终,我们在凛冬已至的恢弘场景里感动,hbo在特效经费的无情燃烧里心痛。从初期单集制作成本600万美元,到第八季单集1000万美元左右,《权力的游戏》从开拍就注定成为历史上最烧钱的剧集,黑水河战役、人鬼大战、火烧君临城……一流的影视特效奠定了这部神剧的历史地位。随着动作捕捉、3d、ai等新技术的运用,特效逐步开启了行业发展的新纪元,本文一起走进影视特效的魔法世界。
base fx网站
1
顶级特效公司,影视工业的绝对王者
龙是怎样诞生的?买一只鸡建模、研究空气动力学。
《权力的游戏》执行制片人jan fiedler表示:三条龙的原型,是只鸡。这只鸡被3d扫描,在翅膀等关键部位贴上控制器,追踪骨骼、肌肉的动态,在特效软件中摇身一变,成为一只威武的龙。随着龙的长大,皮肤纹理参考了蜥蜴、滑翔动作参照了蝙蝠、翱翔姿态参照了鹰,还需要配合空气动力学的模拟计算。第五季中为了呈现更加真实的巨龙,制作组在3d建模、运动捕捉、色彩渲染、运动计算方面投入大量精力,皮肤贴图也增加到700层。到了第六季,制作组需要单独制作巨龙的每个鳞片,随着动作、光影的变换,每一次移动都需要用无数丰富的细节来增加画面的逼真度。
真正的龙妈:特效公司pixomondo。参与巨龙特效制作的pxo目前在洛杉矶、多伦多、温哥华、法兰克福、斯图加特、北京、上海、蒙特利尔共有8家工作室,为全球电影、电视、广告、主题娱乐等领域提供创意设计及视觉特效服务。在电影《流浪地球》中,pxo制作了包括上海城市、冰封峡谷、长城、运输车等多达185个资产,其中“冰封上海”60%以上为a级镜头,每一个镜头都包括暴风雪的粒子模拟计算和冰封城市的崩塌破坏特效。
资料来源:腾讯视频pixomondo纪录片、网络资料,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绿巨人是怎样变身的?研究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
地球上顶尖特效技术的代表:工业光魔。代表作:《星球大战》《加勒比海盗》《变形金刚》《钢铁侠》和《哈利波特》等。“星战之父”乔治·卢卡斯在1975年成立了“工业光魔”工作室,并创建了电影史上第一个“数字绘景”部门,工业光魔开创了电影特效行业的新时代,时至今日,依然稳坐全球数字特效界的头把交椅。从《绿巨人浩克》到《无敌浩克》,再到《复仇者联盟》系列,工业光魔用伟大的数字技术赋予了绿巨人越来越鲜活的动作、表情和灵魂。
资料来源:影视工业网、newvfx影视,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阿丽塔的大眼睛有多费钱?电脑渲染影响了整个惠灵顿的气温。
创造影史上第一个“类人类”cg人物:维塔数码。神秘低调的维塔坐落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远离好莱坞的聚光灯,却创造了《指环王》《阿凡达》的视觉奇观。2019年体现当前影视特效最高水准的《阿丽塔》主要由维塔数码负责特效制作,全片制作成本1.8亿美元左右,其中特效费用占据了一半以上。电影渲染启用了3万台电脑,平均每一帧渲染需要100小时,总时长达到4.32亿小时,是《阿凡达》的三倍。维塔数码视觉效果总监eric表示:“我们所做的特效,目的就是让观众在看电影时忘掉技术。”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2
我国本土特效,从代工工厂到自主创新之路
我国第一代特效公司兴起于1990-2010年期间,凭借显著的成本优势,参与好莱坞影视制作的全球外包分工,为后续本土特效产业的成长奠定了基础。2010年后,国产影视大规模试水视效大片、动漫玄幻类题材崛起,为本土特效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独立制作的机遇,促使国内特效产业从低端代工走向高端研发,从跟随模仿走向领衔创新。
内容产业进入精品为王时代,特效制作市场前景广阔。从制作成本来看,影视“重工业”成为头部影片标配的趋势愈发明显,如电影《战狼》、《捉妖记》等系列。网络流媒体的崛起,让国产动漫、奇幻玄幻类剧集在近几年爆发式增长,如剧集《花千骨》、《鬼吹灯》都以超高收视率成为年度话题剧。
特效技术逐步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并在部分领域有所突破。例如聚光绘影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项目中针对海洋流体,开发了真实流体模拟系统;《狼图腾》、《战狼》项目中针对毛发类生物进行研发,建立了cgi动物毛发系统和生物资产库,为四足类动物开发了肌肉系统和骨骼系统,为鸟类生物开发了羽毛系统;在《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项目上研发了雪崩场景,解决了大量复杂的物理模拟解算。
总部位于北京的base fx在高端生物角色、流体及动力学特效以及写实级别数字环境等方面比肩国际一流特效公司,曾三度荣膺艾美奖最佳特效奖,并凭借《星球大战7》、《美国队长2》获得奥斯卡最佳特效提名。2018年11月成都心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basefount的miarmy群集模拟产品,获得了第70届技术和工程艾美奖,是中国特效软件在国际顶级技术奖项上的新突破。
资料来源:聚光绘影,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另辟蹊径,中国实体特效后发优势显著。国内的实体特效和国外技术差距较小,随着3d打印、cnc等技术的普及应用,凭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优势,本土实体特效驶入快车道。从《狼图腾》中的马匹、《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武器,到《流浪地球》里的运载车,以盛悦国际newmx、希娜魔夫cinemorph sfx为代表的中国实体特效团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资料来源:希娜魔夫官网,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本土市场潜力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吸引大量资本助力特效产业的发展。特效兼具文化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属性,处于交叉领域的价值链高端环节,随着中国影视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效产业成为各路投资者争相涉足的焦点。base fx、聚光绘影、天工异彩、原力动画等优质制作企业,以及火星时代、水晶石等专业培训机构不断发展壮大。
资料来源:天眼查、公开网络资料,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3
打破“五毛魔咒”,技术之外的多重困境
我国特效公司近年来逐步发展壮大,但特效行业仅仅是整个影视体系的一个分支进程,中国影视工业化刚刚起步,相比美国、韩国等特效产业强国,基础技术之外,我们的流程建设、素材积累、人才体系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工业化流程管理能力不足。在好莱坞的影视工业体系中,特效制作团队前置,已成为基本要求,特效总监、视觉指导和导演在拍摄前期一同确定整体意境、镜头设计与特效创作。而我国大部分影视作品都是前期拍摄完成后,将素材交由特效公司后期合成,这种把前期筹备、拍摄和特效制作进行割裂的流程,导致各个环节没有交集与沟通,是中国影视特效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未来特效制作需求的提升,多家公司并行参与、全球制作分包、长周期运行的模式是大势所趋,高质量、高效率、精细化、标准化的项目流程管理和质量把控能力,将成为影视工业化的重要竞争力。
资料来源:艺恩咨询、招商证券,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字资产积累不够。cg技术的爆发是特效行业进入崭新时代的主要原因,数字内容创作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半成品、成品的形体、场景模型及动作算法,其本质是可编辑性强、可永久保存的“数字资产”元素。这类资产的积淀能够不断降低企业边际成本,极大提高视觉工业产出效率,例如迪斯尼“小火球爆炸”场景积累了上百个不同效果,类似的特效镜头可以通过技术调整重复使用。数字资产的积累是特效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
资料来源:新片场、工业光魔,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缺乏。特效行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型及资金密型的特征,人力成本占比一般超过60%,例如frame store十分注重对顶尖人才的招聘与培养,每年人力成本高达70%-80%。瑰丽的未来宇宙、逼真的动物世界、复杂的机械流体等视觉效果,不仅需要it技术人才,还需要大量艺术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的配合支撑。当前我国特效行业的职业分工度不够,高水平技术研发人才、综合性艺术人才、项目管理人才更为紧缺。
资料来源:工业光魔,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整理
结语
当前我国影视产业进入“精品为王、内容驱动”阶段,从数量时代步入质量时代,影视工业化趋势将带动制作预算进一步提升。同时影视行业“限薪令”效果显著,明星片酬回归理性,倒逼行业资金向制作环节倾斜。通过本土人才的培养、工业体系的建立以及制作成本结构的优化,我国影视特效产业将成为推动中国影视工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将成为中国影视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
参考资料:
1、钛媒体,《被赞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阿丽塔》特效,背后是怎样团队》
2、华谊兄弟研究院,《电影特效发展百年 蓝幕绿幕或将谢幕》
3、影视工业网,《特效始于电影,高致漫威!专注炫技的这十年—绿巨人篇》
4、ifeng电影,《独家揭秘特效:动用3万台电脑耗时4亿小时》
5、腾讯视频,《三条大黑龙是如何炼成的--德国特效公司pixomondo专访》
6、newvfx影视,《工业光魔:为创建绿巨人》
7、新片场,《工业光魔特效技术指导告诉你:关于特效制作公司里面库的一切》
8、招商证券,《绿幕时代开启,cg特效产业迎来春天》
9、中国日报网,《中国特效行业:快速崛起的一线视效公司聚光绘影》
延伸阅读:
1、《产业观察 | 还不知道星巴克“猫爪杯大战”?猫咪经济了解下》
2、《产业观察 | 昨天情人节,他们是这么度过的》
3、《产业观察 | “粉丝经济”风云再起,“虚拟偶像”大举出道》
4、《产业观察 | 造梦空间:“沉浸式娱乐”大风将至》
5、《产业观察 | 看“文创新瞪羚”c位出道》
6、《产业观察 | 亚运会两金一银,电子竞技从洪水猛兽到为国争光》
7、《产业观察 | 撩妹必杀、流量入口、资本新宠——抓娃娃机重出江湖》
8、《产业观察 | 浪漫经济来袭——2018中国情人节七夕上位》
9、《产业观察 | 解码ip衍生江湖,一片蓝海还是一声叹息?》
10、《产业观察 | 确认过眼神,这些是真爱:2018上半年文创投融资盘点》
11、《产业观察 | 随“世界杯”的火热看文化创意产业》
关注公众号并回复数字“127”,获取本期产业观察全文。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