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收入三万元。”“桂林一村出现百名千万富翁。”……近年来,在高收益的驱动下,以广西为代表,我国南方地区掀起一股柑橘扩种浪潮,沙糖橘、沃柑等火热单品俨然成为普通农户家庭里的“致富果”、“黄金果”,家家户户开起了小汽车,盖上小洋楼。
广西柑橘产业正如中国柑橘产业发展的一面镜子,如火如荼的产业背后,带病苗木扩散蔓延,柑橘新种户技术匮乏,农业投入品鱼龙混杂优劣难辨,果品质量参差不齐,农残超标屡见不鲜,市场供需面临失衡等问题也突显。
由于产量暴增,近两年,“致富果”沙糖橘不再神奇,价格大幅滑落,随着时间的推移,投产面积将会进一步加大,产量继续增长。
品种红利期已过,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果农面前:当下哪个品种更有前景?怎样才能买到放心苗木?我该改种什么品种,方能做那个“吃螃蟹”的人?是当下果农迫切想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南方农村报、农财网柑桔通《高管对话》栏目组走进成都,专访四川陶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四川陶然”)董事长梁彤,2018年,他眼中的柑橘产业是怎样的?对于行业现状,他又有什么想法和见解呢?
四川陶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彤
四川陶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于2008年6月,是一家以柑橘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集栽培技术创新、新品种栽培示范及推广、果品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型科技企业。
①:2018大事不断,回望过去一年,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情?它给柑橘行业带来了什么重要影响?
梁:杂交柑橘品种的收益高于传统柑橘品种,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
回望过去一年(2018年),一方面,传统品种、老产区如温州蜜桔、椪柑、南丰蜜桔、沙糖橘价格下跌,部分品种滞销,种植户亏损或收益大降。另一方面,杂交新品种:红美人、沃柑、春见等价格下跌,暴利神话打破,进入合理利润空间,但其种植收益仍远超传统品种,消费者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来接受这些新品种,从苗木走势看,种植者已经根据果品市场调整,选择杂交柑橘新品种苗木。
从2018年来看,可以断言:中国柑橘产业已进入杂交柑橘时代,老旧、进入生命周期末期的传统品种逐步会被更优秀的杂交新品种所替代,这是一个趋势,如同杂交水稻、杂交猪对产业变革一样。
②:2018/2019销售季,蜜桔滞销、椪柑滞销……大多柑橘品种地头卖价下滑明显,大单品沙糖橘亦未能幸免。对此现象,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何看法?
梁:我认为主要是柑橘行业种植门槛低、缺乏竞争壁垒等原因造成的。
如大家所见,近几年行业热门事件层出不穷(如褚橙带动冰糖橙扩种、桂林沙糖橘暴利神话、四川春见不知火、沃柑在广西云南的神话般扩张等),外加各地政府的产业扶持,热门品种往往变成大家蜂拥而上种植,“蓝海”瞬间变“红海”,令新品种的盈利周期也大幅缩短。
对于蜜桔、椪柑等种植年份较长的传统老品种,更是无法抵挡同期成熟杂交新品种降价带来的冲击。
至于沙糖橘价格下滑,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①种植扩张,产量大增;②雨水过多,口感降低;③市场与产区信息不对称,惜售抛售等因素。但目前而言,沙糖橘仍是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种之一,也是性价比最好的品种之一。此外,沙糖橘是一个“定价”品种,同期上市的任何品种,销售价格都会受其影响。但目前还未有可在同时期取代它的新品种出现,所以虽然出现许多问题,但仍有可观利润。
③:当前我国柑橘产量是否存在“过剩”情况?品类分布情况是否合理?
梁:产量“过剩”的情况,我认为不存在,只能说部分单品过剩。柑橘品种繁多,柑、桔、橙、柚、柠等品种,乃至在各产区的成熟期都有差别,若分布合理,甚至可以做到周年供应,不像市面上某些水果,成熟期过于集中,容易造成过剩。目前柑橘行业即存在品种分布不合理情况,熟期过于统一,在同一时期大量上市,导致某些品种出现滞销,但消费者认可的好品种仍然供不应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各产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品种迭代升级,储备中试区试,引进一些市场前景大的新品种进行品种升级,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此外,往深加工(如桔、罐头蜂蜜柚子茶等)方向探索,加强出口,让农产品“走出去”。
本质上,这是柑橘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④:近几年,广西吸引了全行业人的目光,您认为广西产区还能再“火”几年?您看好哪些产区(省级)强势崛起?
梁:就种植条件而言,广西产区优势明显,气候条件好,早、中、晚熟都可以种,品质优良。柑、桔、橙、柚、金桔都有,且群众基础好,种植水平较高,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我认为,只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提升种植管理水平;②注重品牌建设(企业品牌、地理标志等);③农产品安全;④持续新品种引进;⑤控好黄龙病;⑥加大规模化种植企业的扶持力度。广西产区火个几十年都没问题。
其他省区暂时还无法强势崛起,因品种熟期布局差,新品种试验推广少,且基本是在大规模发展现有市场热门品种,不顾实际盲目复制,极易形成产能过剩。倘若只是一味“复制”广西模式,将很难崛起。
⑤:未来几年,柑橘产业能否摆脱这样大起大落的行情?若能,您认为在哪一年会趋于平稳?若不能,在这个形势下,您认为种植户该怎么做?
梁:当前的行业现状是:赚钱就一拥而上,亏损就丢荒退出。未来5-10年,或将继续是这样的市场现象。
只有依托农业大数据建设,令产销端对接顺畅,且各省规模化企业群建立、小规模种植户加入公司或产业协会、产业集中度提高、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方能摆脱现状,解决这个问题,产业由大变强。
⑥:在您心目中,哪些是近几年的火热品种?潜力品种又有哪些?
梁:从品种角度来说,买的人觉得好吃,卖的人觉得好卖,种的人赚钱就是好品种。
从种植端角度,应选择自己的技术管理、技术水平能驾驭的品种(如部分新品种种植技术未成熟,裂果严重),在技术没攻克以前,切勿盲目大面积种植,故而,应因地制宜考虑,选择种植技术成熟、适应当地生产、较同期成熟品种口感更好、产量高、种植面积相对较小、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
就目前市场而言,金秋砂糖桔目前全国种植面积20-30万亩,江西、四川、重庆、湖南、浙江都可种植,关键技术已经完善,市场需求大,果园价6-8元/斤,同期竞品为温州柑、南丰蜜桔;091无核沃柑,保花保果技术问题已解决,种植面积较少,广西、广东、云南市场空间大。皆为可选择的品种。
⑦:业内人士认为,任何品种都会有生命周期,红利期一过,便会迅速衰退,沙糖橘如此,沃柑亦将会如此。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梁:我赞成这个观点,这应是市场规律。如市面一些老旧品种,随着研发的突破,更多性状更好的品种会推出,逐步替代。正如水稻行业一般,杂交水稻的产量口感不断提高,原有老品种、优势品种被大面积淘汰。柑橘行业亦如此,包括沙糖橘、沃柑,皆无法逃脱此规律。
⑧:有种植户表示,以前只知道“蜜桔”、“椪柑”、“贡柑”等区域性大品种,虽少但易于选择。随着商业化育种步伐加快,品种越来越多,更新迭代速度也越来越快,性状更优秀,但反而不知该如何选择。对此现象,您如何看?有何建议?
梁: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推出,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谁能抓住消费者的胃,谁就能挣到钱,八九十年代只有蜜桔、椪柑、脐橙等品种,供给满足不了需求,种了就能赚钱,但这个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这个现象,地方科研机构和育种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品种,进行中试区试,做好品种储备和技术积累。产区政府加强引导作用,相关部门要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提早做好3-5年预案,思想不能保守,积极支持有规模和科技能力的企业做好试验示范,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倒推,做当地柑橘产业布局。
⑨:在您眼中,我国柑橘产业商业化育种水平如何?经历过哪些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如何?
梁:我国柑橘商业化育种基础较差,主要以科研院校为主,企业参与较少。四川陶然是我国柑橘商业化育种最早的一批企业,但也是2012年以后才与中柑所进行了院企合作育种。在中柑所科学家们和陶然育种团队的努力下,经过近7年的研发,取得了一定成果。
①杂交育种技术速度全球领先(将柑橘杂交种子至开花结果时间缩短至3年,日本4-5年,美国6年);
②杂交柑橘育种园规模全球领先,以国内外主栽品种为父母本,杂交组合材料达5万余份,现有近1万5千份材料已分期开花结果进行了评价;
③建立了我国柑橘创新资源圃。选育了近千份母本材料,单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材料四千余份,为我国下一代品种研发做好了种质资源储备;
④选育出了一批极具市场前景的早中晚熟新品种,从田间表现来看不低于国外引进杂交品种性状,部分单株优于国外品种,现已准备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进行中试区试,好做推广准备;
⑤培养了具备创新、敬业、勤奋精神的青年大学生育种团队,每年以近50个组合,近万份材料的速度追赶(国外一般500-1000份材料)。
随着更多的育种企业加入,我国柑橘商业化育种在3-5年内必将进入全球商业化育种第一梯队,打破国外对柑橘品种垄断,这对我国柑橘产业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起积极作用。
⑩:据了解,贵公司在十年前便已踏入柑橘种苗行业,作为一家实力强劲的老牌企业,行事风格却异常低调,甚少出现在宣传界面上,名气与实力似乎不大匹配。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梁:四川陶然是一家以科研为主的企业。做科研一定要静下心,做推广要对种植企业和广大果农负责。品种从研发出来到试验示范3-5年的时间,采后处理技术及销售周期也需要配套,我们的精力基本放在与科研院所专家及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合作上,做好中试区试,总结出品种技术标准和选择优势产区,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些都是基本功,不容半点虚假。不然不但不能造福果农,反而给其带来巨大损失。
做事严谨,一定会走得更长远,毕竟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农财网柑桔通记者专访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