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作者农人萨拉苏
一、马铃薯的种子处理
1、种薯的选择
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马铃薯的形状是规则的,具有该品种的典型特征,土豆皮光滑,色泽鲜艳,重量为1-2两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选择种薯时,必须严格去除有裂缝,畸形,尖头,芽眼坏死,斑块或脐部带黑腐病的块茎。
2、切块和小种薯播种
种薯切块种植,可促进块茎内外的氧气交换,打破休眠期,提早萌芽和出苗。然而,当切块时,很容易通过刀口来传递疾病,导致种子腐烂,缺少幼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并加速品种退化。切片太大,使用量大,通常适合切成20-30克为宜。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个切口都有一个带有顶边的芽眼。切块时,应去除病变的土豆,切片应严格消毒,以防止疾病的产生。
小整马铃薯播种可以避免切刀口的病害,小马铃薯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抗旱性。播种后,幼苗早熟整齐,每茎的芽数,主茎数和块茎数增加。因此,使用25克强壮的小马铃薯进行播种,有显着的防病和增产效果。然而,小整马铃薯通常具有较短的生长期,低成熟度,长休眠期,并且通常在后期阶段过早老化。在栽培中,要掌握适当的密度,进行发芽处理,增加钾肥的施用量,配合相应的氮磷肥,发挥小整马铃薯种子生产的潜力。
3、催芽
催芽是防止马铃薯栽培病害和高产的重要措施。播种前的繁殖可以促进早熟和提高产量。同时,在萌发过程中,可以消除病害马铃薯,减少种植后田间病株或缺苗断条的病害率,有利于整株幼苗的健康成长。催芽方法:将种薯和沙子分层并铺设成约3-4层的厚度,并保持在约20℃的最佳温度和润湿的状态,种薯可在约10℃后发芽。催芽时,将种薯用0.5-1ppm赤霉素溶液或0.1-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或用2%硫脲浸泡20分钟,以提高发芽效果。
二、适时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时间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生长期间的温度。原则上,马铃薯结薯盛期应处于日平均温度为15-25℃的条件下,块茎连续生长的时间越长,总重量越高。其中大部分是在晚稻或中期后种植的。秋季土豆从9月下旬播种到10月下旬,冬季土豆适合从12月下旬到1月中旬播种。
三、合理密植
构成马铃薯的产量因素是每单位面积的植物数和每株植物的产量。单株产量取决于单个马铃薯的数量和单个马铃薯的重量。而群体增产与单株产量增加之间存在矛盾,当每单位面积的植物数量增加时,每株植物的产量相应地降低,并且两者都对种植密度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种群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株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密度的确定必须考虑群体生产和个体生产这两个因素之间的矛盾。如果密度小,虽然单株植物发育良好且产量高,但每单位面积的植物总数很少,马铃薯的数量很少,产量也不高。如果密度太大,虽然植物总数很大,但单一马铃薯的重量很低,产量也不高。因此,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区域内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不仅可以使个体发育良好,而且还可以起到增加群体生产的作用,从而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以获得高产量。考虑到群体和个体的协调发展,在一般栽培水平下,马铃薯每亩约6000株植物,每株植物适合2-3茎。
四、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在出苗齐全后,应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幼苗,保证幼苗齐全。补充幼苗的方法是:种植时,将多余的马铃薯块密集种植在田间,以补充幼苗。补充幼苗时,如果缺失的土豆苗中有腐烂的马铃薯,应挖出病马铃薯和周围的土壤,然后补充幼苗。当土壤干旱时,应挖穴浇水且结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减少幼苗生长的时间,并尽快恢复生长。如果没有备用幼苗,可以从田间的垄行中选择幼苗,选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块基部掰下多余的苗,进行移植补苗。
2、中耕培土、松土
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有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在幼苗出苗前,如土块板结,应松疏松,以利于出苗。出苗后,先及时栽培,深度8-10厘米,结合除草,第一次培土后10-15天,第二次培土,应略浅。在萌芽时,进行第三次培土,其比第二次培土浅。与土壤相结合,土壤厚度不超过10厘米,以增加马铃薯层,避免马铃薯块暴露,降低质量。
3、追肥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加少量氮肥施用发芽肥,促进苗木的快速生长。在芽期,结合土壤栽培,施用马铃薯肥,以钾肥为主要因素,结合氮肥,施肥量取决于植物的生长。开花后,通常不再受精。如果在后期表现出脱肥和早衰现象,可以用磷或钾与微量元素结合进行叶面喷施。
4,病虫害预防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病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结痂病等。晚疫病通常发生在雨水较多和植物开花期之前和之后。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或瑞毒霉进行防治。目前细菌性枯萎病难以控制,控制方法主要受合理轮作,抗病品种选择和小型整个马铃薯播种控制。马铃薯害虫主要包括瓢虫、土蚕、蚜虫、蛴螬、蝼蛄等,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