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林下种植模式及经济效益
1 幼年梨园林下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
梨园建园后3年内为幼年梨园。梨树一般种植密度为4 m×3.5 m,梨树两侧各有2 m左右的空闲地可供种植其它作物,种植作物以矮秆作物为宜,尽量不种瓜类等蔓生作物,避免与梨树争阳光。
1.1 梨+矮生四季豆+甘蓝菜
1.1.1 春季种植矮生四季豆
四季豆品种选用“蓝湖”。播种期3月下旬,收获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常年每667 m2产量为700~800 kg,按价格3元/kg计,每667 m2产值2 100~2 400元,扣除每667 m2生产成本(包括人工,下同)1 200元,每667 m2纯收入900~1 200元。
栽培技术:(1)土地整理。种植前对种植田块进行翻耕,整地时每667 m2施15∶15∶15复合肥(下同)50 kg,并喷施芽前除草剂,然后覆盖地膜。(2)播种。在3月下旬选择晴天播种,每穴播2~3粒籽,每侧播3行,株距0.3~0.35 m。(3)施肥。四季豆初花期每667 m2施复合肥30 kg左右,打孔施入。(4)病虫害防治。四季豆在整个生长期基本没有发生病虫害,可不用药。(5)分批收获。四季豆开花时间相对较长,为保证豆荚品质,可分2批进行收摘,第1批收获约10 d后开始收获第2批。
1.1.2 秋季种植甘蓝菜
甘蓝菜品种选用“冠王”“湖月”等适合保鲜出口品种,或小型紧实型品种如“小天使”“绿玉405”“绿森”等。播种期7月中旬到8月上旬,移栽期8月中旬~9月上旬,收获期11月下旬~12月下旬。常年每667 m2产量3 000~4 000 kg,按价格0.4~0.6元/kg计,每667 m2产值1 200~2 400元,扣除每667 m2生产成本800~1 000元,每667 m2纯收入400~1 400元。吉山花瑶
栽培技术:(1)土地整理。四季豆收获后,对土壤进行翻耕,移栽前10 d每667 m2施复合肥50 kg。(2)育苗移栽。甘蓝菜宜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最好用穴盘育苗,每穴播种1粒,每667 m2用种量20~30 g,一般苗龄30~40 d进行移栽,于梨树两侧各种植2株,每667 m2种植2 500~3 000株,若种植小型紧实型甘蓝菜可增加到4 000株。(3)施肥。甘蓝菜移栽时如遇干旱天气,结合浇水施入1%~2%尿素。在莲座期每667 m2施复合肥30~40 kg。(4)病虫害防治。甘蓝菜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可在卵期用5%卡死克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在低龄幼虫期用0.5%三令乳油1 500~2 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主要病害有黑腐病、菌核病等,黑腐病可用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浸种0.5 h预防,菌核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50%农利灵、50%扑海因等药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
1.2 梨+鲜食大豆+青花菜
1.2.1 春季种植鲜食大豆
鲜食大豆品种选用“浙农6号”“浙农3号”等。播种期3月上旬到4月上旬,收获期6月上旬到7月上旬。常年每667 m2产量600~800 kg,按价格3.0~4.0元/kg计,每667 m2产值1 800~3 200元,扣除每667 m2生产成本1 200元,每667 m2纯收入600~2 000元。
栽培技术:(1)苗床准备。3月上旬到下旬采用育苗移栽方式,一般667 m2大田准备苗床40 m2,苗床要提前1个月进行深翻并施入少量复合肥。(2)育苗。每667 m2用种量6~7 kg,播种后覆盖细土,以不露籽为宜,然后平铺地膜,并覆盖棚膜。出苗后揭去地膜,移栽前10 d棚膜两头通风,移栽前3 d揭去棚膜。(3)整地。移栽前7 d进行土地整理,并每667 m2施复合肥50 kg,喷芽前除草剂后盖地膜。移栽时,在梨树两侧各种植 2~3孔,每孔种植2~3株,株距0.3 m左右。(4)施肥。在初花期根椐大豆生长情况每667 m2施复合肥30~40 kg,打孔深施。
1.2.2 秋季种植青花菜
青花菜品种选用“优秀”“炎秀”“喜鹊”等。播种期7月中旬到8月中旬,收获期12月上旬到翌年1月下旬。常年每667 m2产量1 500~2 000 kg,按价格2.5元/kg计,每667 m2产值2 750~5 000元,扣除每667 m2生产成本1 500元,每667 m2纯收入1 250~3 500元。
栽培技术:(1)育苗。宜采用大棚内穴盘育苗方式,穴盘内使用优质育苗基质,每穴播1粒籽,每667 m2用种量15~20 g。一般苗龄控制在30~40 d,且在移栽前20 d进行1次假植,以提高秧苗质量。(3)土地整理。移栽前7~10 d翻耕土地,并每667 m2施复合肥50 kg、商品有机肥400~500 kg。(4)移栽。于梨树两侧各种植青花菜2株,株距0.4~0.5 m,每667 m2种植2 000~2 500株。若遇干旱年份移栽时需浇定根水。(5)施肥。青花菜需肥量相对较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移栽后30~50 d和现蕾前各施1次追肥,每次每667 m2用复合肥20~30 kg。(6)病虫防治。青花菜主要病害有黑斑病、黑茎病、病毒病等,可在发病初期分别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5%病毒灵乳油1 000倍液进行防治。
1 3 藜麦种植
藜麦因其丰富的营养含量,市场需求量大,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播种期5月上旬,8月上旬收获,每667 m2产量1 00~150 kg,按价格14元/kg计,每667 m2产值1500~2 000元,如果按零售价每667 m2产值6000~8 000元。种植品种选择南方低海拔品种,可联系小编私信。
1 3 1 规范化栽培,合理密植
由于藜麦为大春作物,后期雨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易发生病害;另外,藜麦果实集中于植株上部,遇风雨天气较易倒伏。针对上述问题,种植区改传统的撒播为垄作塘播来有效控制种植密度,加强通风透光,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减少植株倒伏。垄作塘播藜麦亩用种量为0.2 kg左右,覆土深度不超过2 cm为宜,行距70 cm,株距20 cm,塘留苗2株,亩种植密度6500~7000株。
1 3 2 实施配方施肥
1)施足底肥。由于藜麦对氮肥敏感,结合(低海拔)藜麦种植区大多数土壤中氮元素丰富、缺磷缺钾的情况,底肥采取减氮、增磷、增钾、补施硼肥的方式,亩用农家肥2000 kg、复合肥15 kg、磷肥20 kg、钾肥4 kg、硼肥2 kg混匀后施于塘内,做到集中施肥。
2)及时追肥。藜麦的最佳追肥期为孕穗至开花阶段,可根据苗情及长势追肥1~2次。一般亩追施有机肥80~100 kg或复合肥15~20 kg,以促进有效花芽的分化。
1 3 3 田间管理
1)查缺补苗,及时间苗。藜麦一般在播种3~4 d开始发芽,5~6 d出土,超过10 d还未出苗的塘穴应及时补种,以保证苗全;4~5叶时间苗,6~7叶时定苗,以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
2)除草培土。由于藜麦根系入土较浅,植株高大,一般高度可达2 m以上,因此,除草时要结合培土,防止倒伏。培土时注意,取土不要离根太近,以免伤到植株根系。
2 冬季成年梨园林下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
梨园建园4年后梨树进入盛果期。成年梨园可在冬季落叶期(11月到翌年3月)进行套种,主要作物有雪菜、榨菜、莴笋等。
2.1 雪 菜
雪菜品种可选用“吴江雪菜”“金丝雪菜”等。播种期10月上旬,11月上旬移栽,翌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收获。每667 m2产量3 000~4 000 kg,按价格0.30~0.50元/kg计,每667 m2产值900~2 000元,扣除每667 m2生产成本700元,每667 m2纯收入200~1 300元。
雪菜栽培技术比较简单,育苗后在梨树两侧各种植3株,株距0.3 m左右。在移栽前结合整地每667 m2施复合肥30~40 kg,2月下旬到3 月上旬每667 m2施复合肥20~30 kg。在雪菜整个生长期,除个别年份会有蚜虫发生外,其它病虫害发生较少。
2.2 榨 菜
榨菜品种选用“甬榨2号”“余缩一号”或萧山、桐芦等地的半碎叶榨菜品种,其播种期、移栽期及收获期与雪菜相仿。常年每667 m2产量4 000~5 000 kg,按价格0.5~0.7元/kg计,每667 m2产值2 000~3 500元,扣除每667 m2生产成本1 500元,每667 m2纯收入500~2 000元。
每667 m2种植榨菜10 000株左右,于梨树两侧各种植5~6株。移栽前结合整地每667 m2施复合肥50~60 kg,翌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每667 m2补施复合肥30 kg。榨菜的主要病虫害有蚜虫、病毒病、软腐病等,可选择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2.3 莴 笋
莴笋品种选用“三青皮”“福建红叶莴笋”等,其播种期、移栽期、收获期与雪菜相仿。常年每667 m2产量3 000 kg,按价格0.4~0.6元/kg计,每667 m2产值1 200~1 800元,扣除每667 m2生产成本800元左右,每667 m2纯收入400~1 000元。
莴 笋每667 m2种植密度为4 000株左右,于梨树两侧各种植3~4株。莴笋需肥量较大,基肥每667 m2施复合肥50~70 kg,3月上旬每667 m2施复合肥50 kg。莴笋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软腐病、菌核病等,可分别用25%甲霜灵500倍液、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50%速克灵1 500倍液等农药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