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政治要求,作为推动湛江高质量发展的“四大抓手”之一,统筹谋划、强力推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工作格局逐步健全,党建引领作用有效发挥,“七大行动”成效明显,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20.6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86.75%。在2018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省级考核中,我市被评为“较好”档次,打了场翻身仗,扭转了被动局面。
来之不易的成绩,凝聚着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尤其是去年5月以来,我市开展“十百千”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行动,20多名市领导包县挂村、100多名处级干部联镇包村、1000多名科级干部回乡驻村,为促脱贫攻坚注入新鲜血液。一年多过去了,回乡促脱贫攻坚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下一步该怎么做?我们来听听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回乡干部的心声。
让回乡干部
“下得来、稳得住、干得好”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汉东:
去年5月以来,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十百千”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统筹谋划,高位推进,共派出5名精干力量参加“十百千”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行动,并统筹落实资金1732.4万元。
在强化组织保障方面,我局认真落实市委部署,加强财力统筹,积极配合市扶贫办出台相关文件,为我市落实“十百千”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落实“十百千”干部驻村工作补贴,2018年共落实120.4万元,2019年市财政预算安排扶贫驻村干部生活补贴616万元。同时,按政策落实我局回乡干部驻村期间产生的食宿、交通、差旅等补贴费用,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安排1次体检,积极帮助回乡驻村干部解决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在扶贫前线安心工作、后顾无忧,保障回乡干部“下得来、稳得住、干得好”。
注重实效
实现驻村“五促三推进”
遂溪县委书记余庆创:
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动乡村振兴,2018年6月以来,遂溪县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十百千”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行动,尽锐出战,全县共安排115名科级以下年轻干部驻村。在管理和服务驻村干部方面,遂溪县结合实际,取得较好成效。
从实践来看,驻村干部发挥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入户到家,深入田间地头,迅速摸清情况,在帮助基层党建、群众脱贫、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治理方面付出努力,做到了“五促三推进”。即促组织阵地建设,促带头人队伍建设,促党员作用发挥,促乡贤反哺家乡建设,促扶贫政策落实;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有效整顿,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取得阶段成果,推进基层治理常态化。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比如派出单位对驻村干部关爱不够、驻村干部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的力度不足、驻村干部与村“两委”干部沟通交流不充分等问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进一步做实做细驻村干部各项工作。
不忘初心
用情用心用力促脱贫攻坚
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副主任、派驻雷州市纪家镇联镇包村干部徐文学:
2018年6月,为响应市委部署实施“十百千”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行动,我主动请缨回雷州市纪家镇做了一名“联镇包村处级干部”。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奋斗,我认识到扶真贫、真脱贫,就要做到敢于担当责任,积极主动作为,用情用心用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被派回扶贫那一天起,我就把心安在纪家镇,一下去就驻一个星期,吃、住、干都在镇里。干多了不怕吃苦,多付出了不怕吃亏,干错了不怕问责。一方面,我踏实用力做好联镇包村扶贫工作。扑下身子沉到扶贫一线,进村入户调研成常态。我多次到该镇各个产业扶贫基地、养殖龙头企业实地调研,还到广西等地考察学习发展扶贫产业项目,给该镇写了1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指导并解决了镇、村和贫困户遇到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主动为市委反映脱贫攻坚的存在问题和对策,撰写了两份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并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回乡促脱贫攻坚
必须依靠当地干部群众
湛江日报政务报道中心副主任、派驻徐闻县锦和镇红星村回乡干部简陈明:
回乡开展工作一年多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主动融入当地乡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红星村贫困户55户211人,目前已脱贫的有49户176人。本人也在基层一线工作中得到磨炼。
派出单位支持是做好回乡促脱贫攻坚工作的动力,带有家乡情怀是做好回乡促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主动融入是做好回乡促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回乡后,我被挂任为红星村党支部副书记,与镇、村干部群众、驻村工作队并肩作战。
依靠当地干部群众是做好回乡促脱贫攻坚工作的保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块硬骨头,一个牛栏、一支竹木、一堵围墙,想清理拆除都很不容易。今年5月下旬,红星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了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我跑遍红星行政村的头堂、红星、那郁等村庄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群众支持和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前,这项工作顺利开展。
变“管控群众”
为“服务群众”
市政府办公室综合一科副科长、派驻雷州市杨家镇少榄村回乡干部林楠濠:
去年5月,受组织安排,我回到雷州市杨家镇少榄村开展“十百千”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行动。我深深地感受到,回乡扶贫,要立足一个“情”字,迅速适应新的角色;要突出一个“实”字,确保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追求一个“新”字,积极探索工作思路。
在“新”字上,一方面是要树立新理念。注重转变村委干部工作理念,变“管控群众”为“服务群众”,协助驻点工作团队。我将市府办好的工作理念带给村委干部,组织村干部主动上门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是搭建新平台。我推动成立乡贤工作室,积极联系村中德高望重、热心家乡建设的优秀乡贤,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当地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今后,我将继续依靠当地干部群众,不断推动少榄村的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真诚才能感动群众
真情才能化解民怨
湛江经开区党政办档案局局长、派驻湛江经开区东山街道文参村回乡干部吴志鹏:
做好扶贫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回乡促脱贫攻坚以来,区党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到村委会调研指导工作,现场办公解决困难和问题。这给予我们很大鼓舞,坚定了攻坚克难信心。
做好扶贫工作,必须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几年的扶贫工作实践,使我真正认识到:做农村工作必须付出真情实感,真诚才能感动群众,真情才能化解民怨。我曾给文下村两孤儿姐妹申报危房改造。两周后,姐妹俩的爷爷跑来村委会,搬来凳子堵住办公室门口,说两周了都没人过来建房子,误解我骗了他。三个月后,我帮姐妹俩危房改造完成了,老人主动跑到村委会向我道歉。这件事后,我经常到群众家看看,和群众打成一片。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任重道远,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要加倍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让战斗堡垒“强”起来
让群众心窝“暖”起来
廉江市住建局监管股股长、派驻廉江市良垌镇白塘村回乡干部李文儒: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我深知,要想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首先要摘掉良垌镇白塘村党支部“软弱涣散”这顶“帽子”,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来。我协助镇党委和驻村第一书记,完善党支部阵地建设,并实现了制度“五有十全”。同时,组织落实好“三会一课”“四个日子”制度,民主评议党员,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新培养储备书记后备人选2名,培养储备年轻村级后备干部一批。通过抓党支部硬件建设和村干部能力提升,重新把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树立起来,把党员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驻村干部,我深知,必须扎根基层,以村为家,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刚到白塘村报到不久,我就把全村访遍,对村中长期积压的历史信访问题进行了梳理,耐心细致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化解难题,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不忘初心
继续做好本职工作
市工信局人事科主任科员、派驻吴川市黄坡镇岭头村回乡干部欧伟兰:
去年5月,我响应市委的号召,克服个人种种困难,主动请缨参加“十百千”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行动,为组织分忧。担任黄坡镇岭头村党支部副书记以来,我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无小事为己任,村中大小事务我主动参与,为扶贫工作队出谋献策,为村委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村民排忧解难,深得村委干部的信赖以及村民的爱戴。
黄坡镇岭头村党支部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在扫黑除恶、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这离不开镇委、镇政府和局党组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体驻村扶贫队员和村委干部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问题为导向,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协助扶贫工作队友、村委干部再接再厉,为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奋斗,向党组织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