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建议:苏州必须加快进行市域一体化,发展苏州都.....

2023-8-25 1:51:46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这是我发在其他论坛里的,感觉有必要让更多人知晓和讨论,故在寒山再发一遍。//
苏州被誉为中国第一地级市,2017年gdp高达17319.51亿,长期位居国内第7名,碾压除广州以外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但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我们来冷静地看一下2017年苏州gdp组成。
就是说苏州市区的gdp只有7700亿,占2017年总gdp的45%不到。即使我们引以自豪的苏州工业园区,其gdp也只占了苏州的13.6%。而且苏州市区gdp占比也是相当低的,下图为中国城市市区gdp排名表。
折算一下,苏州的融城比率只有43%左右(这张表的gdp数额有点差异,但影响不大。我就姑且按17000亿算),赶不上无锡的52%,更赶不上常州的76%。南京更高达82%。苏州之所以能称为“最强地级市“,跟下属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密切相关。这四个县市任一个拿出去放在全国的地级市行列里相比,毫不逊色。换句话说,如果这四个县市划拨给隔壁的无锡或常州的话,人家gdp排名一样也排在全国前列。这也是经常网上看到苏州被怂的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实中苏州对下属县市的领导力的确也有限,只是在行政上有隶属关系,在经济上基本保持独立。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4个下属县市与上海有割不断的联系,在城市规划中直接把与上海的关系摆在与苏州之前。
太仓作为环沪城市之一,早已将自己作为上海的卫星城市、后花园。太仓率先在长三角地区明确提出“接轨上海”的发展战略,这也是太仓“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的核心战略。
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中城市性质的五大战略第一条就是对接上海,力争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转移基地、上海自主创新创业的扩散基地。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第12.3条单独列出与上海的规划:
与上海 依托人才优势,提升创新动力,发展服务型经济。依托市场及信息优势,积极融入 上海经济区,促进文化休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功能的发展,提升产业能级。 着力打造山水宜居城市,吸引休闲者与投资创业者,承接上海的资本、信息与技术转移。
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中关于区域协调部分第一个就是与上海的条款:
促进张家港深水港区与上海港互动发展,成为以上海港为核心的长三角港群中最重要的专业性港口物流中心和区域临港高端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张家港铁路枢纽,成为沿江地区城市组群转型升级的资源要素集聚平台和上海高端职能作用于沿江地区的功能支点。
昆山更不用说,衔接上海是昆山独特优势,此前,昆山被写入“上海2035总规”,上海规划“促进青浦、昆山等环淀山湖地区协同发展”
虽可以说苏州对此很包容,很开放,但总归也很尴尬。而且随着沪通铁路的将来开通,这些县市融入上海更是如鱼得水,交通上去上海更方便,经济上从上海得益肯定比苏州高。历史发展证明,在大都市的周边,随着高铁和轨道交通的发展,溢出效应将更明显。自长三角被提到国家战略后,尤其是明确提出以上海为核心来规划引领长三角的发展,这些县市的发展规划更加明确以上海为重要因素来前行,而上海来执导沪“苏锡通都市圈”最后能符合苏州的最大利益吗?
苏州gdp主要是来自于制造业,这是事实,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苏州成也制造业,败的话也是制造业。但我认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要不然特朗普也不会引导制造业回美国了。即使将来制造业衰退,外资大撤退,苏州也不会跌到那里去。一旦那样的情况真的到来,那是整个国家经济的衰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到时所有城市都会一样,并不是制造强市苏州会这样,反而是抗压强的城市会脱颖而出。我认为苏州具备这样的条件。苏州也早就认识到这方面,早早准备开始转型。
当然不管怎么样,苏州还是要走苏州自己的路,在剩下不多的时间内,我个人认为苏州必须在这几年埋头猛干,加快市县一体化,增强市域经济联系,构建苏州的都市群,这无疑是符合苏州的最大利益的,至少gdp排名能保住。
在加强一体化方面个人先浅显地谈几点:
1. 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进行市域轨道交通的建设,扩大人口通勤范围和就业范围。当前的首要工作是加快苏州与各市县的无碍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更为迫切。苏州规划构建“1-4-45-x”的全域城乡居民点体系,我认为首先需要把1(主城区)和4(4个下属县市)轨道连通起来。苏州规划的6条市域轨交中(一说有7条),只有s1已开工修建,建议苏州下一轮轨道规划中一次性把s2(到太仓)、s4(常熟)、s5(张家港)全部报上去,而且这三条轨交优先级应该提升,其他线路基本都是苏州市区的公共交通,是对苏州轨道交通的锦上添花,远赶不上对下属县市的雪中送炭。人家无锡都规划跟你常熟、张家港的轨道交通了。
积极修建快速路,打通断头路,取消收费站。一个通往下属张家港的苏虞张公路,居然还收费,这可是在经济发达的中国第一地级市啊。经常开车前往常熟、张家港,感觉一体化交通任重道远,亟待完善市域快速路,方便城际往来。
2. 教育上,一体化我觉得是加强首位度的最有效办法。
经济上的利益有时用行政手段阻止不了,就如你阻止不了成熟、太仓、昆山人和物往上海的流动,但是再怎么流动,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无法直接到上海读书,无法享受上海教育和高考的便利。但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它们在行政上属于苏州的,我苏州把教育、高中放开,下属县市包括相城、吴中、吴江跟市区同等待遇,这是上海所无法提供的,对下属县市居民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一旦放开,肯定有居民家庭在苏州居住、生活,就可能在苏州购房、就业,这些都会促进经济、交通的发展,这也是提高苏州首位度的最有效的途径。当然,短期内可能对下属县市尤其是重点中学有冲击。一方面讲,放开则可能这些区县的尖子生进一步流失,苏州市区高中的生源更加强大,下面县市也不一定愿意。而且这也意味着,原来市区的初中生又面临新的竞争人群,压力增大,市区家长也不答应。当然对市区经济来讲,肯定是个好事。一部分下属县市家长就可能来市区就业、居住,促进所在地区的经济。我的看法是可以逐步放开。就像当初加入wto担心国内经济崩溃,最后呢,基本都发展起来了,反而是躲在翅膀下受保护的行业没有强大起来,最典型的就是汽车,核心和关键技术仍几乎一无所有,强大的一汽、二汽等国企沦为代工厂,不好好造车,能简配就简配,里应外合尽坑自己人。其实高中学校的好坏硬件只是一个方面,对经济发达的苏州和下属县市来说,教育硬件的投资完全不是问题,关键是师资。下属县市完全可以借势发展,那我也可以去吸引市区好老师来我地方教学啊,提高待遇根本不是问题。不是教育一体化了嘛,我在常熟教书也不影响我小孩在苏州市区读书, 我小孩也可以考市区高中嘛。交通也一体化了,周末或当天往返方便,如果轨道通了,那更方便了,完全同城化了。总之有竞争更有发展。
3. 医疗上,加快与下属县市的医保通用,让下属县市享受苏州市民的同等待遇。你想想,如果医保不通用,反正都要办手续,那我到苏州来看病跟去上海有多大区别?而且上海的医疗水平比苏州要高一大截呢。如果通用的话,肯定优先选择来苏州,来看病直接掏个医疗卡就行了,实在不行才去上海。苏州市区尤其是附一院医疗资源和水平在全国也是上数的,赶紧整合医疗卡吧,让下属县市群众也享受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
当然,苏州政府方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需求和趋势。现在园林卡从2019年就对苏州全市放开了,我觉得这是开了个好头。
苏州是全体苏州人的苏州,苏州10区县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以行政隶属为关联,以便捷一体化交通为基础,同享生活资源,加大经济联系和往来。希望苏州政府和规划人士把握时机,为苏州人谋未来。

苏州领导没想到这一点?
这是真正关心苏州的人!我也一直奇怪,苏州好象小脚女人一样,可能和江南气质有关,畏首畏尾,处处受气的感觉.
江南水乡苏城软语好似一幅画
上面不批,不是苏州不想
苏空头不是白叫的本来别人就只是代管市
楼主没看到,政府在下一盘更大的“棋”吗? 苏州不可能与上海来“争”!且还得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分工来作出自己的调整。 还是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吧。
楼主有道理个,苏州的强大是摊大饼形式,跟上海、南京、无锡中心城市首位度完全不同,苏州市区不是最强,强的是县域经济,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每个县市放在中国都是数一数二的,目前县域市民对苏州基本没有认同感,市区向心力很低,医保不通用,园林卡今年算是一个突破,常熟公交卡在上海公交地铁都可以刷但在苏州不行,县城的学生在南京上海上大学都说自己是常熟人、太仓人、张家港人,从来不说是苏州人且上大学首选南京和上海,苏州只排第三。现在一旦沪通铁路一通,都在上海的半小时经济圈辐射内,以后常熟、张家港、太仓的居民到上海更方便了,跑苏州还不如跑上海,现在其实也有这种概念了,常熟、张家港、昆山的居民大病直接送上海,很少会考虑到去苏州的医院,上海的虹吸只会使苏州市区更弱化,苏州要抓住机遇推进大市概念,目前旁边的无锡也在虎视眈眈,据说高架快速路和轨道交通也规划到张家港、常熟市,从长远来看,长三角一体化必将是一个趋势,特别是沪宁线上的城市首当其冲,苏州要想做到做强必须进一步发展和优化苏州大市概念并将政策向县域倾斜,只有百姓实惠了、认可了、那么离苏州真正的强大也就不远了。
楼主关心苏州建设的精神可嘉,忧国忧民的精神令人钦佩。
网友您好,谢谢您的建议!
政府不作为,苏州太保守

2019-1-6 22:28:04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