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树脂的外观般为直径为0.3~1.0 mm的小圆球,表面光滑,根据品种和性能的不同可为乳白色、浅或深褐色。吸附树脂的颗粒的大小对性能影响很大。粒径越小、越均匀,树脂的吸附性能越好。但是粒径太小,使用时对流体的阻力太大,过滤困难,并且容易流失。粒径均的吸附树脂在生产中尚难以做到,故吸附树脂般具有较宽的粒径分布。
吸附树脂手感坚硬,有较高的强度。密度略大于水,在有机溶剂中有定溶胀性。但干燥后重新收缩。而且往往溶胀越大时,干燥后收缩越厉害。使用中为了避免吸附树脂过度溶胀,常采用对吸附树脂溶胀性较小的乙醇、甲醇等进行置换,再过渡到水。吸附树脂必须在含水的条件下保存,以免树脂收缩而使孔径变小。因此吸附树脂般都是含水出售的。
吸附树脂内部结构很复杂。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树脂内部像堆葡萄微球,葡萄珠的大小在0.06~0.5 μm范围内,葡萄珠之间存在许多空隙.这实际上就是树脂的孔。研究表明葡萄球内部还有许多微孔。葡萄珠之间的相互粘连则形成宏观上球形的树脂。正是这种多孔结构赋予树脂优良的吸附性能,因此是吸附树脂制备和性能研究中的关键技术。
非性吸附树脂主要是采用二乙烯基苯经自由基悬浮聚合制备的。为了使树脂内部具有
预计大小和数量的微孔,致孔剂的选择十分关键。
致孔剂般为与单体互不相溶的惰性溶剂。常用的有汽油、煤油、石蜡、液体烷烃、、脂肪醇和脂肪酸等。将这些溶剂单或以不同比例混合使用,可在很大范围内调节吸附树脂的孔结构。吸附树脂聚合完成后,采用乙醇或其他合适的溶剂将致孔剂洗去,即得具有定孔结构的吸附树脂。也可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除去致孔剂。
吸附树脂广泛用于废水处理、药剂分离和提纯,用作化学反应催化剂的载体,气体色谱分析及凝胶渗透色谱分子量分柱的填料。其特点是容易再生,可以反复使用。如配合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达到高的分离净化水平。吸附树脂又称聚合物吸附剂,是类以吸附为特点,对有机物具有浓缩分离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按照树脂的表面性质,吸附树脂般分为非性吸附树脂、中性吸附树脂和性吸附树脂三类。非性吸附树脂是由偶矩很小的单体聚合物制得的不带任何功能基的吸附树脂,典型的例子是苯乙烯-二乙烯苯体系的吸附树脂;中性吸附树脂指含酯基的吸附树脂,如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与双甲基丙烯酸酯等交联的类共聚物;性吸附树脂是指含酰胺基、氰基、酚羟基等含氮、氧、硫性功能基的吸附树脂。
吸附树脂指的是类高分子聚合物,可用于除去废水中的有机物
-/gbafa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