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号:df-tsq
土壤水分监测站 产品详情
型号:df-tsq
1、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产品简介: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土壤墒情(土壤湿度)的长时间连续监测。用户可以根据监测需要,灵活布置土壤水分传感器;也可将传感器布置在不同的深度,测量剖面土壤水分情况。系统还提供了额外的扩展能力,可根据监测需求增加对应传感器,监测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质以及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雨量等信息,从而满足系统功能升级的需要。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能够全面、科学、真实地反映被监测区的土壤变化,可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监测点的土壤墒情状况,为减灾抗旱、施肥灌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2、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系统组成:
3、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技术参数:
名 称
测量范围
分 辨 率
准 确 度
土壤温度
-50~+80℃
0.1℃
±0.5℃
土壤湿度
0~*
0.1%
±3%rh
土壤ph
0-14ph
0.01ph
±0.1ph
土壤盐分
0-15000mg/l
1mg/l
<5%
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拓展配置:蒸发量传感器、露点温度传感器、紫外线辐射传感器、光合辐射传感器等各种气象要素传感器。可加装led显示屏(交流电供电),大小可调,实时采集到的气象数据及其他设定的信息。
数据采集仪
数据采集、存储、通讯、分析等功能
供电系统
市电/太阳能/蓄电池/多电源供电系统可选
通讯系统
rs232/rs485、usb、无线gprs、以太网等通讯方式
支架
安装防护箱、传感器、供电电源、通讯设备等
避雷系统
避雷针及附属配件
4、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功能特点:
符合墒情监测规范sl 364-2006。
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各监测点可灵活进行单路测量或多路剖面测量。为施肥灌溉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土壤水分超过预先设定的限值时,立刻通过gprs上报告警信息给用户,为远程施肥控制提供农田环境信息。
可扩展土壤温度、电导率、ph值以及地下水参数、气象参数等监测功能。
数据采集、存储频率可灵活调整,可远程设置监测设备工作参数。
远程监测设备只在采集数据时才给传感器供电,一方面节约了能源,另一方面避免了因*供电导致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所形成的测量误差。
支持gprs、短消息、局域网等多种通讯方式,*采用gprs无线通讯。
可同时将监测数据上报至多个中心。
具备监测数据、报警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数据报表可导出、可打印输出。
监测系统软件具备gis功能,可在地图上显示各监测点的详细分布位置。
设备安装实际图片:
5、土壤墒情监测系统选址原则:
一、测站位置
1、墒情监测站(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主要作物和所在区域的典型土壤,采集的指标能够反映当地实际情况。
2、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种植结构和地形地貌条件,综合确定墒情监测站(点)的布设。因此,原则上应选取区域内种植作物和土壤类别代表面积大的代表性地块,土壤和地形条件变化大的地区,还应考虑地形地貌条件和信息传输的信号要求,尽量选取地形平坦的代表性地块。
3、监测设施需设置在具有代表性地块的一侧,以减少对耕作的影响;传感器需设置在耕作区的土层里,其周围应设立相应的地面标志或简易保护栏杆,防止耕种时碰撞、破坏,但不能设置围墙或实体围栏,避免埋设仪器所在的地块与周围地块相隔离而失去代表性。
4、选择在gsm/gprs 等信号强、能够正常地准确发送数据短信信息的地块建站。
5、墒情监测站的选择和建设,考虑放在雨养旱作农业区,避开水田灌区建站。
6、站址应远离树林、高大建筑物、道路(铁路)、河流、水库和大型渠道200m 以上。
二、安装位置选择
墒情监测的代表性地块应根据其地貌、土壤、气象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种植作物的代表性选定。按照《土壤墒情监测规范》有关要求:
监测站(点)应布置在距代表性地块边缘、路边10m 以上且平整的地块,应避开低洼易积水的地方,且同沟漕和供水渠道保持20m 以上的距离,避免沟渠水侧渗对土壤含水量产生影响。
山丘区代表性地块,其面积应大于1 亩,并应设在坡面比降较小而面积较大的地块中,不应设在沟底和坡度大的地块;平原区代表性地块,其面积应大于10 亩,并设在平整且不易积水的地块。为保持墒情监测资料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监测位置应相对稳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关键词:自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土壤温湿度监测站、在线土壤墒情监测站、土壤墒情旱情监测系统、土壤剖面水分测量系统、土壤水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