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土传病害及症状
根腐病:叶片和茎秆变黄、枯死,茎基部、块茎和根系腐烂,湿度大时产生白色霉层。
姜瘟病:病姜内部组织软化腐烂,挤压病部流出污白色汁液,有臭味,维管束变褐。
茎基腐病: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腐烂,叶片发黄,发病后期,地上部易与地下部分离。
2、培土后高发原因
2.1根系受损
将原来垄上的土全部培到种植沟上,使原来姜株生长的沟变为垄,原来的垄变为沟,这就是培土。在这个农事操作过程中,必然会使大姜根系受到损伤,尤其是大培土的过程中,培土过后常出现干尖黄叶现象,就是根系受损的表现。根系受损就会容易感染土壤中的病杂菌,引发病害。
2.2天气条件
一般每年的7月中下旬一直到8月上旬是大姜的培土时期,也是雨水最多的时候,温度水分均有利于病原菌的传播蔓延,同时由于田间水分过大不利于灌根,导致上病后用药效果降低,控制不住病害的蔓延。
3、防治措施
下种时用青枯立克300倍喷定植沟,着重喷种块;下种后揭膜前、三股茬时、揭膜前配合浇水冲施青枯立克2袋/亩+哈茨木霉菌1袋/亩,减少土壤中病杂菌的数量,在姜块表面形成保护膜。
培土时每亩施用2袋奥土沃,奥土沃有机质含量60%以上,可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大姜产量。
培土后2-3天每亩随水冲施一次青枯立克2袋+哈茨木霉菌1袋,同时叶片喷施青枯立克300倍+奥菌优300倍+沃丰素600倍,促进伤口愈合,杀死病杂菌,避免病菌感染,同时补充营养元素,缓解干尖黄叶。
已经出现茎基腐症状的,用青枯立克、大蒜油喷淋3次,第1次可复配相应化学药。
姜土传病害防治 姜土传病害治疗 姜土传病害用药 姜土传病害预防
生长习性
温度
姜原产东南亚的热带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较弱,植株只能无霜期生长,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28℃,温度低于20℃则发芽缓慢,遇霜植株会凋谢,受霜冻根茎就完全失去发芽能力。
光照
姜耐阴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故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
水份
姜的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性能差,故对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讲究。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生长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发病腐烂。
土壤
姜喜欢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湿的低洼地栽种生长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长也不好。姜对钾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