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莆田ISO9001认证标准 ISO9000认证

2022-6-18 14:48:29发布41次查看
是否建立了记录控制程序?是否规定了记录标识的分发,检索是否方便?是否规定了记录的保存期?
是否建立了记录清单? 提供记录控制程序。明确规定了记录的标识、分类、存放、查阅、检索、保存期和处置。
出示管理记录清单,填写规范清晰,内容明确完整,符合要求。
公司的管理方针是什么?怎样贯彻实施管理方针? 回答正确。
通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充实业务知识,为实现管理方针贡献力量。
本部门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 提供本部门的工作目标。
办公室对每名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每名人员完成工作任务,以共同实现部门管理目标。
办公室主任及其他人员的职责有哪些? 出示办公室职责,明确规定了主任及其他人员的职责。
管理评审的频次是多少? 管理手册规定,管理评审的频次为1年1次,2次间隔时间不超过12个月。
是否识别了从事影响质量、环境管理活动的各类人员的能力?查人员档案
查培训情况 建立了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对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各岗位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出示年度培训计划,内审员培训记录,质量意识培训记录和技术培训记录。
现有工作环境是否满足产品符合性要求?是否进行了管理? 查现有工作环境满足工作要求。对确保工作环境满足要求作了明确规定。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该程序明确规定了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法、步骤,符合要求。
是否明确了质量活动的监控方法?是否按规定要求实施?效果如何? 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标准,规定了可操作的监控方法。提供工作检查,实施效果较好。
是否建立了数据分析方法?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 提供数据分析管理规定,明确数据来源、内容、渠道和方法。通过使用检查表、控制图等方法进行分析,寻求体系改进机会。
程序文件对持续改进有哪些规定和要求?如何识别和分析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采取哪些纠正和预防措施?如何进行持续改进? 程序文件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服務
可獲得的技術是否能夠管理控制措施?
是否能夠立即的升級?
設備是否有當地工程師或協力廠商的支援?
客戶和其它合約的要求
安篩選
受限制的存取
實體的安邊界
資料儲存
加密
數位簽章
储运部有哪些受控文件? 储运部有受控文件“仓库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与岗位能力要求”等。
本部门有哪些记录? 本部门有记录8种,包括发货单、出入库单、库房盘存单等。
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什么? 抽查1名员工回答正确。
本部门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查问1人回答正确。
储运部的职责是什么? 查岗位职责文件。
如何与公司其他部门进行沟通? 及时和适时地与其他职能部门通过座谈、信息反馈等形式进行信息沟通。
是否确定产品所要求的标识,是否确定所需的记录。
在仓库检查产品(主要是进料)标识情况,对有追溯性要求的产品是否保存性标识,是否保持了记录? 规定产品的标识采用:包装上标有产品名称、数量、规格。产品的检验状态(合格、不合格、待处理)。
查库房用卡片做标识,而且材料单,容易识别。
公司规定:产品检验合格后方能入库,公司库存产品不多,容易识别。
在仓库中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了标识,标识方法、位置清楚。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保存着的标识,以生产批号和上述记录可以追溯到:1)产品原材料的来源。2)产品加工过程的历史。3)产品交付以后的分布情况。
仓库现在有哪些顾客财产,是否得到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时,是如何记录和向顾客报告的? 仓库负责保管的顾客财产是来料加工的原料,均进行了的标识和登记。
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时,通过销售部与顾客进行沟通,通报情况。目前还没有发生类似情况。
公司是否有对产品防护做出了具体规定?
现场查看,库存产品有无防护要求,是否按规定执行?
库房的储存条件是否适宜?安措施是否得当?
库房是否有区域划分?
发货时是否做好有关记录? 公司有《产品储存、防护规定》,规定了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储存和防护,以及出入库管理规定。
查看仓储现场,库存产品均有防护要求,如包装、温度、码高等,符合《产品储存、防护规定》规定。
库房的储存条件包括:防雨、防晒、通风、干燥等,能够满足原材料及产品的储存要求。
库房划分有原材料区、成品区和不合格品区,且按照不同型号和不同批次区分,标识清楚。
发货时遵循“先入先出,后入后出”原则,要求销售人员做好出库手续,对库存物资做到“日清月结”,确保帐、物、卡致相符。
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24001-(2016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管理体系—要求》
gb/t4122.1—2008包装基础。
4.1确定公司内外部环境
4.1.1目的:确定与公司的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的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4.1.2职责:
4.1.2.1总经理及管理者负责内外部环境因素的确定,对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审。
4.1.2.2生产部负责内外部环境因素的收集,对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监视。
4.1.3工作程序:
生产部收集有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报管理者,总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提出对策。总经理责成生产部编制《内外部环境分析报告》。外部环境分析时应考虑:文化、社会、、法律、金融、科学技术、经济、治安环境、供应商、竞争环境、市场、外部相关方关注情况、行业形势等。
内部环境分析时应考虑: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公司的战略方向、公司的管理结构、人员能力、设备、公司知识文化水平、运行环境、总体绩效、竞争的优势和劣势等。
生产部应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监视,在管理评审时对内外部环境因素的相关信息及其变化进行评审。
-/gbacfji/-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