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配置四种(红、蓝、绿、橙)波长光源,光源波长稳定,寿命长达10万小时级别,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科技型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 产品详情
科技型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
同一作物不同营养物质的最大效率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例如,甘薯生长初期,氮素营养效果较好,而在块根膨大时,磷、钾的营养效果较好。作物的营养最大效率期与营养临界期同等重要,同是作物营养阶段的两个关键时期,保证这两个时期有足够的养分供给,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小编还要和大家说的是,作物营养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比如,晚稻分蘖期施了较多的氮肥,幼穗分化期生长良好,就可以少施或不施氮肥。反之,如分蘖期氮肥用量少,那么在幼穗分化期就会感到氮素不足,就以须补施氮肥。对冬小麦也是如此,如播前施足底肥,返青期可以不施,对旺苗还应推迟施用拔节肥。反之,则应早施重施拔节肥。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既要重视关键时期施肥,又要根据前期施肥基础和当时作物长相,做到灵活掌握。
(一)测定项目
土壤: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硝态氮、全氮、全磷、全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锌、有效铜、有效氯、有效硅、土壤铅、土壤砷、土壤镉、土壤铬、土壤汞、ph、含盐量、水分;
肥料:单质肥、复合肥中的氮、磷、钾等。有机肥、叶面肥(喷施肥)中各形态氮、磷、钾、腐植酸以及ph值、有机质,钙、镁、硫、硅、铁、锰、硼、锌、铜、氯,铅、铬、镉、汞、砷等。
植株:氮、磷、钾、钙、镁、硫、硅、铁、锰、硼、锌、铜、氯等。
(二)功能介绍
1.操作系统:android5.1操作系统,主控须采用多核处理器,cpu主频≥1.8ghz,4g大容量内存,运转速度快、稳定性强,无卡顿卡机现象。配带 usb 双接口,快速导出上传数据,快速导出上传数据。
2.仪器采用7.0寸大屏幕,支持中英文一键切换,可存储打印检测结果,具备历史数据查询打印功能。
3.检测无需做空白和标准样品,比其他仪器减少一半操作步骤、操作时间、试剂消耗,样品直放直读,消除传统空白标准样品带来的误差,保证测试结果准确。
4. 12通道旋转比色池(非固态化模块),可同时检测12个样品,每个样品可分别选择不同检测项目,全自动旋转,设有每个通道检测完成提醒功能。
5.仪器具有自身保护功能,可设置用户名及密码;配有指纹锁用于指纹登录,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查看实验数据。
6.支持wifi和4g网络,数据可局域网和互联网数据上传,检测结果可直接传至云平台。
7.gps定位功能:可实时显示并上传卫星定位经纬度以及地理位置信息等。
8.内置作物图谱:根据各农作物营养缺失的图片,进行叶面对比,丰缺诊断。
9.数据打印:内置热敏打印机,可打印出检测项目、检测单位、检测人员、检测时间、通道号、吸光度、含量(mg/kg)、二维码等信息。
10.每台仪器配备专属的云平台账户密码,可通过电脑网页及手机微信查看。
11.仪器内置样品前处理步骤以及上机检测步骤操作视频,点击仪器主界面即可观看,一对一指导教学,上手更快速简单!
12.内置先进的定位器,实现每个通道定位精准;;
13.仪器配置四种(红、蓝、绿、橙)波长光源,光源波长稳定,寿命长达10万小时级别,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14.仪器带有电压显示灯,实时显示当前电压值,保证操作过程的稳压状态,并带有断电保护功能,在突然断电时,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储存,以防数据丢失。
15.内置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直接输入养分检测结果,即可计算出一次性施肥量;可对百余种全国农业经济作物的目标产量计算推荐施肥量,配方施肥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可打印,打印内容包含作物种类、肥料种类、目标产量、需求总量、建议施肥方案。
16.土壤中速效n、p、k等多种养分一次性同时浸提测定。
17.检测速度:在正常熟练程度下,测土壤铵态氮、磷、钾三项要20分钟(含土样前处理及药剂准备),测肥料氮、磷、钾三项需50分钟左右,微量元素单项检测需20分钟左右。
(三)技术指标
1.电源:交流220±22v直流12v+5v(仪器内置大容量锂电池)
2.功率:≤5w
3.量程及分辨率:0.001-9999
4.重复性误差:≤0.02%(0.0002,重铬酸钾溶液)
5.仪器稳定性:一个小时内漂移小于0.3%(0.003,透光度测量)。仪器开机预热5分钟后,三十分钟内显示数字无漂移(透光度测量);一个小时内数字漂移不超过0.3%(透光度测量)、0.001(吸光度测量);两个小时内数字漂移不超过0.5%(0.005,透光度测量)。
6.线性误差:≤0.1%(0.001,硫酸铜检测)
科技型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
作物的根系是有生命的,随着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相应地在土壤中不断生长、扩展,并不断将新形成的代谢产物分泌到土壤中,新细胞不断形成,老细胞也不断脱落到土增中。根据西德科学家用放射性碳元素的测定,春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期间,根系留在土壤里的所有碳素化合物的总量几乎等于春麦子粒产量。当然,其中有不少有机物在作物收获前已被土壤微生物吸收并分解,这些物质对于活跃土壤微生物、调节土壤生物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