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整体气温偏低,但是随着谷雨节气的到来,气温回升降雨增多,半夏即将进入快速生长期。最近由真菌引起的叶斑病和细菌引起的软腐病咨询的比较多,今天就跟大家交流下这两种病的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一、叶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受害叶片有不规则褪色变化,或有褐色不规则斑点,后期病斑扩大,多个病斑联合成更大的病斑,以致叶扭曲或全叶黑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或在土壤越冬,一般是4月萌发,随雨水、气流传播。湿度大,传播快。
二、软腐病
症状:是一种细菌性的病害,发病时病菌从伤口侵入,块茎开始腐烂,随着病情发展,病菌逐渐蔓延至地上部位,导致茎叶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伴有恶臭,最后植株枯萎死亡。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通过水分传播,主要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
三、病毒病
症状:发病时呈花叶病状,叶片皱缩、畸形,还会出现褪绿黄化现象,影响产量。
发病规律:种植时带毒的块茎是它发病的主要原因,也可通过蚜虫进行传染。
防治方法:
1.改土、排水
半夏喜湿不耐涝,种植前可多用奥农乐、中微量元素肥、有机肥改土,增加有机质、有益菌含量,创造有利于根系生长的舒适环境。
2.敏感期提前预防
在恶劣天气来临前、后及时喷青枯立克、沃丰素、大蒜油、奥菌优,补充营养修复伤口抑制病害发生。
3.见症重治
初见症时加大青枯立克浓度并缩短间隔期喷雾,复配大蒜油、沃丰素、奥菌优并灌根处理。像软腐病这种病理性叠加生理病害,需要从杀菌+营养+促伤口愈合三个渠道,三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单纯杀菌只能解决菌源问题,而且菌是杀不彻底的,只要环境合适很快就繁殖起来,容易形成药越打越多,苗越长越弱现象。中药套餐从源头入手,安全性高,周年用不会产生抗药性,而且累积效果更好。
半夏病害防治 半夏病害预防 半夏病害用药 半夏病害治疗
形态特征
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叶2~5枚,有时1枚。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长2~3厘米,宽2~2.5厘米;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绿色,背淡,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中裂片长3~10厘米,宽1~3厘米;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侧脉8~10对,细弱,细脉网状,密集,集合脉2圈。
花序柄长25~30(~35)厘米,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长1.5~2厘米;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5厘米,宽1.5厘米,钝或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其中间隔3毫米;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10厘米,直立,有时s形弯曲。
浆果卵圆形,黄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花期5~7月,果8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