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齿
齿面淬硬后消除热处理变形,并进一步提高齿轮精度和改善齿面粗糙度的主要方法,目前仍以磨齿工艺为主。
磨齿前对轮齿齿形的要求:
3.1 轮齿的留磨余量要均匀
由于齿轮渗碳淬火后产生变形,精度要下降1-2个等级,而磨齿则应将这些变形全部修正过来,故齿轮留磨余量的大小应由渗碳淬火后齿轮的大变形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大变形量主要与材料的热加工性能、热处理工艺水平、齿轮的结构形式与几何尺寸等因素有关,所以留磨余量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磨后齿轮的渐开线长度
应足够长,由于齿根发生根切,有可能使齿轮的磨后渐开线长度不够,导致齿轮的重合度降低,从而在啮合过程中产生振动和噪音,同时也降低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因此磨后齿轮应有足够长的渐开线,以保证齿轮的平稳运行。
磨齿的优势:
对螺旋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来说,磨齿可实现互换性, 不再需要成对使用, 而研齿的齿轮必须成对使用, 从而可节余部分成本;
磨齿可提高齿轮的精度, 提高传动的准确性, 而研齿只能提高齿轮的表面粗糙度; 磨齿可以挽救许多无法研齿配对的产品, 减少许多废品损失;
在利用原有数控机床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或技术产品迭代的过程中,数控系统软件的功能和开放性直接影响其实现;制造企业在改进和升级数控机床或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时,为了保证自身的制造能力和制造优势,往往不得不升级或新购置现有的生产设备。制造企业基础技术工人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受到数控行业的制约。数控系统的品牌体系和功能体系直接决定了基础技术工人的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